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rote:
食衣住行育樂
人生裡面基本的需求
你賺一塊錢花多少錢在這六個方面?
人生重要的當然不止這些
可是這是最基本的需求
同樣的賺一元
住在台北市的人年輕的時候
可能要花很多的百分比在住的方面
住在台中市的人年輕的時候
也許也要花很多的百分比在住的方面
可是毋庸置疑的是
住在台中市的人相對於住在台北市的人
不需花像台北市人那麼多的金錢比率在住的方面上面
沒有挑釁意圖 錢大您的假設是建立台北市和台中市 食衣住行育樂需求中 僅有住是不相同的....但兩地實際上在食衣行育樂上還是有不少差別 還有其他因素如工作機會等 差異必需考量
$$$ wrote:
一輩子花了那麼多青春犧牲了那麼多的享受
只為扛了那一幢房價看漲的房子
等到老的時候
把那幢住習慣的老屋給賣了
轉移陣地
另外買更便宜的房子
手上擁有更多現金
這樣子
就真的比較贏嗎?
更何況
世事難料
以前投資成功的方程式
也許以後依舊會成功的機會很高
可是
萬一....
早花錢晚花錢都是花錢 人生價值觀不同不討論 但任何事都有代價和機會成本 此外 很多人買台北市的原因其就是要避免您所說的世事難料和萬一發生時的影響
我常跟朋友開玩笑 想要害一個年輕人很簡單 送他台進口車就好了 當然這也是選擇問題 但是不是真的早享受就因人而異
sheng5310 wrote:
台北市有錢人多,但比例上看,成交最多還是在兩千萬以下,
廣大的軍公教老師教授,全國統一薪水,住台北房價台中的3—4倍,
過去住台北房子漲得多,也不是當初就知道,
只有台北一房的,房子漲跌與他無關,住幾十年想換好房新房,很難,
有兩房的資產不錯,聰明人告訴他台北房宜留不宜賣,
有三房的想換—間台中房套利,專家告訴他這是不智的
S大看您平時分享的照片 看起來的確不錯 我都想開車下去看了
跟您分享一個觀念 在台灣不管住在何處 只有『一房』的 房價漲跌的跟這類人的關係最大 絕對不是沒有關係
因為房地產是台灣多數人持有財富的主要方式 只有一房的民眾 房價漲跌幾乎完全直接反應他過去努力累積財富的消長 會直接影響消費 下一代的教育 醫療品質等 焉能不慎
只有多房的人(假設相對有錢) 才有較多的本錢避免房價下跌衝擊生活品質
與您分享
ujma wrote:
S大看您平時分享的照...(恕刪)
對於居住在台北的市民來說
小弟絕對沒有不敬的意思
如果小弟的回文有透露這樣的意涵
那就是小弟的錯了
在此先道歉了

小弟對於理財有一個觀念
常常看得到摸得到
甚至可以常去巡視的
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當然對於屬於金字塔尖頂的傑出人士來說
財產可能多到可以請專人管理
這個當然屬於特例
對於諸如小弟此類的升斗小民來說
台北市的距離對小弟來說
猶如加州矽谷對小弟的距離一般
因為生活圈有點不一樣
有點遠
就算能在加州矽谷好的學區擁有一幢漂亮的房子
要飛越個半個地球去管理那幢房子的辛苦程度
其實與從台中跑到台北管理那幢台北的房子的辛苦層度
大概差不了多少
相信許多人跑到加州置產
更多的剛開始的原因是因為小孩子在當地求學或是讀書
雖然台北與台中有高鐵可以縮短距離
其實遠距離的財產
所冒的風險不少
台中與台北當然有差異
台北是首都
都:就是美的意思
無可否認的是
台北市是全國最美的地方
因為擁有相對地較多的資源
台北的房價的堆砌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工作機會大概是全國最多的地方
當工作機會愈多
代表的是求職的順暢度愈高
房屋的需求愈高
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花費
有時候就因為供需問題
自然而然就水漲船高
許多的人擠進台北的原因是因為
台北的工作機會
不得不擠進台北
如果可以在一切消費都比較低的台中市
擁有與台北同樣等級的收入
台中的天氣其實比台北令人覺得舒服耶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 wrote:
台北的房價的堆砌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工作機會大概是全國最多的地方
當工作機會愈多
代表的是求職的順暢度愈高
$$$ wrote:
許多的人擠進台北的原因是因為
台北的工作機會
不得不擠進台北
心有戚戚焉 心有悽悽焉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機運 不同的選擇
有人活得精采
有人死得痛快
很難說誰比較幸運

