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小蔡 wrote:
這現在就可做公車之都完全不衝突.....應該先把公車資源整合

路線重新規畫以棋盤式走法,進入台中市區,類似台北公車,走文心路,走向上路...都走單一路不轉彎

減少轉彎這可以讓交通順暢些,當然說起來簡單要看公車業者買不買帳,大家都想跑熱門路線....

棋盤式走法對交通跟路網的建構絕對有幫助,不管甚麼名稱BRT或甚麼名稱,中港,中清,崇德,文心,向上,公益.....

每條主要幹道都規劃10分鐘一班.....當然這也是夢,但是這花錢較少,而且有人做了

但我們只是市民,只能做夢.......圓夢只能靠政府


BRT不就是一種公車路線的資源整合? 主要幹道就用專用道+車外刷卡+雙截車廂來增加運量及減少通勤時間,其他路線則用來接駁捷運紅/綠線以及各個BRT線.....

另外,台中的道路是放射狀,要「棋盤式走法」很困難.....

房仲小蔡 wrote:
先建BRT有個問題....那改建MRT時BRT完全不能用,工期還是要8-10年


為何不能用? 以藍線來說,BRT在兩側,MRT在中央,並不衝突,建捷運時BRT一樣能用....
小小小新手 wrote:
你整個回覆都在跳針,MRT...(恕刪)


我不太懂小大說的捷運定案是指甚麼甚麼案?
綠線2008年最終定案

還有MRT(中運量)的預算比LRT(輕運量)高

台中2010年升直轄市....橘藍線都只有送審中央階段,退回再議....

如果台中綠線自償率由北捷提出的計畫可以通過,試問台中做計畫時做不到,那原因為何?

能力不足(做計劃跟執行跟說服中央給經費的能力)當然我覺得如果跟中央保持良好互動會更好說服

做不到,想做,應該做,是不同層面,以前經費要不到所以不要了?????可以試著要然後做現在可以做的...

綠線中央有給預算,再說一次沒有再說誰好誰壞...

如果台中能做捷運經費又沒問題大大不想做嗎??

還有小弟我今年也40好幾了,在中部出生在台北求學工作約10年回台中也10多年了

幻想....宇都宮退役後很久沒有幻想了,單純??是啊中年大叔的單純

另外高捷都快賺錢了,營運績效其實不差(當然中間有做一些帳務調整)

北捷人擠人,他還虧損耶(可自行查詢gOOL)....北捷是不是不應該蓋...我要講的是有些東西不是以是否虧錢來決定,(尤其會計帳的虧損是攤提折舊等等因

素,並非本身入不敷出,有興趣的大大可以去研究北捷高捷甚至高鐵的財報)

ShangLai wrote:
別忘了林上任後,他任...(恕刪)


我記的林是說MRT不適合台中LRT比較適合,因為台中人口270萬....等等

大大可以茶察新聞內容不要看大標,

我說棋盤式是大約方式,就是一條路走到底減少轉彎增加效率,其實跟當初台中BRT上路時基本是一樣意思

所以我沒反對BRT構想,只是BRT要多花一筆錢,那做了BRT還搞甚麼其他捷運幹嘛?我覺得只能選一種,我不喜歡他們宣傳說先培養大眾搭乘習慣,將來再做MRT....等等說詞,這不是更花錢嗎???

BRT就以經佔車道如果捷運施工再挖,請注意中港捷運是挖地下化,如果是整合公車,屆時可以改道,BRT如何改道??這也是我覺得要BRT或MRT或LRT只能選一的原因

我說1步走到第3步走10多年是說,過了10多年還是走回第1步,跟誰執政沒關
房仲小蔡 wrote:
如果台中綠線自償率由北捷提出的計畫可以通過,試問台中做計畫時做不到,那原因為何?


綠線能過應該九成九九都是因為有高鐵吧...
如果高鐵站在藍線路上,那現在在蓋的八成就是藍線了


房仲小蔡 wrote:
另外高捷都快賺錢了,營運績效其實不差(當然中間有做一些帳務調整)
北捷人擠人,他還虧損耶(可自行查詢gOOL)....北捷是不是不應該蓋...我要講的是有些東西不是以是否虧錢來決定


高捷是否快賺錢姑且不說,北捷還虧損!?
還是請你自行估狗吧!北捷光運輸本業就不虧損嘍!

問題就是高雄捷運通車後的運量遠達不到當初預期的水準,變成一個大麻煩
所以台中藍線就被中央高規格的要求,不想冒然再生一個大麻煩


房仲小蔡 wrote:
所以我沒反對BRT構想,只是BRT要多花一筆錢,那做了BRT還搞甚麼其他捷運幹嘛?我覺得只能選一種,我不喜歡他們宣傳說先培養大眾搭乘習慣,將來再做MRT....等等說詞,這不是更花錢嗎???
BRT就以經佔車道如果捷運施工再挖,請注意中港捷運是挖地下化,如果是整合公車,屆時可以改道,BRT如何改道??這也是我覺得要BRT或MRT或LRT只能選一的原因


BRT比公車是優點多多,比MRT卻也是比不上
但BRT所需的經費也只是MRT的九牛一毛罷了
都肯砸下千億去蓋MRT了,把BRT的幾十億當成其配套工程的話有很多、很浪費?

