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的人口數其實無法支撐MRT的營運,試想台北市加新北市約7~8百萬的人口,才有辦法支撐整個路網的營運量.而台中市只有2~3百萬人口,實在無法支撐高運量MRT的運量及支出.所以國外對中小型都會多採高架輕軌配合平面道路電車系統'公車或BRT系統.
高架輕軌用於長程及運量較高的區段,BRT用於路網聯絡,平面道路電車系統或公車系統因為速度更慢故用於短途點對點交通運輸.
至於高架專用路權BRT,其實是簡易版的輕軌電車或MRT.只要機電系統更改,一般都可升級為輕軌電車或MRT.
很遺憾的,台中市現在的捷運規劃是很急就章的.只考慮台中市本身而已,對舊台中縣的部分都沒有長遠規劃.所以BRT才會只規畫到靜宜大學,那沙鹿和梧棲的居民呢?那台中港又如何能港市合一呢?
當然我也知道五權路到火車站這段中正路太小,無法供輕軌足夠的空間,那為何不轉五權路及民權路連接大里及太平呢?而另外一條台中市中清路經大雅'機場及大甲的路段有辦法像中港路依樣做那麼大了站體嗎?該區段都只有左右各兩線車道,是否也要讓一個車道給BRT呢?
BRT不是不好,只是要適才適所.台中市沒有多餘的錢做多條捷運路網,所以應該要以中心路網快速,連結路網便利為原則.長遠的交通規劃才是市民之福.
小黃*** wrote:
所有的捷運網路如果不...(恕刪)
BRT往七延伸段說明會
往西往東的延伸段都在進行中,是按階段來不是沒在顧。
台中BRT雖然前景看好,但是還不到定成敗的階段,
做什麼事都該按部就班,否則一次撩下去才發現有問題不就糗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