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肇事率高,林佳龍:不一定拆但一定要改。

一人私家車就是塞車的元兇
偏偏有人眼紅BRT有專用車道
還想要把公車客運硬塞進BRT車道
使BRT降級成公車專用道
待公車客運都離開一般車道
中港路能順暢多久?
接著吸引更多人放棄BRT/公車自己開車
BRT和公車都垮掉
中港路照樣塞

私家車有多恨BRT專用道?

流浪不想去淡水 wrote:
不用全面禁止啦
只要加一條限制,除載貨車輛、公務、載客車輛之外
私家小客車要走中港路,不用多~不用坐滿,只要含司機有兩個人(只要載一個人)~就可以走
我相信中港路立馬少掉一半以上的車~~超級順暢~~信不信~~
小客車越塞~~才是越好~~塞爆了就是好上加好~~
上下班時間我就坐著brt看著大家塞爆~
人也不笨,久了就會不愛開車出門~
台中停車費便宜~拖吊又不積極
某些沒品的駕駛人,才是台中塞車主要禍首
強力拖吊加上強力取締路口淨空,我相信不用拆BRT,中港路就會很順暢了
強化公共交通建設後,下一步就該提高私人車輛成本了~
林佳龍現在想把他改成公車專用道耶
可是說也奇怪耶
brt三到六分鐘一般就一堆人說快慢車道很難切
很容易出車禍
公車都整並上去以後切車道不是更難切
然後公車要從專用道轉彎的時候慢車道車就不危險嗎...
我也是覺得很奇怪,還是變成公車專用道之後,大家開車的技術都變好了?

不然就大家公德心都變高了,部會再跟公車搶道了!
原來就是因為看坐BRT的乘客爽爽開,自己卻沒有私人專用道才生氣喔,呵呵,好自私阿
女生教我的事 wrote: 你知道嗎 大家懷念以前公車和汽車大家...(恕刪)

台中人才沒這麼犯賤
沒BRT之前中港本來就很塞,
有之後也沒有更塞,只是BRT有專用道不會一起塞而以,
但汽機車還是塞所以很多人心裡不平衡,被取消的是中港路的停車格本就沒多大影響,
我外出也都駕駛汽機車經中港路跟過去根本沒差多少,只是心裡的問題,
有差的是慢車道因為少了公車,加上汽車道右邊有BRT所以有不少駕駛直接走慢車道,

全台灣只有台北有做到違停就開罰或拖吊的動作,中港路車確實不少,但沒有到說會塞成這樣的地步,以後在台灣大道上臨停立即開罰拖吊中港路就會順很多,再來就是生活步調的問題,台北走市民大道一綠燈管你是紅牌黃牌還是綠牌小綿羊一律都油門催到50,中港路上一堆40不到的這塞很正常。

台中根本沒幾個地方真的是會塞到的,幾乎都駕駛人的問題,再來就是執政者願不願意把法規執行而以,舉例來說:

1.台中中友附近,隨處可見違停跟臨停但根本不會看到警察跟拖吊車,因為怕得罪市民所以基本上根本沒有人執行過,我僅一次看過把人行道的違停機車清除的還特別拍照紀念,那次似乎是基測考場所以才會處理。


2.台中逢甲附近,明眼人一看就之到問題點,攤販/違停/路線規劃都因為怕得罪市民均沒動作。

3.台中誠品NOVA附近,最靠近誠品看不太到違停,草悟道往文心路的公益路上看到一堆
,NOVA英才路側也會有,明明往前就會有車位但就是要卡在那,更不用說周邊的小巷常常還會被堵著,因為車主跑去旁邊店家買東西。

舉太多例子也沒什麼用,因為很多人駕照都是用買的,只有被罰才會知道規定,被罰還會先挨,挨完會說政府搶錢,會想靠關係取消罰再單對員警施壓,說真的台中就算把公車.BRT.所有想的到的大眾運輸取消,也不可能多順暢,因為只要兩三部臨停就一定會把尖峰時刻的路線塞住,但通常駕駛人會忽略這點,接著怪罪政府不力,沒想過自己也曾經臨停或違停造成後方車輛堵塞。

leentgle wrote:
馬路是設計來停車的嗎? (恕刪)


如果是國道
除了事故和車輛故障外確實不可停車

如果是平面道路
停車的需求一直都在
不會因為假清高就可以無視

台灣大道和文心路繞一圈
絕對超過一百件汽車開上人行道的違規停車
今天早上隨手拍的
台中若單蓋中港路MRT 負債或許迅速暴增了.....

gogohell2003 wrote:
我不能說你錯了,但是我不認同這種開車至上的想法...(恕刪)


我沒有開車至上的想法
台灣大道全線禁止車輛通行
改成路跑專用道我都沒意見

已經花費40億元
而且道路面積不變的前提下
我的重點在於"使用效率",不是"使用率"
效率是加了時間的維度
車道做出分流效率絕對提升

舉例來說
先上車後刷卡 / 先刷卡後上車
同樣的動作只是對調
效率就不一樣

公車一樣要走台灣大道
跑在BRT車道和慢車道
效率就不一樣
(別再說轉彎有多困難
用燈號差別時間就可以解決
BRT上光明路橋不就是燈號秒差嗎?)
到底是花20E 還是 40 E
選前說是20E ,選後變40E?
如果是這樣為什麼選前沒人在質疑?
連預算不是都在攤在那?為什麼突然爆增20億元?
有人知道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