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倉促上路,政策品質粗糙!


piwu0531 wrote:
當時高捷未完工就開放試乘 ,

媒體可是捧成一片哩 ....




話說台灣有個很怪異的現象 ..


事前被媒體狂罵的城市 , 後來它的大眾運輸使用率其實都很好 ....

事前被媒體狂捧的城市 , 事後證實大眾運輸使用率反而蠻差 虧損連連 ~



真好玩 ~~~


更好玩的是,同樣的情況,在不同的政黨立場,報導的方向完全相反呢!

這真是台灣非常怪異的現象...

ansonhsu wrote:
廢話不多說,直接看圖...(恕刪)


想要在01這邊引起共鳴不太容易

這邊的人幾乎都689,即使BRT路線只有100公尺造價100億,這裡也會一堆人拍手淚挺的。

piwu0531 wrote:
當時高捷未完工就開放...(恕刪)


北捷日運量那麼高, 也是虧的. why?


lordkikuko wrote:
其實也沒多塞,我下午...(恕刪)


你說的朝馬路應該是黎明路才對
朝馬路是虹揚橋那條

你戳中盲點了
中港路每次下班甚至周末都是這麼塞
一堆人都不願意改道走其他替代道路
好像這些問題都是BRT建造之後才發生的一樣
BRT的好壞還是要等到全面通車之後才能論定

未完工之前莽撞的上路的確不應該
公告說哪些站不停
一堆懶人不會去看
當然也要怪市政府宣達不力
另外又開在非專用道
只會落人口實罷了

整體來說BRT是好的政策
只是在執行上可以更好
辛苦了這些基層的人員
上面的高官還是要繼續撻伐
Xperia:S→Z→Z1→Z2→Z3→XP→XZ→XZ1 α:α6000 Vaio:Pro 1
fedora wrote:
太陽能,站內有很多分享文,搜尋:太陽能,就可以找到
200W 的(大小約半坪),一片大約 8千~1萬元,那還是 2009 年的價格,現在 2014年 肯定更便宜了。
可以直接併入市電,不需要電池儲電。

太陽能光電設備的費用,如果讓台電以優惠價買回,大約10年回本,如果不優惠,以目前電價計算,需要三四十年回收。如果台電不回收,大部份的居民不太可能設置太陽能。如果優惠價回收,補貼的電費全民買單。所以說,推廣太陽能還是必須付出昂貴代價,台電不可能無上限優惠回收(會破產),它是每年釋出固定配額(其實很少),競標沒搶到配額的就等個三四十年來回收,別想裝了太陽能就能賺錢。台電有向你收購(簽約20年),你才有機會賺後段十年的售電費,如果沒有,就感謝你出大錢為地球近一份心力。而且補貼費率是年年調降。(我支持綠色電價與太陽能,但別再說太陽能是很便宜的電源了,可能還要等以後能源轉換率的技術突破後才可能變便宜吧!)

有關太陽能發電的相關資訊
可以到經濟部能源局太陽光電系統Q&A

http://web3.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1504
看來看去...
所謂的BRT不就等同 北市目前的公車專用道+分隔島公車站
只是把公車在優先路權上加一級而已....

BRT專用公車 會穩
也只是因為車體 重+長 且本身是屬於低底盤公車 重心低,再配合平坦的BRT專用道...

台北市其實把路權升級、路鋪平坦,本質上就等同BRT公車了...
但我想 在台北市很困難...
機車太多 交通太擁擠 天天馬路不知道在挖啥...

不太懂BRT這東西怎這麼能"炒"話題!?
更不懂的是.....
台北市舊有的東西 怎竣工試營運還這麼多缺失....


ansonhsu wrote:
廢話不多說,直接看圖...(恕刪)


我只能說~每樣建設都會有陣痛期 黑暗期~這很正常~台北也體驗過好幾年了~

只是老胡挑今年選舉年當陣痛期~只是對自己更為不利罷了~拿石頭砸腳~

該做的~早該做了~早個幾年痛~假設痛到今年不痛了~相信老胡聲望會大幅提升~

只是一盤棋~可能是下錯一步 全盤皆輸~

說穿了 就是個半套的政績~讓百姓更為失望~因為改變的"過程"是"痛苦"的~

人民只會記得當下的"痛苦"~最後的結果或許是甜美的~但絕對不是今年~
VERYSUPERarcs wrote:
但我想 在台北市很困難...
機車太多 交通太擁擠 天天馬路不知道在挖啥...

我猜測是地下管線各搞各的
水管,電線,...等等每個線路都在不同位置
施工回填品質就看各包商水準

突發奇想一下
如果所有的管線都移到水溝蓋附近
每次施工只要翻開水溝蓋就可以作業
施工完再蓋回去
要是真能這樣
除了馬路不會被挖得亂七八糟
也有施工快 節省成本的優點
只是移動管線不知道有多複雜
我非這方面專家
請樓下的繼續
Simple Is Not Easy
fedora wrote:
這位兄臺,你有所不知...(恕刪)

台灣一堆建築設計師常盲目套用寒帶國家的建築理念,
愛跟著人家用玻璃屋頂,玻璃圍牆,
美其名曰採光好,省電燈費,
其實根本不適合亞熱帶多雨多沙塵的台灣,
過一陣子這些玻璃屋頂和圍牆會越來越多塵土黏著,
乘客會熱到快中暑,
台灣這種沒有思考能力的建築師很多,(常在設計需要大開冷氣的玻璃帷幕大樓)
政府官員常常只知道好看美觀就給這種爛設計通過了

p.s.
看看北捷忠孝復興站的一堆難看的髒玻璃就知道,
常常需要清理就是要非常高的維護成本,
要嘛就是常花錢請清潔公司清理,
要嘛就是放著給它骯髒難看不管

我個人的看法是

火車站到中港交流道這邊可以學廈門brt做高架

過了之後改走平面 這樣brt速度會更快 市區這段也不會引響太多

但都做了來不及了~~看看震怒肥宅年底會不會繼續震怒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