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我賣房的經驗

台北人現在精得很

有能力台北的屋留著收租不賣

到台中另外貸款買房

所以也在叫窮

其實台北如果賣掉

大約七期一半以上的建屋都買得起(到不見得養得起)


但是

他們變聰明了




sheng5310 wrote:
在本樓捧台北買房好,對台中人而言是毫無意義,
就像說高雄好,說宜蘭好—樣,
更何況樓主說台北好,卻台中看屋百件以上樂此不疲,
可見樓主的行動比較具有可信度,
賣屋賣外地人,
做什麼要做內行,
少碰不熟悉的東西,
台北好,好貨多先被在地識貨人選走,
過去的好不見得以後也一樣,
前年去花蓮一趟,友人借車四處逛,心中有數,
果然近兩年大漲,
如果說台北台中同樣漲10趴,台北買可以因此獲利3-4倍,
那如果台北台中同樣跌10趴,台北也是損失3-4倍,
因此是投資部位的能力以及願意承擔多少風險的問題
同樣資金也可以投資台中,如6000W 買台北中宅,也可以買台中豪宅,10趴同樣賺600W,台北人沒有需要得意,
而且同樣資金跟同樣看好度的話,台北人應該買台北,台中人應該買台中,要買自己熟悉的地方,
平均漲10趴,本地人可能賺13趴,外地人可能7趴,
以上指投資,自住兼投資更不用說,
2000W在台中買個基本舒適可以,在台北只能買個二十幾年3房,在台中值600W那種房,
假定10年後都漲30趴,
人生苦短,不必等到10年後獲利,你住這兩種房10年可倒是房屋品質差很多,





老兄你寫的觀點太主觀,本來我是懶得回這種自愚愚人的文章,免得傷感情…



例如第一段說在本樓捧台北好對台中人沒意義,先不說,先講台北好歹的是你老兄耶,而且,你在存中街這樓天天樂此不疲地捧自己的草悟道和金典套房,那,照你的邏輯,對大多數不住草悟道惠宇、金典套房的台中人來說,你這樣子不也是意義全無?



回應前,先來聊聊一個觀點--如何定義自己故鄉



問問已年長的榮民伯伯,他們雖然出生在大陸某個省份,但很可能10多歲就已經離開。相較於他們真正長期居住的台灣,但問他們,他們喜歡大陸某省份或是台灣呢? 現在早已開放台灣人在大陸定居,為什麼很多榮民伯伯頂多回到出生地看一看,但最終還是在台灣終老呢?



道理在:一個人一生之中,在哪個地方待上最長的時間,那個地方才是真正的故鄉,因為人是一種談感情的動物



回過頭來回覆「更何況樓主說台北好,卻台中看屋百件以上樂此不疲,可見樓主的行動比較具有可信度」,首先,你自己數字觀念常常都是胡亂推測,信手拈來,自己說打P非專業來唬弄,不知道你怎麼知道我看了多少房子,我特地算了一下,大概加起來頂多十間,哪來的上百間?



一生之中,我有很高比例的時間都是待在台北市,對我來說,自然是認定台北是我的故鄉,其他地方只是像過客一樣,待一陣子就會離開,也許只是轉換一下心情,一種渡假的感覺而已,對這樣的我,自然會常說台北有多好,其他地方雖也有置產,但其實只是方便隨時都可以去待一陣子,不用去住缺乏家的感覺的旅館,如此而已



當然,要我在某個地方置產,自然也是對那個地方有一種好感,但好感的強烈程度並沒有超越我心中所認定的故鄉-台北,否則我的行動應該是用長的時間待在台中,而不會是台北了



你說「那如果台北台中同樣跌10趴,台北也是損失3-4倍」,問題是,在台灣房地產史上,從來都沒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啊?



真正的事實是,在台灣房地產史上,當台中房價開始大跌時,台北只是小跌;當台中還在谷底盤整時,台北已經再創新高了!



