太平本來就農業為主,工業區也那樣,還能怎樣?難不成要來個太平科學園區? 把百貨公司、美術館開在太平?還是要把既有的狹小道路徵收+鏟平? 到時鏟到你家會怎樣?但這十年左右,太平頭汴坑溪有自行車道+水防道路,四號生活圈也蓋起來了,再來就等鐵路高架化,自然會水到渠成。太平的人口沒那麼多,又靠近山區,有河流切割,本來就這樣了...沒什麼好奇怪!剩下可以搞的,大概看太平山區能否像新社花海,變成什麼觀光景點吧?那個太平枇杷節也太沒力了..但因為只算太平區的活動,並不是台中市的活動,區長的權限大概也只能做到這樣,過去太平市有"市長"可選,現在變成"區長",太平的問題就只是選民結構的問題! 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會選出什麼樣的"長"。選台中市長競爭還比較激烈,可以挑個比較不爛的,選里長、區長時,就只選自己認識對自己有利的,既然選民是看關係不看能力,布蘭妮還能怎樣?!
flycode wrote:太平本來就農業為主,...(恕刪) 太平人口沒那麼多?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人口為臺中市第四高,約17.5萬人,僅次於北屯區、西屯區和大里區;面積為該市第二大轄區至少要求太平的建設比照要比他人口低的區看齊工業區 農業區 以前南港信義內湖還不是這樣 現在全都玩起來了單純看施政者重不重視這個地方當然還是那句老話可能台中也沒有那個能力可以學台北這樣建設吧我當然是有能力可以離開太平而現在我也選擇這樣做了
目前太平的狀況比較需要像樣一點的東西向道路,路幅要在30米左右或以上,除了可以規劃BRT專用道或MRT來發展大眾運輸,也可以成為區內首要的聯外與主要商業道路,成為區內的「小中港路」,其形成的鬧街則為「小七期」或「小新板」,一躍成為太平發展的重心。為此我翻了一下地圖評估一下可行性,很可惜的是我發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太平要通往市區必需經過東區,然而東區的九期重劃區早已經定型,而且道路也偏狹窄,如果規劃的地點過於偏北或偏南,則又不能直搗太平的核心區域;再者,徵收與拆遷的壓力很可能就會讓公權力卻步。
樓主,太平這幾年發展跟成長算快速的了,我住東區,就比中區沒那麼慘一點點而已..,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於你提到:剛剛看了一篇文章"台中藍線應該MRT一次到位的主因"沙鹿、梧棲、清水、都有提到反而東邊的太平人口明明比較多 卻像個死人般的建設一一被砍掉?我想應該是你誤會了,藍線MRT的規劃本來就有到太平,何來被砍掉?(只是藍線MRT這塊大餅要吃到,恐怕還要很久很久很久..)你如果希望太平發展更快一些,那你就多在中部版宣傳太平的好處,讓外來人口棄海線選山城(例如這裡沒有東北季風,沒有空氣汙染,進市區快,健康步道多..),人口增長了建設自然就會跟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