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22f wrote:
我推薦這本書茶挑戰貧富懸殊奇書(資深傳媒人盧峯)...(恕刪)


感謝大大推薦好書
這本書最近許多媒體上面很紅

最近一期商業周刊上面
一篇文章:
公務員都住在台北,房價會跌才有鬼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7683&pnumber=1

難怪台北的房價愈來愈高
可是就像樓上U大PO的統計數據來看
台中的就業機會
看起來有突破性的向上增長的斜率
台中也不錯啦
許多政府的中央部會
也有不少在台中有辦事處
如果多一點中央級的部會辦公室來台中
也許可以舒緩台北的房價
但是可能許多台中人又會罵說
房價又要上漲了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超級機會資料統計gogogogo
usmle99 wrote:
小弟再找一下資料把公...(恕刪)


就像討論台北市必須把新北市一起拉進來討論一樣
小弟認為
討論台中市的房價
隨著快速道路的完成之後
可能必須把彰化與南投這兩個城市拉進來共同思考一樣
整個中彰投大約有450萬的人口
這是個很驚人的數字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這些數字差別只是反映現況,而現況台北房價就是台中4倍的巨大落差,
這些都難以講未來幾年的變化,
還不如各自去賭一把,

台北精華區供不應求,對,

台中這兩年供給太大,對,

草悟區供不應求,對,

梧棲可能有大發展,但也供給很多,對,

重劃區環境好,但也供給很多,對,

水湳經貿好,對,但價錢已經先炒上去,

未來重點要留意捷運站區域,對!

現在考上大學 對找到好工作幫助不大?

這個命題對 也不對

其實現在考上比較好的大學的分數比較高的系

對擠入社會階級前端還是有幫助的(當然可能比以前要久些)



除了透過租稅?的方式

平衡貧富的差距之外


教育也扮演重要角色


現在的教改 可能成為阻止社會階級流動的幫兇?


我依稀記得 好像是前清華校長劉炯朗說的

<現在學生要學的太多了 其實只有國英數三科最重要
因為透過這三科 資職聰穎的弱勢的學生才能與相對富裕家庭的學生一較高下
學好這三科 弱勢學生也才能掌握未來繼續學習的基礎>

大意是這樣

其實

中國傳統上 清寒人家靠讀書翻身 是有傳統的

也是維持社會階級相當程度流動的一個方式

能延續千年 顯然有相當的道理


劉炯也很有意思

中文 數學都行

算是通才

紅太開溜了 他說他當初說的世界中心後面是問號?

他說兩個月後快速棧道建好
皇家大軍鐵騎從西屯出發 幾分鐘就門口下馬了!



來啊

咱 列陣 以待










咱這區沒啥像樣滴房子不是
搞些樹出來歡迎


先奉上搬家後低 大腸麵線


由簡漸奢 不知不覺
慢慢把他們滴荷包掏光!




usmle99 wrote:
超級機會資料統計go...(恕刪)





u大真是進步神速的高手,受小弟一拜⋯
















abbafan wrote:現在考上大學 對找到好工作幫助不大?



說的太棒了

國英數是繼續學習的基礎


我周邊比較有所成的,都是屬於不斷自我學習的

記得我們以前念的地理,實際上是歷史

而念的歷史,是小說

還有背一堆思想的

真的很浪費生命

22F大,你好像只看好雙北??

.........................................
轉貼自網路
徐一鳴:現在買房好嗎?挑有品質的資產下手! (2014-05-01 Money錢雜誌 文/徐一鳴)
理財文章寫多了,總有人瞇著眼考我:眼前是買房好時機嗎?講過一百次了,在長期低利率、資金氾濫下,大部分人都比以往更有能力買房子,加上央行被迫「量化寬鬆」,只能跟著列強一起印鈔票,聰明人就算不投資,為了避免手中鈔票被稀釋,只好到處找標的買,頂多就是台北、新北兩市買不下,轉到桃園、台中、台南等二線城市買⋯⋯

近年政治不安,牽連股市有氣無力,富人收入大不如前,更不甘心把過去累積下來的財富留在(利息不到2%)銀行,等到買滿一手債券、高收益基金後,看大環境依舊沒變,只好嘆口氣,繼續用高價買不動產收租金或等都更,但求能保值就好。

窮人錢不多,但眼前資金「淹到腰」,錢很容易借的情況下,只要利率一時三刻不大幅上升,窮人買房的意願和能力倒也不弱!這一來,形成了不景氣當前,富人、窮人卻一致砸錢買房,等於全民攜手推升房價,形成「看回不回」的奇妙現象。

看數據就知道我沒唬你:依據永慶房屋統計數據,台北市2月分房價再創歷史新高,年增率14.3% ;信義房屋2月分數據雖未創歷史新高,但仍在高檔震盪,年增率比咱們GDP 起碼好一倍:6.2%。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了一堆看跌房市的理由,只要拿出這個事實,就能讓他閉嘴,這些看跌的「空軍」頂多只能勉強回應:房仲的數據攏是假⋯⋯

富人、窮人都想買房 利率、房價是市場決定

房價跌不下去的理由,歸納起來很簡單:富人錢太多,沒地方擺;銀行利息超低,窮人也能輕易借錢買房。有錢、沒錢的人都持續買,房價當然高高掛在那,不要忘記,很多想買想得要死的人都還沒買!

