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22f wrote: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恕刪)

22f wrote:
現在談2009,意義恐怕不大了?

感謝樓主賜教
不論如何看,還是蛋黃才能屹立不搖

另外談到2009
主要是要檢討自已當時的想法
與樓主差別在那邊
以修正自已的想法
如下一次又遇到
不同的狀況
才比較有機會作出正確的選擇及判斷
感謝
小弟那時沒能及時行動
也沒看出不動產未來會因為qe上漲
錯失一次良好的機會
小小魯蛇,再努力 ^^




台股會不會上萬點?



當然會,不用懷疑,新台幣價值被稀釋,就是鈔票印太多,何況去年光股息就分了近一兆



當初成立公司時的錢價值比較高,但現在可以賺到更多稀釋後的貨幣,使得eps增加,股價上漲,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很早以前呼籲大家買股票抗通膨,當初不懂他的用意,現在懂了,



舉例來說,30年前以10萬成立一家麵包,每個月可以賣1萬個麵包,每個麵包5元,淨利3,因此每年可賺36萬元,EPS36元;如今,每個月還是只賣1萬個麵包,每個麵包變成50元,淨利30元,每年可賺360萬,EPS360,你說股價漲不漲?



每年只需將部分獲利拿去投資在設備維護、汰換,理論上不需要增資,股本可以維持不變!投資台灣還是不錯的,例如韓國昨天降息,亞洲匯率戰一觸即發,央行還敢升息嗎?還不是連續15季乖乖停在那,這個我也說過很多次了



這幾年,我根本不相信貨幣價值,股票和房子只要買的好,輕輕鬆鬆面對通膨…


















22f wrote:
台股會不會上萬點?..我根本不相信貨幣價值,股票和房子只要買的好,輕輕鬆鬆面對通膨.(恕刪)


如果貨幣也是一家公司的股票
其實我覺得貨幣也可能是一種選項--每隔幾年總有一次非理性的大殺盤出現
靜靜等待那種殺盤出現也許也是一種選擇
政治可以影響經濟活動
未來兩年可能最大的變數在於政黨輪替
無論誰當選
都有機會帶來一次大洗盤
貨幣雖然會貶值
股票也可能會非理性的貶值

既然大大不相信貨幣的價值為什麼就可以相信股票的價值?
這中間好像有點矛盾有點衝突


比起常常印股票亂放利多消息的公司個體來講
我覺得還是比較相信台灣政府[經歷過金圓券還有舊台幣的貨幣貶值風暴]不會亂印鈔票

台灣政府這家公司雖然不怎麼樣[但是外匯存底頗豐]
但是債信還是比一大堆上市上櫃的公司安全



股票有一種特性
每隔一陣子總有機會來個物超所值大拍賣
可是
當物超所值大拍賣來臨時
手上總是沒有子彈[因為早已經全部卡在裡面了]

這時候
台灣政府的鈔票就真的是最大了

每當這時候來臨的時候
手上有鈔票的人
最大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剛剛看了樓主的文

立馬去591上 準備搶錢 搶糧 搶房子

結果一瞧 怪怪

三十三年屋齡 文山區 2500萬強 還沒車位

真的開始OOXX

當初才多少 現在賣這價!!



不過有時買房跟買股一樣

不要太被過去的價格影響

要看的是未來



難就難在這阿


abbafan wrote:
剛剛看了樓主的文立...(恕刪)


台灣的房子與美國加州的房子有點很大的不同
美國加州的房子很有效率
當景氣反轉或戰爭爆發時
殺下來的幅度也是相當有效率
但是台灣的房子
尤其是蛋黃區的房子殺下來的幅度就很有限
在台灣要等房子殺下來物超所值
還不如等股票非理性殺下來來得容易
台灣的股票上上下下震震盪盪
每隔幾年就來一次清倉跳樓大拍賣
無論是雞還是鳳凰
都一律打折清倉大拍賣

等著房子下跌
還不如慢慢等著股票非理性的下跌來得容易許多

持盈保泰
房子如果覺得不錯就當下手
股票如果覺得不錯
就悠閒以待
慢慢等
總有一天
讓你精挑細選打折又打折的好公司的好股票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 wrote:
既然大大不相信貨幣的價值為什麼就可以相信股票的價值?
這中間好像有點矛盾有點衝突(恕刪)


