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體花太多錢了...畢竟是過度產品
活生生的就是公車+專用道....沒必要這樣搞,而且往後的站體車體的維護成本也會增加,當初為什麼不設計成公車專用道就好了...
2.車道變小..
由於中港路只有從忠明路到朝馬路這一段當時在規劃的時候才有 行道樹區雙向及快慢車道,其他段並沒有,所以其他路段路就會壓縮到其他車道的寬度,例如過了高速公路進入到安和路口車道本來快車道是三個車道,縮減成兩個車道,慢車道本來兩個又縮成一個..會大大影響行車的動線.
這都是..弄掉 行道樹及停車空間換來的啊...
3.左轉車道很多緩衝車道長度不足..部份路段只剩兩個快連道到時會造成更嚴重的塞車..左轉河南路超多車的..到時BRT車輛也會被塞住
4.就 28號要試運轉,今天就28號了...什麼都還沒好...有這麼急嗎??
5.本人預估......車禍案件會增加,駕駛人需要習慣那超長的車體,以及不按牌理出牌的燈號。
一整個沒信心
但我並不認為高雄捷運是成功的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如果高運量捷運是一個繁榮都市的表徵
那我認為高捷是一個譁眾取寵、愛慕虛榮的產物
大眾運輸最重要的任務
是便捷地把人從出發地送到目的地
但做出一個需要鉅額經費
且年年虧損造成市府財政負擔的奢侈品
那倒不如一開始就朝BRT的方向來規劃
我有朋友說
雖然現在高捷使用量不高
但與其發生未來人口增加到興建捷運會造成交通壅塞
不如現在先把捷運做好
看看目前六都的人口增減統計資料

六都內也是只有高雄市和臺南市的人口數是逐年遞減的
而且目前搭乘高捷的客群裡
非常多是搭乘紅線到高鐵或小港機場的旅客
不然就是尖峰時段的學生族群
這些都是用BRT都可以成功達成相同目標的方式
何必還要學人家臺北要有一樣的捷運建設?
只是單純愛慕虛榮罷了
BRT務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