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引言 2012-04-14 00:01 by 22f 你朋友小孩是要離家躲父母,所謂「快樂的UCLA」是指這檔事,父母不可不知,

沒錯,很重要考量之一

UCB替小孩減去三分之一競爭者,找工作更容易,所以畢業生薪資在公立大學中名列前矛…

我去過UCB一次,聽說UCB大學部真的很操,難怪是公立大學之首
感覺美國最難申請的大學是長春藤三巨頭的哈佛普林斯敦耶魯還有史丹佛MIT/U Pen/Cal Tec


美國大學公立的都不好混,不只是UC州立而已,Palo Alto只有一間高中,不是Palo Alto High,可見P大孩子還小,呵呵,我對小孩一向放牛吃草,慚愧

各州州立就很好了,很多家境普通的優秀學生都念這,又享受較低學費
Palo Alto有兩間高中,另一間是Gunn high,很好,學業壓力大,近年該校常有學生因而臥軌自殺
我女兒六歲,兒子兩歲,我還有很長的路不輕鬆

股票如大大所說,做電池的最好,可續抱
22f果然是理財高手,我也是這樣想,但我愛最久的晨星,大大有看法嗎,今年想全部出清

Chinkuan9f wrote:
表面上房產悠關內需經濟,尤其在首季出現出口負成長之時,其對GDP的影響相對重要,而這又是政府衡量執政成績的指標。本地世家長年來掌控著都會精華區的重要土地資源,透過聯姻關係將彼此間的利益鞏固地牢不可破,甚至往上連結政治勢力,建立更完整的政經權力結構,借使政策方向及金融體系來降低購入成本,增加開發利益,其所得除用來參與特許事業的經營,也往朝野捐輸,換取明日的合作成長空間。因此土地方面的稅改,更需審慎研究,縮小打擊面,才不致擴大破壞範圍。

證券巿場的改革,主要關係人是一般投資大眾及本土法人,土地稅改則需把對象侷限在建商和一般買家,投資客,避免波及大規模土地的供應者,畢竟,傷及家族才真是會動搖國本的。

PS. 和P大一樣潛水多年, 這陣子看了這些精彩討論忍不住出來呼吸換氣一下,請勿見怪
引言 2012-04-13 20:28 by 22f >曾巨威表示,去年在沒有不動產實價登錄下,奢侈稅依然實施,一樣按實際交易價格課徵奢侈稅,這證明不動產實際交易價格是可以查的。



C大一看就是高手,很高興你能加入討論
C大講的沒錯,我只是結論跟你些微不同,在亞洲政經結合的結構中,力度如何拿捏,如何不動搖國本,我個人看法,就看馬總統(不懂,但這次用人算對)/陳冲(目前我想得到台灣最專業的財經院長,了解市場,會煞車,只是威望不大足)/615(專業傲慢,有時會暴衝,但也許這時典能靠她成就大事)怎麼運用學界民意與利益團體拔河,並掌握時間點,如選舉

PaloAlto wrote:

我去過UCB一次,聽說UCB大學部真的很操,難怪是公立大學之首

感覺美國最難申請的大學是長春藤三巨頭的哈佛普林斯敦耶魯還有史丹佛MIT/U Pen/Cal Tec

Palo Alto有兩間高中,另一間是Gunn high,很好,學業壓力大,近年該校常有學生因而臥軌自殺(恕刪)


我們家一開始,就跟小孩約法三章
只准在加州,否則學費自理

加州理工的確了不起

我兒子申請那年,加州理工要求SAT1470可申請,結果錄取者平均1600,換句話說,全部都是滿分,可怕吧

美國表面上很放任,其實是最可怕的淘汰賽,只有自己想唸書,並且一直不鬆懈才能脫穎而出,虎媽這種人老中特多,當然兒女比一般老外厲害!



不知道曾巨威是否真這樣講過,若是真的,應該是故意亂講的

奢侈稅其實是「交易稅」而非房地產的「增值稅」

由於都是不久前的交易,加上巨額資金都是經過銀行,交易價格還有辦法追查,所以還有辦法課征交易稅

只是,就算是這樣,國稅局至今也沒抓到任何一筆逃漏奢侈稅的案例

這代表大家都很守法嗎?

