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這樣說「BRT改制半年 台灣大道運量增27% 」,這是真的嗎?

be821121 wrote:
果然跟PTT那邊說...(恕刪)


憂化照樣崩潰
不論 BRT 還是 憂化 東行線的問題都比較小
問題都在進入中區後,因為中區沒有專用道帶來西行線大崩潰


http://i.imgur.com/YwqOFcN.jpg
憂化可以看到三台車一起進站,但是還沒結束,在綠色的統聯後面還有一台綠色的統聯


http://i.imgur.com/SIltqOc.jpg
大多數的人都擠上前面兩班,後面兩班幾乎沒人。
實際上我拍攝的時候,巨業前面還有一台巨業剛跑走沒多久沒拍到
換言之,在極短的時間內一共有四台單節公車加一台雙節公車到站,後面兩台幾乎沒人坐。
大多數人其實像沙丁魚一樣擠在前面那幾台。
而且照樣班距崩潰。

再說說七月份憂化剛上路,我做過好幾班司機停在車站的,然後對全車說
「因為前面車站有兩輛公車同時到站,我們在這邊廷等一下,很抱歉。」
不過在網路上當笑話傳後
大概八月份的某天之後,就不再聽到廣播也不停站,但是西行崩潰的真面目也就露餡了
西行線在尖峰時間 3~4 台同時到站就是常態。
liohcl wrote:
有人說等公車APP 時間不準 通常是 APP說有 15分鐘 大概10分鐘就來了
只會縮短 而他的進站時間 與出戰時間 是一個固定的時間 那是有GPS定位的
非常的準


好吧 您就當作我看錯了
您就當作我那個時代的臺中等公車是不準的
您就繼續相信那個app非常準
如果哪天他讓您搭車延遲 就可以參考一下我的經驗


liohcl wrote:
而且BRT有幾個入口 三個 可以上下車 有些公車一個入口還設置兩個感應
感應從來不適問題 台北實行這麼久了 從來沒聽過上下車抱怨 要在公車站牌感應


我也不會抱怨站內刷卡
我也是從以前的公車刷到現在
但是有體驗過站外刷卡後
真心覺得站外刷卡是好的啊~
站外刷卡後 人們就乖乖等上下車 快速的上下車
改回站內刷卡後 變回跟以前一樣
擁擠的搶上下車刷卡 然後冒著有可能一個人刷不過等待的時間
甚至有人不刷卡 司機就不開車說:上下車記得刷卡啊!

liohcl wrote:
說台中公車專用道複雜 那 請來台北公館看一下 順便去台大逛一下 可以逛一下公館夜市
羅斯福路上的公車專用道是怎麼運作的 有火車站到公車專用道一路到底去碧潭嗎 中間都會轉來轉去


您都說了 覺得優化公車道複雜的 來看看臺北
那相對的 覺得BRT複雜的 來看看優化公車道
就會真的BRT的單一臺中火車站到靜宜多美好啊~
當然 我也可以給那些覺得優化公車道複雜的人教學 :
如果您要去的地方 是 臺中火車站到靜宜之間
就全部都可以搭
您只要小心坐綠色車時不要坐過頭跑到海線的工業區 機場
跟火車站後的一中街即可 其他車也是一樣
我想那些覺得複雜的人是不熟悉這系統的人
怕那些看起來不一樣的車會跑到其他地方
澄清好教學好就好了^^


liohcl wrote:
看看高鐵的乘車人朝 應該要趕快設置 高鐵到朝馬 十分鐘一般公車 不能獨厚台灣大道

綠線捷運極速趕工中 不過趕到出人命後我想通車又要延後了...!
不過我想設置公車沒必要了 畢竟捷運已快成形^^


liohcl wrote:
我看這一連串的討論串 從一開始說 運量會下降 時間會增多
公布以後又說 運量怎麼沒有倍增 只有27% 到有APP能證明時間其實沒有增加
感覺真的有選舉的味道 凸顯了現在特定獨厚台灣大道 比胡的時代還要好
我想 根本是反宣傳 林沒有削減胡的政績 反而是做多
而林作多的方式有比較經濟實惠 有參考台北的作法
一堆人說不能站外刷卡再強調不方便 我在台北生活超過二十年 公車資歷也有10年 一點都不會感覺不方便

