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4349a wrote:在國外的隧道技術, 不管是捷運隧道/海底隧道/高山隧道, 南投霧社連接花蓮銅門僅28公里,...(恕刪) 別人寫的都不看 台灣地震多 台灣地震多 台灣地震多中橫不修就是因為 地震多,還挖什麼隧道.山垮整個隧道都不見
能高隧道是建設難度太高 到不是因為地震太多阿爾卑斯山那也有地震帶阿...主要是因為工程安全吧 要穿過廬山地熱 還有岩瀑跟湧水跟雪山隧道當時的問題比起來多很多可能會死更多人吧 行政院很早就有規畫這條隧道 但沒人敢通過至於原po說的鐵路隧道 我倒不認為需要蓋假設今天國六東延跟中部橫鐵只能二選一好了我是投國六一票畢竟台北到花蓮 普悠瑪現在兩小時就可以到了國外團客從桃園來 做機捷到北車接台鐵其實很方便 反倒是北宜直鐵倒是有蓋的可能增加運量更可以減少時間國六中間不設交流道 其實對環境影響可以降低很多除了一般遊客或是通勤還有貨物運輸 減少大小貨車走蘇花改中部橫鐵說實在沒有國六東延來的重要 (個人認為) 當然技術強到都可以蓋那也很好!
cougar2015 wrote:別人寫的都不看 台...(恕刪) 如果地震多就不能蓋隧道, 日本應該看不到隧道了? 看看全世界, 台灣很小, 何時可以全台一日生活圈?青森縣-北海道津輕海峽線青函隧道津輕海峽53,850公尺,1988年完成東北新幹線岩手縣奧羽山岩手一戶隧道 25,810公尺,2002年完成青森縣東北八甲田隧道新幹線八甲田山26,455公尺,2010年完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9%93%81%E8%B7%AF%E9%9A%A7%E9%81%93%E5%88%97%E8%A1%A8
eddy811213 wrote:能高隧道是建設難度...(恕刪) 國六會是更方便的選項, 但花蓮要吸納大量進入車輛所造成的交通阻塞及空氣污染, 事先的東西兩邊銜接道路網建製及高排廢氣車輛限制, 配套措施需要更完善, 所以期望先建鐵路再建公路, 鐵路可以做到低汙染高運量及準點的優勢.
vincent12 wrote:如果是為了醫療問題...(恕刪) 提升醫療設備及醫師水平需要有足夠的就醫人數來填補資金缺口, 想移民定居花東的人數應該很多, 但考量多為交通及醫療問題,28公里的交通時間可以縮短在20分鐘以內, 連接高鐵烏日站應該只要再增加20分鐘.
唉 我要講實話 有些人對花蓮來更多人與車輛遊玩是有很大的意見的 這些人是誰大家都很清楚當然了 花蓮人多數人的想法是跟開樓的大大一樣 但是這些人的反對力量很大無解前任政府想盡辦法 把蘇花高速公路降級到快速道路最後變成改善計畫 還是有人質疑隧道單孔與雙孔其實還不清楚嗎? 就是想盡辦法到花蓮的車輛減少 唉 當然如果不是那個豪雨害死幾十個人蘇花改的計畫是否能夠順利還不知道 但是蘇花改還是臨時方案 還是要蘇花高才能解決問題至於中部橫貫高速公路或鐵路技術上的問題 我認為不是長度的問題 中央山脈的地質環境不好是主因能高山隧道(從霧社)或是從奧萬大鑽一條隧道到花東地區 隧道穿越的中央山脈地質堪慮前幾年有個地震約6.8級 其實就是中央山脈的盲斷層(未偵測到的斷層)所致 是否還有未知挖了才知能高山隧道的位置離稜線的垂直高度約在2千公尺以上 這個壓力會讓隧道的溫度上升到百度以上中央山脈沿線的溫泉都是這類的地熱而非火山的地熱 奧萬大 礁溪 紅葉 知本 廬山等等隧道做好了要冷卻 瑞士用的是山風 台灣要想辦法克服地熱的問題 貫穿中央山脈的隧道才有可能真的要做也要先挖一條導坑試試 只是這條導坑的造價百億台幣起跳 還有政治風險 講不完我記得小時候30多年前就有計畫了 並非不做
cougar2015 wrote:你大愾不知道醫生不願去東部,薪水也差非常多. 要醫生自備一大套設備去花東當然不容易.所以說,有些地方需要政府介入政府帶頭提升公立醫院醫療設備 ,西部人,人命是命,東部人也是一條命提升花東醫療設備/人力本來就是政府該作的事再者, 這也是遲早要做的事(指提升花東醫療水準)設備提升,自然有些急重病就不需要往西部送 , 直接就近送醫總不能叫醫生拿菜刀幫病人開刀做手術吧 ? (形容不恰當,海涵了...)如果醫療設備有辦法加強 ,自然會有醫生願意到好山好水的花東去服務如果某一病症,花東人都往西部去就醫而現在有專業醫生搭配設備進駐花東打出名號之後 , 花東人還會 "捨近求遠" , 跑到西部就醫嗎 ?講難聽一點 , 花東離西部陸路遙遠 , 來來回回就診 , 一年跑個 10 趟來回甚麼時候死在路上都不知道 ? (如果覺得不好聽, 很 sorry)有些人念醫科,是為了賺錢 ,我相信有些人念醫科是為了 "救人"或許前者比較多,但我相信後者也不少大大大概不知道西部 "烏煙瘴氣" 嗎 ?有很多東西不是 薪水 就能夠買得到得...
vincent12 wrote:要醫生自備一大套設...(恕刪) 醫院規模大的才有可能用昂貴的設備, 有足夠的就診人數才有可能有大規模的醫院.父母親除了自己的工作外, 最擔心的應該是子女的就讀學校好壞, 好學校還是要有足夠人口數的都市規模, 老師比其他人更擔心子女的就讀學校好壞.觀光產業/農產運輸/就業機會都脫離不了交通便利, 花蓮市要定位成什樣的都市要靠政府及市長來規劃建設, 一直擔心外來人口破壞花蓮的純樸與美麗, 卻用負面的做法來阻礙交通發展, 這樣同樣阻斷了醫療與學校提升水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