才怪!

這是代表國稅局根本無能為力追查!

稽查能力本來就是很大的限制
1.不過拜資訊科技如程式及資料庫處理能力的提升,加上統計理論應用,我們報稅資料輸入電腦系統後,系統跑完,哪一戶在哪一科目有統計上若有顯著異常(跟同類比也跟你過去年度比),你就會被捉出來抽查
2.守不守法主要看公民的素質及逃漏稅的成本效益,美國很多逃漏稅會被當做詐騙,是故意惡意的,屬刑法重罪,所以我看華人在美國報稅也都很乖的,台灣法律一直太鬆,但是執法有越來越嚴傾向
3.即便無能力查,這把刀架在頭上,稅不安穩啊,何時被捉都不知道,如黃任中孫道存這些有錢人…….看來台灣是有在進步(黃任中是有冤啦,實質認定逃漏稅)
4.奢侈稅本來就是過度,當時財長也不是615,時價登錄是讓你翻底牌,請君入甕,要殺要剮隨後便知

以前國稅局能成功地追查到「預售屋在交屋前的權利買賣的稅」,主要是大家沒有「防備」,不知道政府會追查這種稅!

舉例來說,若我跟買方協議以「分拆價格」做買賣,政府有辦法說逃漏稅嗎?
我不知道「分拆價格」是啥麼,不好意思
不過檯面下的契約都有可能引起糾紛,人頭戶亦然,逃稅成本是風險


陳水扁都能收個幾億現金,或是用如鑽石等高價品做為交易方式,甚至在海外做資金移轉,我就不信國稅局有辦法追查

也就是說,政府頂多抓到小的逃漏稅,因為交易金額小的案子,通常不會採取相對高成本的避稅方式
你講的這些確實都很難查,各國間租稅協議難簽也跟各自利益考量有關,跨國案件都很難,容易流通的類現金資產也很難,不過移轉訂價也是各國國稅局防堵的重點,但這跟房地產的稅比較不相關

再者,所謂土地增值稅是針對有賺的部份課稅,但在沒有實價登錄收集資料,政府如何掌握買入成本?
所以現在時價登錄後,以後就有買入成本資料啊,以前的我不知道是否有文件可查出買入成本,或有其它替代方法

但房地產買賣不像股票都必須經過交易商,就算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交易都還查得到,買賣價格、數量都有記錄可循,證交稅很容易做

但,房地產是一種私有財產的買賣,沒人規定必須透過交易商買賣,政府根本無從去掌握實際的買賣交易價格,也沒規定必須在國內完成資金移轉,就算可以,稽核成本也會非常高
如前所述,有買賣糾紛風險,有逃稅刑責罰鍰

房地產每年有40萬筆交易量,國稅局有人力逐筆追查?
當然不可能,用系統找出可疑案件,再抽 查

再來,為了避免衝擊過大,政府肯定放過自住客,這同樣也提供了合法避稅管道

先將房地產贈與給子女、父母,然後再以子女、父母自用名義賣掉,只繳相對少的贈與稅
1.好好規劃,贈與稅根本很難課到,10%我都不願意繳,課到國家賺到,這是老實人的稅
2.像美國賣屋自用住宅免稅額要五年內住滿2年才能適用,住兩年周轉率大降就讓投資客受不了,何況有那麼多房,哪有那麼多這種可信賴的人頭
3.真正自住一定逃得過,所以這部份徵收就會有得到學者及大多數人的支持
4.贈與小孩父母,她們一樣有年度限制啊,遺產贈與信託是同一類稅,詳細你要請教會計師,以下為我亂寫例子,純參考,遺贈稅我想不難解,但繼承的人最後的房產資本稅逃不了,舉例你房子當初買1000萬,給小孩時市價2000萬,你用1000萬為基準交給小孩,你自己不用付資本利得稅,但你小孩的基準值也是1000萬,到時他賣了3000萬,課(3000-1000)乘以適用稅率,不是課(3000-2000)乘以適用稅率
5.基準價格很重要,若能用假交易,你訂低,以後繳的資本利得稅就多,你訂高,財產稅每年就繳得多,進退失據