底下這是2006年第1季國泰不動產指數,在這份報告中,台中地區房價從高峰跌至谷底,跌幅約30%,而台北市則跌20%,但後來台北市早就明顯領先反彈!



http://cathay-red.tw/property/95%E5%B9%B4%E7%AC%AC1%E5%AD%A3%E5%9C%8B%E6%B3%B0%E6%88%BF%E5%9C%B0%E7%94%A2%E6%8C%87%E6%95%B8%E5%AD%A3%E5%A0%B1.pdf



也許,過去這兩年,台中房價漲幅是比台北強,但屬於台北投資客南下置產所帶動起來的落後補漲潮,但全台灣房地產一旦反轉時,真正會被嚴重拋售的,恐怕是近期台北投資客置產重心的台中喔(既然是投資,又不是自住,當然會被優先拋售),怎麼漲上來,就怎麼跌回去!



你又說「同樣資金也可以投資台中,如6000W 買台北中宅,也可以買台中豪宅,10趴同樣賺600W,台北人沒有需要得意」,嘿,問題出在,台中豪宅的需求沒台北那麼強勁,硬要在台中購入同樣總價的豪宅,風險極高,別說有同樣漲幅了,賣不賣得掉都是問題…



在台中,6000萬就稱得上豪宅,但在台北市頂多只是高級公寓而已(不是我唬弄你:台北市政府所認定的豪宅要8000萬);這背後的原因與道理以前曾經分析過,請爬文,這裡只簡單再講一次:台北市高收入者的密度與數量遠高於台中市,既使景氣沒有變差,在台中,因為缺少足夠多的高收入者,要賣的時候,因為有能力接手者少,自然不得不降價求售



底下是好房網的1月份台中與台北的銷售與成交,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台北市最高總價(6000萬)的,求售(銷售佔比)與成交(成交佔比)之間的百分比只差7個百分點,但在台中最高總價(1500萬)的部分卻差了11個百分點,你懂這個數字的意義嗎?



台中
http://price.housefun.com.tw/%E4%B8%AD%E5%8F%A4%E5%B1%8B%E8%A1%8C%E6%83%85/%E5%8F%B0%E4%B8%AD%E5%B8%82?hd_CityID=0010&hd_Tab=1
台北
http://price.housefun.com.tw/%E4%B8%AD%E5%8F%A4%E5%B1%8B%E8%A1%8C%E6%83%85/%E5%8F%B0%E5%8C%97%E5%B8%82?hd_CityID=0000&hd_Tab=1



換言之,在台中,別說6000萬豪宅了,有一大堆1500萬以上的房子求售,而成交只佔相對低的比重!



如果有能力撐得起高總價的房子,人人都會想、會買,沒人會刻意買小房子來住(除非是像我這樣的過客心態),這個數據已經很清楚的說明:台中高總價,或是豪宅,其市場是非常非常小,被套牢的機率則非常非常大!



當台中人都想著自住沒差時,遇上房市反轉,大家都缺錢而想要賣屋時,台中高總價的房子承接力道相對薄弱,跌幅肯定相對較大,歷史已經證實了這一點,目前市場數據也說明了這個趨勢



還有人要硬說在台中買同樣總價的房子,將來肯定有如台北一樣的漲幅?




















22f wrote:
老兄你寫的觀點太主觀,本來我是懶得回這種自愚愚人的文章,免得傷感情…

22f大...這不像您回文的風格...

倒有點像小弟的風格....
sheng5310 wrote:
在本樓捧台北買房好,對台中人而言是毫無意義,
就像說高雄好,說宜蘭好—樣,
更何況樓主說台北好,卻台中看屋百件以上樂此不疲,
可見樓主的行動比較具有可信度,
賣屋賣外地人,
做什麼要做內行,
少碰不熟悉的東西,
台北好,好貨多先被在地識貨人選走,
過去的好不見得以後也一樣,
前年去花蓮一趟,友人借車四處逛,心中有數,
果然近兩年大漲,
如果說台北台中同樣漲10趴,台北買可以因此獲利3-4倍,
那如果台北台中同樣跌10趴,台北也是損失3-4倍,
因此是投資部位的能力以及願意承擔多少風險的問題
同樣資金也可以投資台中,如6000W 買台北中宅,也可以買台中豪宅,10趴同樣賺600W,台北人沒有需要得意,
而且同樣資金跟同樣看好度的話,台北人應該買台北,台中人應該買台中,要買自己熟悉的地方,
平均漲10趴,本地人可能賺13趴,外地人可能7趴,
以上指投資,自住兼投資更不用說,
2000W在台中買個基本舒適可以,在台北只能買個二十幾年3房,在台中值600W那種房,
假定10年後都漲30趴,
人生苦短,不必等到10年後獲利,你住這兩種房10年可倒是房屋品質差很多,


