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港特定區市鎮中心 大樓建案

cust123456789 wrote:
3萬人其實還不太夠!(恕刪)


10萬人不好吧...
這塊也差不多一個里大小 10萬馬上成為全台最大里 (多一倍還有餘...)
elliotelliott wrote:
每次提到文化路 我就(恕刪)


文化路的道路寬幅絕對有能力打造良好的人行空間,
實際上文化路本身已經有人行道,只是違停嚴重,
政府又長期行政怠惰,縱容民眾違停。
quuc wrote:
文化路的道路寬幅絕對(恕刪)


三民段有社宅的文化路看起來比較有機會實現,全聯那邊的文化路就這樣了
房價糕點,蒸的丸子
quuc wrote:
文化路的道路寬幅絕對(恕刪)


我認為中南部人真的很不重視人行道
每次看到人行道被拿來停車我就搖頭
八月二十 wrote:
我認為中南部人真的很...(恕刪)


至少現在重劃區的建案,人行道看不到一台機車。
不過,道路二旁停滿車,要會車應該很難。
身為在地人所以有觀察到清水 梧棲 沙鹿其主要商圈人行道的差異

清水 沙鹿有代表性的中央市街 是典型的集約發展
集約會呈現市場 餐飲 日用品 醫療 車站學校...等民生設施群聚 並成就從白到晚的公共環境使用需求
所以當人潮聚集時間長 自然而然就有共享環境的觀念及習慣 因此清水 沙鹿中山路 沙田路人行道會較為通暢
是就算多少有佔用 但至少不至於完全阻斷

但梧棲文化路就不一樣了...

民國60年前 文化路以東還是田
後來因港口建設 政府一口氣闢建了梧棲段兩商業街廓及北從大智路 東到西濱 南到台灣大道 西到文化路這樣大的新市鎮範圍
這樣大片土地開發因此促使梧棲可以從舊街往東分散移動

但幾年下來梧棲人口並沒有明顯成長 加上梧棲舊街原本就不熱絡 (梧棲依賴清水沙鹿街上的機能 )
因此分散結果反而讓梧棲更成為沒有市集的"住宅區" 造成新舊兩邊都沒辦法熱鬧的窘境...

所以沒有集市條件下 初期文化路大多就是零散的店家行號跟許多住家
依我印象 當時人潮會較明顯時段地點主要是買便當的中午 及農會附近從傍晚開始的路邊小夜市
簡單說 文化路在非用餐時間及假日並沒有人流 ...
( 而且因為文化路夠寬大車少 很多貨櫃車就直接開進文化路買飯吃消夜)

所以綜合以上這樣的時空背景及環境 當消費習性偏向定時定點 文化路因此沒有平行人潮走動
久而久之 屋主店家很容易就去佔用人行道阻斷通行 這習慣一直到現在...

不過現在文化路較熱鬧了 所以貨櫃車少了
但 也換成併排停車了...
加上人行道一樣廢 如不整頓我想文化路只會越來越亂...
(幾年前人行道整修過一次 沒用)


只是梧棲因國際港口所以一直是個不在籍人口偏高的地方 除了因工作遷入 更有很多是長期租屋客 短期包商人員 或外國工程師 商人...
尤其三井來之後 外地遊客也開始有了
而文化路是梧棲主要商圈 所以這些外地人出外用餐 採買的消費活動也大多會在文化路

個人想強調的是
如果自家人在用就算了 但這樣一個文化路 一個有代表性的地方 其公共環境好不好將更透露地方形象好壞的問題...


是希望這帶屋主店家能發覺梧棲已經慢慢不一樣了 ...
除因這兩三年都市化開始發展外 將來可能還因港區觀光發展而需容納更多的外地消費群
所以公共財觀念快建立起來吧...


===========

我一直也覺得文化路該轉換出更多人本空間
因為文化路不像中山路是重要幹道 且將來港口中泊渠 (三井一帶 ) 觀光轉型發展時 就有需要將文化路及老街一併整合開發
時機點上 可以在捷運藍線建設期時進行 (甚至如希爾頓真的狼來了 那就更有急迫性)

同時在捷運TOD精神上 梧棲國小也能闢建地下停車場
而平行臨港路及老街間也有公園用地一樣可蓋地下停車場 (公設地內政部目前正在進行審議準備開發 )
再者 臨港路台灣大道口東北側這塊學校國有地也可運用...