還有,所謂贈與是沒有涉及金錢交易的,政府如何去認定這種贈與的價值,還不是得用遠低市價的公告現值?
所以這基準價格是最重要的,美國不是每年4月先給你寄你今年的基準價的信,但你可在7月或8月去跟鑑價的人argue嗎,argue無效你可以找獨立機構鑑價,還有打官司啊,美國行之多年也都沒問題啊,而且財政部也可保守起見以她們的鑑價再打9折,舉例啦,還有應該會在前一年都先調整到市價做基準,如證所稅

像這種受贈的不動產,由於當初沒有實價登錄買入成本,政府如何認定其增值的金額?肯定還是用估價,但如何估,仍是一個大問題

總之,政府是希望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光討論如何實施,就會搞很久!

房地產資本利得稅,絕對不像證交稅那麼容易!
我覺得故事劇本已經寫好,個人意見
我這兩天思考為何是先證所稅,再來才是資本利得稅,現在終於想通這個大秘密
615要把這個證所稅中華民國最不公不義有錢人最愛的大漏洞堵起來,沒封證所稅是沒辦法搞房屋資本利得稅的,太多有錢人成立控股公司,以公司持有不動產或她有價值資產,漲價後以股權買賣避掉資本利得稅等其它稅,只交一點證交稅,這才是令一件真的真的很大條的呆記,我想這是615重大戰略目標之一
純粹個人看法,未必如此

Chinkuan9f wrote:
個人認為這波房價地價上漲,主要是因調降遺贈稅而迴流的鮭魚所掀起的波瀾,而非QE印出的美鈔所沖上來,僑外多半選擇商辦產品,佔住宅成交比重不高,因此,10%的稅率可解讀為豪宅買家普遍能接受的數字。

C大分析的很讚,我也會持續找有潛力的啞巴兒子
不過我覺得改革是好的,就該支持
投資人覺得房地產不好做,應該會努力做其他投資賺錢,降低失業率,促進產業升級
台灣整體資源有好的循環
好像太烏托邦了 哈哈

22f wrote:
我們家一開始,就跟小...(恕刪)


各位大大參考 有明著來的 有弦外之音的 有左派激進吸引敵人 調整預期 有袖裏藏刀 內心堅毅的 但絕對是分進合擊的

曾巨威:要房地合一 實價課稅

【經濟日報╱記者徐筱嵐/台北報導】 2012.04.14 03:46 am


立委曾巨威除了自行提出證所稅改革版本,下一個目標擬指向爭議極大的不動產實價課稅和土地增值稅。他認為,現行最大問題在於房地分離與課稅價格不實,改革的第一步是比照奢侈稅,先從兩年內不動產交易買賣,以實際交易價格計算資本利得,讓房地合一課徵,且能扣抵土增稅。

面對國內不動產資本利得改革問題,他指出,土地資本利得的問題癥結有二,首先是房地分離課稅,影響課稅效果,加上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偏低,導致第二個問題出現,也就是課稅價格不實。

他主張,不動產資本利得課稅的第一步要「抓短放長」,比照奢侈稅,先從銷售持有期間在兩年以內的不動產開徵,以實際交易價格計算資本利得稅,讓土地和房屋能合一計算,計算出的資本利得還可扣抵土增稅。


財政劃分 下個改革

【經濟日報╱記者陳駿逸/台北報導】 2012.04.14 03:46 am


財政部長劉憶如昨(13)日表示,稅制改革是一條漫長的路,財政部已經把證所稅的開徵方案送至行政院,將全力促成法案的過關。在此之前,其餘的稅制改革措施,包括其他的資本利得項目的檢討,會先按兵不動。

換句話說,財政部將集中火力,讓證券交易所得稅先過關再說。


劉憶如也強調,稅制改革之外,財政改革同樣不容忽視,尤其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如何劃分,各級地方政府都相當關心;對他們而言,這比證所稅是否開徵,要來得更重要。

因此,財政部已將財政健全小組的下一個討論議題,設定為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方案的討論,將於近期幕僚作業完成後,隨即展開下鄉討論行程。



PaloAlto wrote:
引言 2012-04...(恕刪)


既然兩位大大均看好電池,不知對FLCB可有研究?