我想版主其實是想表達在貨幣價值大幅稀釋的年代 買對一個保值性高的商品更形重要

不可否認的 台北市是目前全台灣保值性最高的地方 其他縣市的土地當然也具備這樣的特性 但相對上保值程度一定不如台北市

假如你不懂理財 沒時間理財 沒信心使自己以『貨幣』計數的財富成長速度高於貨幣貶值率 買房子是你最好的選擇 台北市或台中市都好 總比死抱著現金的好

這種時代所謂的通貨膨脹率根本沒有意義 因為這是一些數學公式堆出來的結果 內容都是可以調整的 反應不了貨幣稀釋程度

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回顧法國經濟發展歷史提到 如果我沒記錯 當他說到法國為支應龐大政府開支 發行高利率政府債券(4-5%)

是當時了不得的投資工具 受到民眾一定程度喜愛 但政府漸漸還不起本息了 只能印鈔票因應

當初買高利息收益債券100元的投資人 100年後 只能買100年前約3元就可買到的東西 這是在說明購買力稀釋的可怕 但當中唯有土地價值能跟上貨幣貶值速度 歐洲各國皆有類似情況 不巧的是 全球現在似乎也在複製這樣的過程 不是只在歐洲發生

話說回來 要特別提一下 台北市房價上漲10%和台中或高雄上漲10%的意義一定不同

假使台北市房價平均3000萬 台中或高雄1000萬 差距2000萬

上漲10%後 台北市是3300萬 台中或高雄是1100萬 差距拉到2200萬 意思是台中高雄應該漲幅要更大才能回到2000萬的差距

但現實的狀況卻是 最精華最保值的地方一定是領漲且漲幅更大

2008、2009年全球大開印鈔機的時點 芸芸眾生可能只因為一個決策的差異 買台北 台中 高雄 或是抱著現金等下跌 幾年後差異是如此的巨大 後悔都沒用 我想這是版主要表達的意思....

而每個人對自住的品質、需求不同 每個年齡層需求也有差異 是很主觀的東西 其實討論這個並沒多大意義...




小弟打個圓場好了...

小弟其中一棟七期的房子現在市值約六千萬...

2008入手時約四千出頭...八年小賺快兩千...

以小弟此棟房子的品質...老實說...台北仁愛帝寶都望塵莫及...(帝寶最少一億多喔...)

(小弟北中南豪宅參觀了一堆...我自以為"相對"客觀實在)

鄰居開五千多的...詢問者眾...

只要你開出低於市場價格,物件夠稀有....一定有人承接...(台中七期,超越帝寶的品質,帝寶1/2價...很有競爭力呀...)

賣五千...小弟也是賺一千....也還好啦...


房市台北比台中熱也是事實....多頭時漲得多...空頭時跌的少。

小弟本身不喜歡台北的擁擠與快節奏(個人主觀感受),

要買台北房也是投資收租用。

但以目前局勢渾沌,且過去十年已漲太多。

一樣的現金,小弟寧願做其他的資產配置。

自己不喜歡,也不去住,再多的房地產也是零呀!!

S大久居草悟道,也喜歡草悟道,在他心中,草悟道的價值遠遠超過住宅表面上的金額。

像他之前說的,他書房窗前的景色...."無價"!!!!

22f大既然知道他對草悟情有獨鍾,

又何必苦苦相逼呢?



ujma wrote:
話說回來 要特別提一下 台北市房價上漲10%和台中或高雄上漲10%的意義一定不同
假使台北市房價平均3000萬 台中或高雄1000萬 差距2000萬
上漲10%後 台北市是3300萬 台中或高雄是1100萬 差距拉到2200萬 意思是台中高雄應該漲幅要更大才能回到2000萬的差距
但現實的狀況卻是 最精華最保值的地方一定是領漲且漲幅更大




哈哈,你這樣寫容易懂,寫得比我好,佩服!




elephant183 wrote:
22f大既然知道他對草悟情有獨鍾,又何必苦苦相逼呢?