最後我只想說 我是實際有在搭乘的人
真心感受就是速度變慢 效益變低
真的跟數據給我的感受很大不同
我不是鍵盤打手 我也不管選舉
我也不管臺北是怎樣 臺中是臺中
有他適合的方法
我只是想要搭乘好的大眾運輸 不要讓我失望到只想騎機車
以上 請指教
grifon wrote:
糟糕。回錯人了。只...(恕刪)


不用這麼麻煩的 APP都有時間 手機幾乎都有畫面擷取 不需要用推算的

昨天四點半到五點半的畫面我有抓下來 現在週六這個時間大概50分鐘內就可以了

不然我們可以看一下 現在十一點十五分 靜宜發車的 300 763-U8

這是2015/11/20(五)



都市發達後,交通變得更繁忙,但是土地有限,
道路也無法再拓寬,於是呼,只能往高架或地下化
發展,但若礙於現實問題(有可能是金錢,有可能經濟規模未到)
只能在舊有的路面規劃,
那麼,只能朝單位面積運送最多人的方向規劃,
用相同單位面積的道路,運送最多人,使用最少能源損耗,
排放最少汙染,最快速將人員運輸到目的地。

顯然BRT是往這方向走,
先前批評BRT等車班距常,車廂擁擠,這都是曾班可以解決,
但是市府做的卻是減班,到底那個是因那個是果,我也拿不清。

小弟不是天天利用大眾運輸,
但是入城,還是會選擇大眾運輸,除了塞車,停車是最大困擾。
BRT時代,可能是我運氣好,搭乘幾乎都在5分鐘內有車(104/5月前)
沒有一次車廂人數低於80人,
優化公車後,幾乎在3分鐘內有車,但有時車廂40-50人,有時不到20人
班距不但短,而且一次常來3班,感覺挺浪費的。

就臺灣大道,火車站到靜宜段,搭乘人次70000多,這萬萬是不能 信的,
但若把清水,梧棲,大甲,新民,一中街加進去,就不敢說了。

但就原火車站到靜宜段而言,
用了更多的司機,更多的燃油,更多的汙染,更多的運輸時間,
更複雜的搭乘方式,更慢的上下車動線。
換來運輸量持平或降低(火車站到靜宜段)
可以去看大眾運輸使用人次,這也是新市府一直不敢公布的8-11月。
一直很納悶一件事,一個大眾運輸系統的降級,在臺灣,
怎麼就可以稱為"優化".
我有沒有看錯?

將BRT改成優化公車

擺明了是和觀光客作對

造成觀光客的不便

---

如果你不能設身處地體會觀光客的想法和偏好

建議你下回碰到和他們做簡短訪談

liohcl wrote:
如果 今天台灣大道的便利性已經可以傳到全台灣 甚至傳到香港了(香港好像很迷BRT的樣子)
感覺香港人很愛來台中 去逛個三民路婚紗街都被香港人問路了三次
以後來台中的人只要記得 上台灣大道 就可以有位子 順利 便利的到 火車站
或是 到秋虹谷以後有高鐵幹線 可以去高鐵與機場 那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們以前聽到的BRT常常是 很塞 上不去 一班等十幾分鐘 還有被側面車撞 夾道人
現在有嗎 媒體是綠的開的嗎???? 連中天新聞(藍莓??)都報導 BRT一等要17分鐘 2014年 八九月新聞
還有一等三十分鐘的新聞 中天是怎麼了 老胡得罪你了嗎(還是藍營內部也要暗黑一下)
公車專用道好 還是BRT好很明顯了
如果覺得目前車班太多 可以少幾班
下一班公車專用道幹道 應該是高鐵 通機場 :P
平心而論

台中藍線BRT>優化公車道>台北市公車專用道>一般公車

至少有路線整合

優化公車應該是比一般公車專用道優越

lianglio wrote:
但就原火車站到靜宜段而言,
用了更多的司機,更多的燃油,更多的汙染,更多的運輸時間,
更複雜的搭乘方式,更慢的上下車動線。
換來運輸量持平或降低(火車站到靜宜段)
可以去看大眾運輸使用人次,這也是新市府一直不敢公布的8-11月。
一直很納悶一件事,一個大眾運輸系統的降級,在臺灣,
怎麼就可以稱為"優化".
huron wrote:
平心而論台中藍線BR...(恕刪)