錢大

看個聯結先:

亞洲寬鬆浪潮來襲

除了美國以外的大部分國家,都因為各自的內部因素,
大量的推出降息或寬鬆政策。

狀況比較差的國家是因為有通縮壓力,
狀況比較好一點的國家是因為想要弱勢的貨幣以保持出口的競爭力。

當這種趨勢成形的時候,台灣這樣一個靠出口貸易為生的小島國,
想置身事外基本上非常困難。

證據:

92 年台幣發行量

92/12/31 的發行量為 732,326,532,000

103 年底台幣發行量

103/12/31 的發行量是 1,616,477,485,500.00

如果一年一年看 每年不斷增加的通貨量是很確定而可怕的

當通貨量越來越多 利息越來越低 甚至是負利率的話
錢只好往各式各樣的資產流動 推高資產價格

在這樣的情形下,當然是選擇持有股票房子之類的資產,盡量不持有現金啊!
guote
郝明義:沒有新人才我們會比菲律賓還差!


分享「全面培養新人才,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否則我們會比菲律賓還差!」大塊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長郝明義今天表示,台灣必須培養可以西進大陸、開發全球市場、耕耘台灣的三類人才;這三類人才都必須用「國際化」與「數位化」兩個基本工具,才能掙脫22K魔咒。
教育部今天舉辦「102-103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暨104 年度徵件說明會」,郝明義以「新的人才與未來」發表演說。

他表示,從教育和出版業兩個領域來看,大學生巨幅減少,大學關門不可避免,可怕的是,大學生被22K魔咒扣住,就業薪資水準若沒法改變,是不可想像的慘劇,不知道問題解答方案在哪裡。

他表示,出版業也同樣面臨慘劇,大學生人數減少,代表讀者減少;全世界出版業都面臨數位化壓力,但台灣多了雙重壓力,出生數減少以及有購買力成年人出走。

郝明義認為,全面培養新人才是唯一出路,人數雖減少,但若能脫胎換骨成新型態的人才,能帶動社會產質提升,就可減少少子化對產業的壓力;若解決不了,「我們會比菲律賓還差」。

「答案在人才上。」郝明義說,台灣需要可以西進大陸、開發全球市場、耕耘台灣這三種人才,但目前的危機是政府只看到西進大陸的人才,好像不與大陸密切聯結,就沒有未來,這是種謬誤,「不能小看中國大陸市場,但不能無限擴大」;開發全球市場不必然是大企業、大資本才能做,新科技的出現,讓小企業及個人都可以開發全球市場。

他表示,耕耘台灣也不是小確幸才做的事,很多人認為年輕人開小咖啡店沒企圖心,他不以為然,因為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在走過其他國家後,選擇留在台灣發展,這些人十年後對台灣會帶來改變。

郝明義表示,現在教科書無法跟上時代變化,他引用大陸作家沈從文「我讀一本小書,也讀一本大書」表示,社會參與成為追求知識最大動力,成為獲取與實踐知識的場域;台灣的大學生靠分數排名錄取,長期被考試折磨到幾乎窒息,一旦參與社會,可以找到熱情更有投入的動力。




我經濟理論實務上真的不行

郝董事長講的,聽聽也有道理

但他還在說22K魔咒,我就覺得有些莫名了.現今完全沒經驗的,去餐廳端盤子,也有27k(還是很少)(雲林佳樂福 要儲備幹部才有27k 也不高囉)


我認為少子化的壓力,全球皆然.

他提到的有購買能力的成年人出走,倒是不錯.

為何出走,出走到哪,大家都知

要怎麼把人找回來,才是挑戰

一個更開放更透明的經濟環境會是答案?

但這可能也代表著更激烈的競爭



如果我沒記錯

郝董事長比較傾向保護


郝董事長擔心服貿通過

出版業將屍橫遍野


但讓人傷心的是

昨天經過重慶南路

在所剩不多的書店內

又有一家裡面賣的都是卡片禮品

書 已經是點綴(可能很多人改用網路購買)

也就是服貿過不過

出版業都一樣變慘業

那麼

與其不過

會不會過 反倒有生機?(可能不見得是現任業者的生機)



既然開發全球市場不必然是大企業、大資本才能做,新科技的出現,讓小企業及個人都可以開發全球市場

那又何必扼殺其他人發展的機會呢?