你說得對,本來沒我的事,我不懂BRT
但他得意忘形扯到台北空屋多,心態可議,我就忍不住了,誰叫你不早點出來?











22f wrote:
老兄你寫的觀點太主觀...(恕刪)


有勞樓主寫那麼多,辛苦了

但是說我觀點太主觀,恐怕是樓主自己過於敏感,

樓主寫的理論跟歷史經驗基本沒有問題阿,這些我也沒疑問,

我老輩老母從四十多年前到三十年在台北買的幾個物件大都還在,漲幅驚人,不是不懂,

我近6,7年以來在草悟買的或幫親友買的,依時間不同,漲七成,五成,三成不等,
這幾年漲幅超過我老輩在台北持有的幾個物件,

也不代表台中其他區域有同樣漲幅,

老話,比城市不如比地段,比地段不如比個案,


"第一段說在本樓捧台北好對台中人沒意義,先不說,先講台北好歹的是你老兄耶,"
這是我唯一承認語意有錯誤,早上本來想改為 "對台中人參考價值不高",後來想不妥就算了,不必別人有寫不妥自己要求精確妥當,

為何對台中人參考價值不高,因為幾乎沒有台中人會去買,就如樓主講的故鄉感情,此放諸四海皆準,所以講這點沒分別,台北人來台中買副宅當旅館,表示台中還有這塊市場,台中人會去台北買副宅當旅館相對就稀少很多,因為對台中人而言CP值太低,休閒感低又缺麥色陽光,高鐵當天來回即可或就直接住旅館,

"你又說「同樣資金也可以投資台中,如6000W 買台北中宅,也可以買台中豪宅,10趴同樣賺600W,台北人沒有需要得意」,嘿,問題出在,台中豪宅的需求沒台北那麼強勁,硬要在台中購入同樣總價的豪宅,風險極高,別說有同樣漲幅了,賣不賣得掉都是問題…"

6000W 台北的房子不高不低不見得比台中6000W 豪宅好賣







22f大...根據你提供的"好房網的1月份台中與台北的銷售與成交"

小弟觀察到一件事...

即使台北房屋八成以上一坪都超過35萬....(最多(27.8%)落在50-64萬)

但成交最多(47%)的總價居然是落在 1000-1999萬...

可見仍是 20-30坪居多...

想我們這種住慣了大房子的中南部人....

30坪...住起來太痛苦啦!!!






看來不說白一點不行
剛好有人提出台中豪宅具體數據,讓我們看一下「望塵莫及」的帝寶這幾年漲幅如何?



如底下新聞報導:08年,帝寶每坪150萬,如今300萬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6001493-260102




以中間坪數200坪來估算,原本要3億,如今要6億;如果原本住帝寶的人,就算全是靠貸款買的,如今退休後賣掉,多出來的3億現金,他可以輕鬆現金買下市值約六千萬七期豪宅,又有帝寶『望塵莫及』的品質;如果高興的話,還可以多買幾間七期豪宅來收租金,過著舒服的退休生活---



結論就是:享受何必要急於一時呢?













elephant183 wrote:
2008入手時約四千出頭...八年小賺快兩千...

以小弟此棟房子的品質...老實說...台北仁愛帝寶都望塵莫及...(帝寶最少一億多喔...)

(小弟北中南豪宅參觀了一堆...我自以為"相對"客觀實在大笑)

鄰居開五千多的...詢問者眾...

只要你開出低於市場價格,物件夠稀有....一定有人承接...(台中七期,超越帝寶的品質,帝寶1/2價...很有競爭力呀...)

賣五千...小弟也是賺一千....也還好啦.....(恕刪)




象大, 您這段話有反應出七期豪宅漲不多

8年25%, 簡單估計一年約只有3%..

若是扣掉管理費, 利息 (假設有貸款)和通膨, 幾乎無賺

不過住豪宅的尊榮與人脈關係建立等絕對無價.

前陣子聯聚仁愛有出租, 一個月租金才5萬我記得. 以5000萬來看, 才1.2%, 很划算

真想去租個一年! 哈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