很多人不明白,利率其實是市場而不是央行決定的,就算央行吃了豹子膽,硬要跟市場對做(調升利率),離譜的銀行掛牌利率,只會讓有資金需求的人轉入地下化,讓資金黑市興旺,嚴重的話,更會導致央行政策失靈。

不是天天有人喊:央行快要升息了?你放心,就算真的升,在資金極度氾濫下,要升也很難升到夠高的水準(過去10年頂多才3%而已),仍然比美國目前水準低,要升到以往那種6、7%還早呢,何況,真能升到6、7%,不止台灣經濟、恐怕全球經濟都已經脫離困境、欣欣向榮了,到那時,房子哪有可能大跌?

名主持人唐湘龍最近問我:那會買到什麼時候呢?簡單,等到現在還猶豫要不要買的人,通通都進場買,再也沒什麼人跳出來說房價要崩盤時(會這麼期待或擔憂,代表他真的還沒買),那才算把可投入房地產的資金都耗盡,真到了這情況,大家就別買了。有人接著問:為什麼無論投資或自住,都應該在台北(或雙北)而不是在台中買房子?

這也早就回答過了,我再有創意,也很難講出什麼比「供需關係」、「工作機會」更有創意的答案。請記住:一個城市能夠形成良性循環,吸引越來越多人來定居,基本上就是以上兩個因素。一切的根源早在一開始就決定了,例如上海、紐約是天然良港,因此在早期船運需求很大時,當然最早開始發展,正因為最早發展,人們在這裡的投資也最多。

投資多了,各項基礎比較好,只要再「加一點」投資,自然就能產生較大的效益,進而吸引更多人來「加一點」,形成良性循環。聰明的政府,懂得利用政策、興建公共工程來吸引投資,但民間投資則是要看如何產生最大的效益,自然會選在「加一點」就有較大回報的地方。

房價偏低區域 等有實質需求再投資

換句話說,目前房價偏低的區域,大多是發展落後地區,投資產出率偏低,受到實質需求而帶動房價上漲的條件也較差,只能靠低價吸引投資,但以投資為訴求的區域,通常漲得快、跌得更快。缺乏經驗的人都認為低價區域增值潛力比較高,高價區域增值潛力比較低,這其實大錯特錯!如果這道理說得通,雞蛋水餃股應該漲最兇,不該是高成長、高毛利的高價股漲最兇!

淡海新市鎮開發案的失敗,主要就是根本缺乏足夠大的實質需求,或是說,很難在淡海新市鎮「加一點」就有比較大的回報。如果跟著政府的規畫做投資,你得先看實質需求是否存在,最好等實質需求確實浮現時,再投資也不遲。

而在台北市中心,就算土地成本高很多,但蓋一棟商辦大樓,很快就能滿租;蓋一間百貨商場,馬上就生意興隆(主要是國際觀光客必定造訪),在其他地方,就算租金很便宜,卻缺乏大量人潮⋯⋯

在離台北市中心不算遠的新莊副都心,土地成本雖然低,蓋一棟商辦大樓的錢卻和台北市中心差不多,但蓋好了卻不容易滿租,沒有實質需求,誰敢去投資?沒有足夠的居民(消費者),很難形成商圈,就連被騙來投資的人,最終也會離開⋯⋯這就是惡性循環。

何況,台北市中心有很多低成本的地上權或BOT 可投資,在懂得投資之道的財團眼裡,台北市土地太貴早就不是投資障礙了。就算是新莊副都心,還可以用低成本去吸引一些原本在台北市中心的需求,起碼有一些政府機構已經先後遷入,在當地創造了新的需求。

土地貴非投資障礙 民間投資聚集才是王道

相比之下,台中就只能靠自己,利用有限的升格光環(名稱升格了,仍吸引不到足夠大的民間投資),頂多把周邊縣市本來不多的需求,通通吸來榮耀自己,現在應該早已吸光,你看台中勞保投保人數增加量(潛在需求)遠低於台北市,但新屋使用執照核發數卻遠高於台北市,每年新屋推出那麼多,多數還都賣給投資者,你想,接下來要靠什麼呢?

跟我熟的朋友,都知道我對太短的經濟變化沒把握,所以投資偏好長期規畫,即使如此,有時還是不免失誤賠錢。尤其買房子金額大,縱使家庭所得和個人財富大幅提升,也值得你小心謹慎。多年來,我幾乎不買預售屋,就是避免「對未來預期的想像」和「最後實際的經驗」落差太大,但隨著消費意識的抬頭、相關法律的進步,只要慎選建商,預售屋風險如今已經大為降低,但房價本身也比以往更高,使得短期獲利、致富的戲劇性已經不高,長期只有雙北市依舊看好。

現職:達一廣告創意總監
經歷:出身廣告公司撰文,當過大學講師與報社主編,許多「好玩」廣告如ING安泰人壽、PayEasy、信義房屋等皆出自其手,「業餘」投資股票、基金、房地產,「獲利尚可」



多空贏家. wrote:
22F大,你好像只看...(恕刪)





恕我直言:你好像衡情論理沒什麼水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