所以當停車問題解決加上捷運運輸 屆時台灣大道口到大智路口 (或民生街到居仁街 ) 這段文化路就可以調整為主要行人徒步區及減少車道進行美觀綠化
如此 除了提升商圈質感外 人流停留時間長就能帶動消費的滯留性 增加店家收入

而1+1大於2
如能串聯及引導三井周邊遊客至老街 文化路 這將會讓梧棲大變身

只是三井那部分土地為中央管轄 因此與地方整合上就牽扯到"港市合一 "的問題
港市合一對梧棲清水發展真的真的很重要
但我們是在等中央的港市合一 還是市府的市港合一??

就希望國家不要再讓我們港區鄉親繼續無奈的等了...
elliotelliott wrote:
身為在地人所以有觀察(恕刪)

說的好!必須給五顆星!

梧棲區長真應該找您去研討未來政策方向才是!

真不知道現在的梧棲區長到底每天在忙甚麼???
個人對於文化路人行空間整治還是沒那樣樂觀。

我們先來看一則新聞: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141953
岡山老街違停遭檢舉 店家群情激憤要求註銷紅線
2020-04-22 14:55:15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市岡山老街平和路兩側都劃上紅線禁止停車,連月來違停汽機車頻遭檢舉達人截圖舉發,不少店家接到紅單群情激憤向市議員陳情,今天上午現場會勘,店家要求註銷兩側紅線.........

違停就是台灣許多舊市區道路的日常,即使是人流更多、對人行空間需求更大的台中市區,人行環境比起梧棲只有更糟。之前西屯也是有居民跑去找市議員要求整頓人行道跟騎樓,但是被市議員拒絕。因為對市議員而言,整頓人行道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梧棲目前有越來越多外來人士進入文化路是事實,但這些人戶籍不在梧棲,沒有投票權,市議員為了改善外來人士的行走空間,卻要得罪在地商家,不划算。

說起來台灣人行道違停跟違法占用嚴重的根源就是台灣人太懶惰、太不愛走路,
除了台北市以外,其他縣市都有這個通病。
像是我帶爸媽去台北市吃飯,把車子停在距離餐廳四百公尺外的停車場,
我爸媽就一直哀哀叫為什麼要走這麼遠。
但四百公尺對台北人根本就是很短的距離,根本不覺得累。

但出了台北市,台灣民眾的心態都是「我買個東西,幾分鐘就好了,停一下不會怎樣。」
「我只是來吃個中飯,飯錢80元,竟然要我再付20元停車!」
如果文化路要整頓,勢必引來民怨,
一個是消費民眾首先抱怨停車要收費、停車場太遠,
另一個則是店家會抱怨停車不便,大家都不來消費。

如此一直惡性循環下去,所以各縣市的舊市區人行道幾乎都沒救了,
只能期待新市鎮能夠打造一個以行人為本的空間。
quuc wrote:
個人對於文化路人行空...(恕刪)

市鎮重劃區人行道問題雖然解決了,但因為居住人口變多後,道路二旁停滿車的現象也出現了。
未來若整條道路畫滿紅線,是否還會出現「暫停」一下的想法,或許也有不少這種人。
另外,說不定停的人都是樓上的住戶,會去檢舉嗎?也難說。
ch121115 wrote:
市鎮重劃區人行道問題(恕刪)


新市鎮中心有一點做得很好就是公有停車場規劃的很多,
在市鎮中心的九宮格裡面每一格都有公有停車場,而且車位夠多。
又是免費的。

如果用路人不需要步行太遠,停車又免費,而且人行道走起來舒服,
大家把車停好再步行到目的地的意願就會高很多。

再來,當地居民違停的機率就更低了,
他住家地下室就有停車位了,為什麼還要把車停在路邊?
如果是到社區樓下的店家消費,搭電梯到一樓就好,
根本就不會把車子開出來。

人的行為跟環境形塑還是有關係的,
台北市的行人空間基本上是建立在:大眾運輸健全、人行道舒適、警察強力執法。
民眾素質其實是其次,台北人沒有比較高尚啦。
只是這種環境待久了以後,大家就比較願意走路。

另一個例子是東京,東京人平常走路個半小時根本是家常便飯。
那也是環境形塑出來的,後來習慣了以後,大家就覺得走半小時根本沒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