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你沒看錯...硬凹到極致的說法,比

--
全文請自行複製搜尋
另外交通局的回應也令人噴飯
針對國民黨市議員黃馨慧等赴監察院陳情質疑台中市政府廢BRT等政策,市政府交通局回應表示,前市府斥資數十億元興建BRT,但不僅未能符合BRT國際標準,且導致台灣大道交通壅塞,甚至發生多起夾傷乘客等事故。新市府上任後,概括承受錯誤政策的缺失,並以極低成本升級為優化公車專用道,總運量增加27%,交通事故率降低17%,獲得市民高度肯定。
對於國民黨議員指稱市府「非理性」停工、涉嫌圖利業者等,市政府表示,台灣大道「黃金路線」的民營業者聯營路權,屬前市府核定之政策,對前市府的非理性通車、非理性編列預算、核定路權,市府團隊一方面尊重相關單位的調查,樂見釐清真相;另一方面,也極力改善缺失,以維護市民權益、促進城市進步。
市府交通局表示,升級為優化公車後,考量雙節巴士故障率高、司機人力及訓練不足等,因此進廠檢修、加強訓練、調節班次,並考量平衡城鄉差距及保障司機勞動權益,在車輛完成檢修後,去年10月起優先於烏日高鐵站至海線的路線營運,被譽為「自強號公車」,廣獲好評。
--
BRT國際標準是啥?把跑台灣大道時易故障會夾人的車子挪到海線跑去就變好棒棒?
只敢提到前市府"非理性",跟前頭說人弊案,後頭說"合法但社會觀感不好"有何兩樣?
這種建置目的性極高的大眾運輸工具竟然要拿去"平衡城鄉差距"?
放任台灣大道上同型車輛數量不足,班距拉長,乘客擠成沙丁魚狀
卻讓空車在沒人搭的路線平白消耗市民納稅錢買的油料?
這是哪們子的"維護市民權益、促進都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