BRT就是CP值超高的捷運系統
地方政府沒錢、中央甚麼時候核准也遙遙無期
先蓋來頂一下這幾年交通的惡化也夠了
沒辦法!就是沒錢蓋MRT,選擇蓋BRT不是甚麼三選一,而是一選一!

redcarp wrote:
綠線能過應該九成九九...(恕刪)


我講的就是北捷本業虧錢,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0191


台中原本的brt完成優點比公車,是有行控中心可做整合,這是目前公車做不到的,遇紅綠燈還是要停

行控中心照原計畫是兩年後完工....

還有原市府計畫是先做brt之後做MRT或LRT,計劃書一直如此,而且2014還是有往中央送LRT,MRT(橘線跟藍線),雖然那時已經做了BRT

所以我才說要就2選一BRT或MRT(LRT),不然不是白花錢

很多人覺得綠線先做是因為高鐵,這當然是原因之一,但就像大說的如果高鐵在藍線藍線就一定先做嗎?

藍線高架土地徵收問題多地下化是綠線預算3倍以上....以當初綠線想做地下化前市府覺得一定不會過的狀態....

再加上綠線2008年才定案,最後定案是提出的方案中央接受了,當然不是只是因為高鐵,之前有大大說自償率也是原因,

我說自償率,高鐵....等等因素都是定案的原因,但是沒有2008年找北捷來做提出的計畫,不是一直沒過嗎?

計畫要過要說服中央,北捷有能力說服中央所已過了(2008之前之後客觀條件不變),所以我認為是能力問題,跟我實際了解也吻合

身為一個台中人台中做為中部地區唯一的大都會區,竟然連跟中央政府申請捷運經費的勇氣都沒有,許多大大還覺得不會過會虧錢....

如同我之前提到的,中部地區除了目前台中綠線沒有任何捷運工程,中央補助綠線4百多億,

高雄已完成兩條,台南也將蓋.....台北完成N條,桃園進行中,

光北部中央補助都好幾千億了

中部一條,不只台中人,中部人不該爭取嗎??

地方財政我們會比高雄台南差嗎?

是我的幻想跟空想嗎?

以下附上北捷高捷的比較,不是幫高捷說話,北捷剛完成時我在台北念書,搭的人也不多...

高捷我也去搭過,離峰人不多,但上下班時人很多

http://taiwan-city.com/surfcorn/petition/
房仲小蔡 wrote:
我講的就是北捷本業...(恕刪)


你貼的那段新聞不是已告訴你重點了?捷運是以人口量多少來決定這個建設是否會虧損或賺錢,路線多寡才是次居,路線少會造成運量無法增加虧損,路線多,但建在人口少了地方,既使主路線賺錢,也會因其他虧損路線,造成整體都虧損,變成市府財政的大錢坑,所以人口使用量,才是決定計畫書的自償率,決定這條捷運能否興建的重大因素,沒有五百萬以上的人口當基礎,貿然吵著要,將來只是另一個高雄

高雄市現在的思維就是,路線不夠,想要多開路線增加運量,並將高運量車廂,能減掛車廂就減掛,以擬補虧損,問題是延伸的路線,有多少人會搭?這不就等於開越多路線,賠越多?北捷當初也是賺錢的,這則新聞不是就是告訴一個現況,開越多,賠越多,為什麼賠?答案不就告訴你了?

人口與路線規劃,使用率,才是決定計劃書的自償率,能否營運,並藉由營運收入來償還當初新建費用與一切人事成本開銷,沒有這些條件,計劃書寫得再好,貿然興建,一樣是市政府的財政無敵大錢坑

北捷有六百萬人口當基礎,都開始賠錢,更別說高雄市,那台中要多少人口,才撐得起這個大錢坑?
只要是跟前朝有關的都要反對的結果就是啥都搞不好
74號下閘道交通號誌亂改 每天都塞塞塞
對新市府早已不期不待了
再忍個三年很快就過了
北捷本業虧損四億多我記得102年還是103這消息第一次傳出來時這邊就討論過了
結果是烏龍消息,只是高捷幾乎處於虧損狀態,有心人士就一直散播這個消息
三不五時網路就會流出來,不專業的記者就會超過去

以消息流出那年來說,北捷年報: http://www.trtc.com.tw/public/Attachment/31291639891.pdf

請 自行翻到第82頁, 其中運輸收入就是本業的收入, 去年是131.7億; 而營業成本中的輸儲成本就是本業的營運成本, 若加上其它的營業成本 共為119.4億, 換言之, 就營運本業來講, 毛利是賺30億! 當然成本不是只有營業成本, 還有其它的支出, 包括稅,公車轉乘優惠的費用等等統算起來運輸本業是淨賺5.4億. 業外收入的淨利是1.7億.


至於是不是年年虧4.7億, http://www.trtc.com.tw/ct.asp?xItem=1012250&CtNode=24622&mp=122031 有全部的年報, 可以自己去看!
房仲小蔡 wrote:
...(恕刪)


綠線是2008重啟而非定案
胡龍對決時,扁幫龍時就承諾給台中捷運。
沒想到龍落選,但承諾還是要實現,所以就定案了綠線LRT,但但定案後不久就以原物料高漲為由,暫停綠線興建。

省轄市時代綠線興建是省政府規劃,凍省後,轉至高鐵局,評估等主要高鐵局主導
08年後市政府地位才提高,因為確定會變直轄市。
這種影響最明顯的是鋼樑掉落事件台中市政府的直接責任不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