樓主的文章 樓友的討論 改變啟發了不少人的觀念 甚或人生 這點是相當可貴的 需要大家一起呵護

其實
台中是如日東昇的城市(不是如日中天歐 )
重劃的地也的確很多 然而
新的建築法規 現在的土地成本 讓新成屋售價愈小不易
所以台中人的購屋習慣
可能也要逐漸像台北看齊了(雖然不會跟台北一樣)
其實
台中比台北
台北比上海
也是相同的情況 高薪的工作 更多升遷的機會 跨國企業
在上海不在台北
這點是台灣要努力找出路的
鎖國絕對不是選項
野人獻曝一下 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 皇冠最近出版了台大教授呂世浩的秦始皇與帝國崛起兩本書
原本是台大MOOC最受歡迎的課程----史記
很淺顯 但是很有意思
告訴你秦朝是怎麼成功的 秦朝又怎麼在如日中天時 摧枯拉朽 一推就倒
也會啟發或是改變觀念
霍華P wrote:
過去五年的人口流動還...(恕刪)
sheng5310 wrote:
報載大立光投資200億,增加—萬就業機會不是剛性?
我覺得你在數字上錯得離譜,你拿不出證據,還要說我是一言堂,這不是討論的態度吧?
許多企業在台中投資,確實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但多了一大群月薪只有3萬左右的人,試問能支撐得起多少總價的房子?照目前生活水準來看,月薪3萬的人應該都是月光族,無力存錢,連頭期款都繳不出來,如何買房?
大立光技術員/作業員(做二休二26000起/夜班38000起)
http://www.104.com.tw/jb/104i/job/view?j=5f4f492a2a2a2a294337472230j02
我們可以不要再談這些所謂的需求嗎?可否先看清楚能力?也就是尋找有錢人所公佈出來的每個報稅單位的所得額分佈嗎?我提出這個數據已經是最客觀最具有可比性的!別再提什麼夜市擺攤收入很高,但那個人是誰?幾個人收入高,就代表全部擺攤都是高收入?
另外,大立光現在的員工也才3000多人,大立光是如何能突然在台中增加1萬個工作?
這1萬人不就是你靠想像出來的?你可以舉證一下嗎?

22f wrote:
.....許多企業在台中投資,確實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但多了一大群月薪只有3萬左右的人,試問能支撐得起多少總價的房子?照目前生活水準來看,月薪3萬的人應該都是月光族,無力存錢,連頭期款都繳不出來,如何買房?.(恕刪)
房價就像食物鏈一樣
蝦米-->小魚-->大魚-->大鯊魚
當蝦米多了-->小魚自然多了-->小魚多了自然大魚多了-->大魚多了自然鯊魚的好日子就多了
也許中科帶來的不是高薪的工程師或是高薪的管理人員
但是必然帶來更多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無論薪資多低
必然有房子的需求
工作機會-->無論薪資高或低
薪資再低--> 蝦米變多食物鏈環環相扣一環扣一環上去
不必然薪資高才會有影響
重點在於就業機會與就業人口的增加
整個環環相扣一還咬一環
就像把一顆石頭丟進池子裡
也許池子裡的水沒有增加
但是池子裡的水位必然增高
中科帶來的是
就業機會工作機會與更多的就業人口
這才是最重要的
金字塔
不是只有金字塔那個頂層
還需要最底下的蝦米來扛
不是嗎?

更何況
帶來的5000個工作機會-->報紙上說台積電帶來5000個工作機會
不可能只有小蝦米
也有可能帶來許多小魚大魚或是真的大鯊魚也不一定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