追求小確幸是個人的自由

但不應阻擋別人追尋大發展的機會


尤其

真的人才 是不會受到限制的

(周五有感 六日就不上01 追尋小確幸了)
22f wrote:
台股會不會上萬點?
...(恕刪)



股票和房子只要買的好,輕輕鬆鬆面對通膨


這陣子 看了些房 好社區要出售的多是4樓
我是不介意啦
不過還是得從善如流一下學著介意
萬一 哪天缺錢需要變賣時 才能及時換現金
不過
不管新屋 中古屋 四樓 二樓..........
不管哪一區 好屋 普普屋 甚至 沒車位的房
屋主期望成交價還是期望在實價登錄價再加加上去


ps 沒車位 又被搖過的老樓 比價天空樹

我得替自己和仲介大哥 大姊們加加油
$$$ wrote:
如果貨幣也是一家公司的股票
其實我覺得貨幣也可能是一種選項--每隔幾年總有一次非理性的大殺盤出現
靜靜等待那種殺盤出現也許也是一種選擇
政治可以影響經濟活動
未來兩年可能最大的變數在於政黨輪替
無論誰當選
都有機會帶來一次大洗盤
貨幣雖然會貶值
股票也可能會非理性的貶值
既然大大不相信貨幣的價值為什麼就可以相信股票的價值?
這中間好像有點矛盾有點衝突
比起常常印股票亂放利多消息的公司個體來講
我覺得還是比較相信台灣政府[經歷過金圓券還有舊台幣的貨幣貶值風暴]不會亂印鈔票
台灣政府這家公司雖然不怎麼樣[但是外匯存底頗豐]
但是債信還是比一大堆上市上櫃的公司安全
股票有一種特性
每隔一陣子總有機會來個物超所值大拍賣
可是
當物超所值大拍賣來臨時
手上總是沒有子彈[因為早已經全部卡在裡面了]
這時候
台灣政府的鈔票就真的是最大了
每當這時候來臨的時候
手上有鈔票的人
最大


實際上 貨幣不會每隔幾年就會有一次的非理性殺盤 除非是個別經濟體發生償債風險 而且這些債是外債 才能可能發生 但即使發生 此時貨幣大幅貶值也不是不理性 只是提前反應該國未來經濟前景不佳及貨幣購買力大幅衰退的事實而已 這種情況對於台灣這種外債極少的經濟體發生機率很小

現在全球的趨勢其實相當明顯 走進平庸式的低經濟成長 搭配各國大幅印鈔下造成鈔票購買力持續滑落 程度差別而已 且全球都怕金融危機再發生 小心翼翼防範著

這樣的情況意味著全球發生系統性風險危機可能性極小 同時伴隨貨幣購買力大幅且持續的滑落的情況 身為全球村一員的台灣 沒有能力阻擋這種趨勢

台灣政黨輪替或許影響台灣經濟或資產價值 但這種屬於個別性的風險影響時間相對短暫 重點是 不管是那個政黨執政都不可能不跟著全球一起印 這是身不由己的

因此對於個人來說 面對這種難得一見的全球貨幣價值快速貶值 可以做的是保持貨幣購買力不流失為上策 反而不是去期待、等待政黨輪替可能帶來的機會 且真的就一定輪替嗎? 這仍存在相當的變數

總結我認為視全球貨幣價值大幅衰退的顯著趨勢不見 而懷抱對短期而難以預測因素有期待 其實相當不智 特別再一提的是 台灣籃、綠不論誰執政 都不能使台灣自絕於世界或抵擋世界

至於您所提到的股票特性、物超所值看法 我認為這比較跟個人理財能力或相關投資經驗有關 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歷史也不是固定一個週期重演 特別是目前全球環境已大大有別於過去年代之下

最後有關鈔票最大的看法 這歹看為了去把握這種不可預期的機會 讓鈔票持續留在手邊而不去做其他配置而定了

ujma wrote:
實際上 貨幣不會每...(恕刪)


謝謝各位大大的專業的解析
感激萬分



問題是配置問題
總結起來就是三種工具的配置比率問題
房地產:股票:現金
問題是配置比才是大學問吧

現金會變薄
問題是總不可能把現金全變成房地產與股票吧!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