若一定要說路線整合,市府只要把已經通過的預算執行即可,
BRT到海線,清水大甲甚至機場段已經通過預算,
只要執行他,就可以達到比現在更好的效果。
現在從火車站到靜宜端的運輸登車或許三分鐘左右,
但是過了靜宜段呢?
到大甲還是得等15-30分鐘甚至更久(因為不是每班都能搭,
而且還要時時注意來的是不是自己要搭的那班)
,若是車子不在你站的地方,可能還要奔馳到後方或前方尋車。
這對海線民眾有比較便利嗎?
其原有的公車本來就有直達海線了。

因為運輸量大,公車班次多,搭車複雜
BRT把搭公車簡化,快速化。
但是現在卻是走回老路,把搭公車複雜化,變慢。

事實上,優化公車並非整合路線
而是把已經整合過的路線,
再分拆而已(靜宜到海線端)
11:15分靜宜出發的 300 763-U8 12:11到火車站 56分鐘

在這個 周六的早上 還可以 很多人周六早上要赴約

其實也算另一個尖峰時刻

很多人說 靜宜以後會往九個方向會搞不清楚 我在想 站牌是用中文寫的吧 應該不是越南文 或是印尼文吧

我也搭過 梧棲童綜到 靜宜的306

車班沒有台灣大道多 車上是很多人的 而且要彎進去沙鹿市區 會比較慢

可是到了靜宜以後 立刻換去有位子的300 一下306 300就在我前面 我應該花了10秒鐘換車吧 一路有位子到 秋虹谷

如果要人多一點 簡單 就減少車班 就班班爆滿拉 這是 諸位台中市民 與台灣大道沿線市民 樂見的嗎

還有外地人聽到台灣大道公車就是班班爆滿 這樣會想要搭嗎

或許為了活絡小黃經濟 或是廣大的汽機車業者 把公車搞爆滿 大家都騎車開車



liohcl wrote:
11:15分靜宜出...(恕刪)


站牌確實是中文
問題是是不是讓人一目瞭然...


上圖是原BRT藍線路線圖(附帶英文地名)


上圖是優化公車整合路線圖(全圖中文地名)

都是國字
想當然台灣人都看得懂
但就連台灣人都未必能馬上理解下圖的內容吧?
除非長期使用的民眾外
有多少人能在看到的第一眼就知道自己該搭幾號車?

=========================================================

另一個問題
想營造班班爆滿的情況減班就好
那何不BRT增班就能緩解擠沙丁魚的景象?
不用號稱增加兩倍就能達到立即效益不是更明智的選擇?

liohcl wrote:
11:15分靜宜出發的 300 763-U8 12:11到火車站 56分鐘
在這個 周六的早上 還可以 很多人周六早上要赴約
其實也算另一個尖峰時刻


求您不要在看著app說話了
實際多去搭車吧 您就知道它困擾的地方在哪了


liohcl wrote:
我也搭過 梧棲童綜到 靜宜的306
車班沒有台灣大道多 車上是很多人的 而且要彎進去沙鹿市區 會比較慢
可是到了靜宜以後 立刻換去有位子的300 一下306 300就在我前面 我應該花了10秒鐘換車吧 一路有位子到 秋虹谷

您看看 您在有優化公車道的情況下
都跑去轉車了
當初不就是因為海線民眾不想轉車這原因之一而改的嗎
然後您現在有優化公車道後竟然還是轉車了
那像當初一樣從海線搭到靜宜後再轉車有什麼不同


liohcl wrote:
如果要人多一點 簡單 就減少車班 就班班爆滿拉 這是 諸位台中市民 與台灣大道沿線市民 樂見的嗎


是的 看到非尖峰時段一台車坐四五個人
我更樂見看到從前BRT班次穩定班班很多人
而當時尖峰時段班班飽滿的坐不上去的BRT
不就是在這些時段增班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嗎?


結果市府竟然是在後來幾個月還減班????


liohcl wrote:
還有外地人聽到台灣大道公車就是班班爆滿 這樣會想要搭嗎
或許為了活絡小黃經濟 或是廣大的汽機車業者 把公車搞爆滿 大家都騎車開車


所以您看到現在的優化公車讓臺灣大道的小黃生意變差
更少人開車騎車了嗎?
不是吧是都增加了吧!

可以請您回答我的問題跟論點嗎~
我真的好希望聽到您獨特的見解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