PaloAlto wrote:
各位大大參考 有...(恕刪)


所以房產的資本利得,是"明年過後"的事了??

小弟的心路歷程與路徑和諸位大大相反,想讓小孩在台接受完整中文教育(尤其是寫作能力,希望能有Mr. Chennai大萬分之一的文采),會在小學前一年先回去上幼稚園,然而卻在"於惠文/大墩國中小學區買房",或"在其他區域找個舒適點的,利用差價送私小"間猶豫!其實,我也喜歡存中街:)

學區好宅…超保值
2012/04/14
【經濟日報╱本報訊】
北大安 名校雲集

台北市大安區為一級行政區,區內不論生活機能、學區、交通、景觀等各條件均佳,名宅林立。台北市三大綠地中,國父紀念館與大安森林公園就位於此區,此區還有捷運板南線與木柵線通過,讓大安區房價有支撐,一直是台北市、甚至全台房市的領頭羊。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指出,大安區明星學校雲集,包括新生國小、師範附小、仁愛國小等,還有金華國中、師大附中、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灣大學等,讓此區成為家長們的最愛。

不僅如此,大安區的生活機能也絕佳,區內光是SOGO百貨就有三家,夜市商圈亦多,有永康商圈、公館商圈、通化夜市、師大夜市等,還有台灣唯一24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整體來看,大安區向來被視為最保值抗跌的地段,是換屋置產最佳選擇。

中南屯 指名度高

在台北市,學區對房價的影響頗為明顯,滿額學校周遭的房價,總能高出至少一成,到了中、南部,學區與房價的連動雖然不若台北市那麼強,但多數買方仍會在挑選買房區域時,將學區納入考量。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指出,在此情況下,如果學區好,對房價多少仍有加分效果,可讓房子更具有保值性與增值潛力。若想在台中市買學區宅,首選就是南屯區,此區為台中最早發展的區域,整體生活機能成熟,也很靠近台中的心臟七期重劃區,區內的惠文完全學校從國小到高中,是台中指標性學校,政府投入資源頗多,家長指名度也很高。

而且此區房價頗為平易近人,中古屋的總價帶落在600萬至800萬元間,若想買新的透天別墅、有天有地,總價則在3,000萬元左右,至於新大樓在2,000萬元左右也就有非常好的選擇。


Chinkuan9f wrote:
小弟的心路歷程與路徑和諸位大大相反,想讓小孩在台接受完整中文教育(尤其是寫作能力,希望能有Mr. Chennai大萬分之一的文采),會在小學前一年先回去上幼稚園,然而卻在"於惠文/大墩國中小學區買房",或"在其他區域找個舒適點的,利用差價送私小"間猶豫!其實,我也喜歡存中街:


存中街到大墩國中小不到3公里

路上堵一點15分鐘也會到

去年入學(100學年度)狀況是第一順位(有自有住宅或經法院公證之租賃契約)

於99年4月29日前入籍者可進大墩國小

今年情況是小一預計招收29*6=174位新生

戶政機關發出之學區內準小一生約350人

上禮拜說明會校長說務必填寫轉介志願

她已和附近學校談好

惠文3班

大新2班

南屯 黎明 各一班

來吸收無法進大墩的小朋友

因此

若想讀大墩國小

一年前入籍太"緊張"了!
100年1月購屋設籍,小孩今年進不了大墩國小小一。真的還要再提前....

guh168 wrote:
存中街到大墩國中小不...(恕刪)



午浩 wrote:
100年1月購屋設籍...(恕刪)


感謝g大,午大分享
當符合資格者超過名額時,
順位的依序是參照入籍時間嗎?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