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蓋高架BRT,是因為地方軌道交通的批復權限在國家發改委,當年全中國也沒幾個城市有捷運,廈門自然拿不到批復,才搞出這麼一個擦邊球,公車的殼,捷運的芯,時空背景不同,現在的中國城市也幾乎沒有去搞高架BRT的了,直接蓋捷運

pendesmix wrote:
因為BRT有以下優點
1. 專屬路權+優先號誌, BRT比汽機車還快,3個車門上下客比停紅燈還快
2. MRT還要上下樓搭車,BRT只在馬路旁
3. BRT班次固定密集,轉乘比公車快,接近MRT
個人反倒相當看好BRT,別為了反對而反對,但可針對BRT哪裡運行疏失做檢討,


我也看好BRT, 比公車好, 未來等人口密集度, 使用率拉上來了.
再轉換成MRT不遲.

現在只是試營運,
沒必要罵成體無完膚.
hello

chungtee wrote:
目前文心路至大慶火車...(恕刪)



文心路是mrt喔


其實我在意的是當初BRT的規劃
為什麼不是兩線都在中央?
目前在左右兩側
這樣慢車道如果車多
快車道的車要切入慢車道勢必會卡在BRT的車道上
如果在中間兩側
站體可以只做一個

左轉車輛也只要在左轉車道等左轉燈即可
也不用去佔用到BRT車道太長時間

isamuchen wrote:
個人是覺得、真的要蓋、還是得要蓋MRT




有錢當然蓋MRT, 誰要蓋BRT.

就是沒錢啊
天 天 開 心 !
所有的捷運網路如果不夠廣,大多都會虧錢.所以台北捷運剛營運時也是一直虧錢,直到第三~四條路網開通後才轉虧為盈.
台中市的人口數其實無法支撐MRT的營運,試想台北市加新北市約7~8百萬的人口,才有辦法支撐整個路網的營運量.而台中市只有2~3百萬人口,實在無法支撐高運量MRT的運量及支出.所以國外對中小型都會多採高架輕軌配合平面道路電車系統'公車或BRT系統.
高架輕軌用於長程及運量較高的區段,BRT用於路網聯絡,平面道路電車系統或公車系統因為速度更慢故用於短途點對點交通運輸.
至於高架專用路權BRT,其實是簡易版的輕軌電車或MRT.只要機電系統更改,一般都可升級為輕軌電車或MRT.
很遺憾的,台中市現在的捷運規劃是很急就章的.只考慮台中市本身而已,對舊台中縣的部分都沒有長遠規劃.所以BRT才會只規畫到靜宜大學,那沙鹿和梧棲的居民呢?那台中港又如何能港市合一呢?
當然我也知道五權路到火車站這段中正路太小,無法供輕軌足夠的空間,那為何不轉五權路及民權路連接大里及太平呢?而另外一條台中市中清路經大雅'機場及大甲的路段有辦法像中港路依樣做那麼大了站體嗎?該區段都只有左右各兩線車道,是否也要讓一個車道給BRT呢?
BRT不是不好,只是要適才適所.台中市沒有多餘的錢做多條捷運路網,所以應該要以中心路網快速,連結路網便利為原則.長遠的交通規劃才是市民之福.


小黃*** wrote:
所有的捷運網路如果不...(恕刪)


BRT往七延伸段說明會

往西往東的延伸段都在進行中,是按階段來不是沒在顧。

台中BRT雖然前景看好,但是還不到定成敗的階段,

做什麼事都該按部就班,否則一次撩下去才發現有問題不就糗大了?

匪心 wrote:
中國廈門的BRT個人...(恕刪)


選舉年 做個半套的政績
看到一堆人只會說為了不債留子孫就要選最廉價的建設或者乾脆不建設 一個有能力的市長絕對不會將負債跟建設劃等號

supersunday7776 wrote:
突然覺得為何要選在這幾天批評BRT
因為很簡單
怕人家政績太響亮
台中十幾年前跟現在真是差太多了
以前住台中,
後來離開
現在回去不靠衛星導航
還真的會迷路


台中會迷人,是因為弄了很多的重劃區,自然多了很多的路,當然久沒待會迷路囉!!!台中本來就是地點、氣候很好,自然會吸引外來人口....而老胡如果政績太響亮的話,縣市首長滿意度調查排名就不會這麼後面了啦...而這幾天BRT上路,當然就會這幾天討論得比較熱絡呀...
以現狀相比.
對於坐大眾運輸的人 如通車的學生. BRT一定是更方便
對於開車的人, 也許是惡夢的開始.

在管理者的立場,就是要籍由方便的大眾運輸,減少開車到市區.
而以現在的路網,要大家減少開車可能還不足.

完整的路網完成. 才能轉移開車,騎車的族群. 所以其他的路線需要快完成,才能達到效果.
. 台中大眾運輸很有利的一點. 是人群是雙向的移動. 上下班時間, 同時有郊區到市區, 也有市區到郊區. 對蓋捷運的效益會更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