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鹿看到的是
一堆毛毛蟲公車在台灣大道大迴轉再迴轉
毛毛蟲公車還會違停
明明超過英才路就沒劃設專用道了
毛毛蟲還是停在快車道的外側

ashxbeech wrote:
首先聲明這是我一個沙...(恕刪)

坐過一次,跟公車專用道沒兩樣
換個英文名子會比較強嗎
我有坐BRT,我也開車走過中港路,更騎過機車走過中港路,上述三種經驗,半年來不下數十次,也經歷過上下班與收放假的尖峰時間。

會坐BRT,原因不外乎免錢和抵達目的路線單純又剛好僅在站的周邊。

會開車原因,是因為要載親戚一同出遊或是載貨,亦或是抵達地點並不是在BRT鄰近周邊,又不想繞遠路。

騎機車原因更簡單,純粹不想塞在中港路上,而目的地又一定要過中港路。

以上,問題點直接冒出。

1.BRT並沒有解決中港大塞車的問題

2.除外地客開車湧入中港路外,其實本地的民眾,也不可能完全用BRT取代“行”的問題,車流量減少的問題,不太可能成為解決中港路塞車的最大關鍵(因為根本沒辦法控制啊)。

3.因此,有效率的動線規劃,才是解決之道。

為何沙鹿在地人會如這麼稱讚,公車站點班次少就算了,還瘋狂繞路,重點是中港塞車段,過朝馬後就逐漸緩解了,哪能了解每天出門就是要經歷文心至火車站段的塞爆痛苦。

還有駕駛素質良劣不一,雙節末班車暴衝在鄰近火車站之非專用線道上屢見(我人品比較差,就經歷過兩三次),速度之快,煞車逼近前方車輛,別跟我說車子性能很好很有把握,是否考慮車上還有零星乘客會不會害怕?

我看龍哥也不必花大錢去拆,整併公車說不定有機會賺到市政,順便打臉老胡,他就是站點路線簡單的公車罷了

ashxbeech wrote:
首先聲明這是我一個沙...(恕刪)
我也住沙鹿,內人上班也用正英站。

她一週2天自己騎車去上班,因為下班後還有其他活動安排,

剩下3天,就搭BRT。六、日比較用不到。

BRT,為通勤帶來更彈性的選擇。


sss210046sss wrote:
報告大大,五權路開始...(恕刪)


我天天在民權到交流道中間跑,所以你堵在五權到博館中間?

這段東行很少會堵,西行就不知道在慢什麼。雖然我覺得是時相的問題、無關BRT。這段路小路多、每個紅燈都等得到,再加左轉跟左右切簡直是一場悲劇。常常在想乾脆把進化大道兩邊封了算了,少兩個燈車好開,去科博館的人過馬路也安全。
萬隆是個好地方 wrote:
其實沒有你講的這麼誇張,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實施後,即使上下班,大部份的路段公車都跑的很順,
即使這個綠燈沒過,通常下一個就過了,會塞的通常還是上下橋,還有沒使用專用道的區域,


是嗎? 就拿世貿到敦化南北路的這段信義專用道好了, 上面集結了多少不同號碼的公車? 經過多少紅綠燈? 您搭公車不會只搭一個紅綠燈的距離吧? 應該都至少會遇到兩個或三個紅綠燈的距離吧? 這個綠燈沒過,下一個過, 再下一個又沒過了, 時間就是這麼一點一滴流失了, 只是您沒感覺而已; 另外, 不同號的公車有許多乘客輪流上下車, 後面車子必須等待前面車子完成才進站, 才能開始上下車, 而且上下車的方式是一個一個乘客進行, 這就是BRT專用道與站台統一刷卡與一般公車及公車專用道的差別!

還有, 我常搭的國父紀念館站到莊敬路來說好了, 光復路南路上車(228,226), 信義路轉彎, 然後莊敬路下車, 反向亦同! 這段路真正用到信義專用道的雖然只有短短一段, 但是集結許多號公車(包括信義幹線, 每每遇到公車要進來的, 要出去的, 還是會跟其他汽機車產生危險, 專用道無法解決公車轉彎時與其他車輛造成碰撞的危險! 要解決這個問題靠的是教育, 提升用路人交通規則的觀念, 而不是為了怕車禍所以禁止公車轉彎!

我台北台中都搭過, 最大的問題(有很多問題, 我指的是最大那一個)是心態, 是習慣! 台中有許多市民對MRT想像太美好! 以為有了MRT才叫一級城市, 殊不知MRT也是常要站到底, 常常排隊等幾班車(台北車站, 忠孝復興), 常常要在捷運站內轉車換月台, 對於常住台北的人覺得很方便是因為比較對象是台北市的公車, 是沒有MRT以前的台北市; 簡單講, 台北人習慣了擁擠與塞車, 然而台中人沒有! 您看看在這個版裡, 有多少人抱怨要走路走一公里? 還有人說不搭公車的原因是要轉車很麻煩, 我周遭許多朋友都說搭BRT去新光三越很麻煩, 因為買了大包小包的東西還提著戰利品坐回家, 很累; 住台北的人怎麼都不會抱怨這些事? 一公里? 在捷運站裡面繞來繞去都不只一公里; 轉車提東西對台北人來說很平常啊!

我自己本身能接受信義路專用道的模式, 因為我習慣了; 我也能接受現在BRT的模式, 因為我搭過台北的信義路專用道公車, 雖然比不上MRT快速, 再怎麼樣還是比所有公車擠在一起的信義路專用道快, 我覺得夠用了. (我不接受的是為了選舉急就章)

沒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無瑕的, 都是有缺點的; 即便今天把BRT專用道改成您說的那種所有公車專用的專用道, 罵的還是罵, 因為他們看到的永遠都只有缺點! 這才是重點!
大大你好理性思考~給你一個讚~!!

不過現在社會的氣氛

就是.....你台北有什麼~我其他縣市就要有什麼.....
我覺得問題的重點是用了BRT這名字, 但是卻是公車專用道的概念, 如果是設在中港路的中央, 節省站體空間, 並且將雙節式公車改成單節並增加班次, 減少大車體在中正路及光明陸橋上的交通雍塞, 捨棄BRT情結, 或許會減少對開車族的衝擊, 也能達到提供運量的效果
沙鹿人+1
我是住弘光附近的,升格前到台中只有一台巨業能到而且收費是比照公路局的
升格後越來越多公車進駐港區而且公車也有8公里免費
現在有了BRT,在假日原本就塞的一團糟的台灣大道也能在20~30分鐘從新光回到家
我認為有BRT真的對於非市區的民眾有很大的幫助

ashxbeech wrote:
首先聲明這是我一個沙...(恕刪)


很好的分析
給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