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把藍線終點站改到三井outlet

星幻 wrote:

提醒你,藍線現在連定案都還沒有,到完成的話,沒個10年以上(要走台灣大道,保守估計應該是15-20年…),是完全不可能的,三井能否撐到那麼久呢?

現在講延申到那邊,真正的意義…只有炒地皮吧


中肯................


只是在炒地皮
原本藍線在蓋好之前有一條BRT可以先擋者用,誰知道某龍龍上任後因個人喜好故意廢掉,見不得這樣的政績。法院還判台中市政府要賠1.8億給廠商。這樣的人在當交通部長,你還奢望什麼??

以下為新聞連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70830-JRNi
人生在世五十年 與天長地久相較 如夢又似幻一般
請盧媽恢復BRT啊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現在上面跑的3XX號公車 和BRT有什麼不同?
Lucas wrote:
現在上面跑的3XX號(恕刪)


原本要搭各路公車到靜宜和台中火車站這2個點轉乘brt,原始是只有加長公車在跑後來把慢車道的一般公車也抓進來,台中火車站那個站已經拆了,不太可能改回去
房價糕點,蒸的丸子
Lucas wrote:
現在上面跑的3XX號(恕刪)


現在跑的3XX跟胡時代的"BRT",差異很小,差別就是多了一些車在跑,但也多停一些小站(靠近火車站的站別)與繞路,但胡時代的"BRT",要在火車站前排隊排很長,也不是真正的BRT。

胡為了趕BRT通車,半套就硬上。
林也無意改進直接廢掉。
盧,除了取消外縣市的公車優惠之外,也沒有重大的公車政策。
三個的公車政策差不多爛。
jianchan88 wrote:
胡為了趕BRT通車,半套就硬上(恕刪)


本來就不應該廢掉
這是花錢的東西, 應該修改, 而不是廢掉
修改到更好, 才是政府應該做的
廢掉只是浪費錢, 另闢財源可以收取經費
真正爛的是林市長.
jianchan88 wrote:
現在跑的3XX跟胡時代的"BRT",差異很小,差別就是多了一些車在跑,但也多停一些小站(靠近火車站的站別)與繞路,但胡時代的"BRT",要在火車站前排隊排很長,也不是真正的BRT。

胡為了趕BRT通車,半套就硬上。
林也無意改進直接廢掉。
盧,除了取消外縣市的公車優惠之外,也沒有重大的公車政策。
三個的公車政策差不多爛。


給你們一個更正確、完整的答案。

BRT本身是一種類捷運系統,有著很陽春的捷運機制。

雖然因為台灣大道一些情況,沒有像正常的BRT系統一樣蓋在路中央,而是分隔兩側,但其實無傷大雅。

當時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在於整個計畫案拉太長,施工也拖太久,拖到胡志強要選舉了,於是打著試營運的口號,強行推出…,當年的設想應該是『反正是免費的,質量差了一點,應該也不會計較吧』,結果差的不只是一點點而已。

當時除了車子能正常在跑之外,站體上的設備幾乎都無法使用,或是問題非常多,就像是刷卡進出站這種事,應該是要很簡單的,但當年就是會有一堆刷了老半天匣門也不會開的情況,甚至被困在站內刷不出站…

在這一段是第一個民怨。

第二個民怨是,雖然BRT只是類捷運,但終究應該是會在行車控管之下,能有穩定的車距才對,可是實際上卻完全沒作到,原因在於中區竟然沒有專用道的…,一到尖峰,車子全堵在那邊了。

然而這個問題卻是…

當年一開始BRT要建置時,中區的里長、代表是反對的,再強調一次,他們是覺得BRT會佔用到行車道路、停車空間,於是完全反對,所以一開始其實BRT是改走民權路的,如果真的照此計畫來走的話,倒也是不錯的,畢竟民權路的道路空間也相對比較大,問題是…等到要定案時,這群當地代表又反悔了,他們重新覺得BRT沒進中區,會感到被冷落,這時強行再要求車子就是要進去,但不能影響到他們的道路使用權,在他們的吵鬧之下,於是軟軟的胡志強政府屈服了,一條到末段就沒有專用道的畸形BRT就誕生了…

而到了林佳龍時代,除去不想延續胡志強建設的政治思維外,更大的一部分是新一批官員上任後發現,這蓋出來的BRT,其設備爛到根本很難救,這爛是硬體方面的爛,想改善根本不容易,一不小心改一改自己可能就被拖下水了,於是才更努力切割到底…(BRT花的錢其實也不少,但為什麼設備品質卻爛到令人質疑…這各位自己想囉)

-
然後補正一下上面有人錯誤的觀念,整個捷運思維是從胡志強時代就開始的,只是進度緩慢,就算是現在這盧秀燕,其實也沒有積極到哪裡去,只是剛好前兩任的捷運綠線在她任內完工了而已。說到底,捷運的進度要能加速,最重要的還是中央的態度,畢竟這玩意不是單靠地方財政就能蓋成的,而無法有效說服中央,這是一直以來的問題,但這部分是台中市政府底下的公務員在處理的,與最上面的政治官員…其實沒有什麼太大關係。
BRT如果不進中區,末端到機場,動力用電力是會成功的。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PainterJ wrote:
BRT如果不進中區,末端到機場,動力用電力是會成功的。


其實最多就是到靜宜,機場那邊反而不需要進(BRT原本就是為捷運試水溫而已,所以取運量最高的才是最有效益,故最早計畫甚至只有到東海那邊),因為乘車流量其實並沒有真的很多、也不穩定

然後電力的部分則是不可能,哪怕是發展到現在,要用電力來驅動這雙節巴士,都會還有一堆問題要克服,何況是當年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