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真正困擾的是通勤的學生或是上班族。其他的人使用BRT的機會相對都少很多。我自己是住四期,自從90年後如果要去中港路附近百貨的話,都是由文心路轉河南路或是青海路。再從惠中路轉進。能不走中港路就不走。但是偶爾還是免不了會走進中港路。但是外地親戚每次來台中,就是只會走中港路,所以每次都會塞在中港路上。要取道中港路需要避開一些時間,還是可以走的很爽。例如假日中午12點以前,比較不會遇到塞車。(有活動除外)至於樓主說的救護車的狀況。台北市公車專用道也是有發生過。這種可能要靠智慧運輸系統中,之前有專家提的號誌自動控制轉換來改善。當然要跟救護車的GPS聯結。
lyi33tw wrote:這種可能要靠智慧運輸系統中,之前有專家提的號誌自動控制轉換來改善。當然要跟救護車的GPS聯結。 這就是問題所在。明明人家都規劃好的東西,照做就可以達到效果。偏偏就要自己另外花錢搞,沒搞好還發新聞搞說我好棒。就跟另一棟綠空鐵道的樓一樣,明明就規劃好要填平了,就是說不要然後再花錢裝一堆有的沒的來疊床架屋。
lordkikuko wrote:BRT上路後的一年整併掉的7成路線現在全部回籠 在BRT上路前就已經是每天與汽車、公車爭縫在騎車了,有BRT後不少人因BRT的便捷捨棄開車及騎車而搭BRT上下班,使得的BRT班班客滿,當時的慢車道真的順暢多了。從中港澄清醫院站到火車站加上塞車時間也只要30分鐘,但一般公車行駛慢車道光到SOGO就要40分鐘,BRT真的快很多。但現在改成公車專用道後慢車道的公車是減少了,但小型車的數量反而增加再加上原沒整合的公車,現在機車族現在又回到以前一樣與車爭縫騎了。喵喵小黑 wrote:畢竟不是當地人 謝謝您的仗義直言,像我在台灣大道旁上班每天看他的演變,雖然班次增多但在離峰時間幾乎班班坐不到5個人,且上下車的時間增加了2~3分鐘,以前BRT離峰時間也都有5成以上的載客率上下車不到1分鐘就可離站,尖峰更不用說班班客滿且車與車得間距不到1分鐘。這樣的便捷因該是要肯定的,但當初BRT前朝卸任前就有說是試營運路段從台中火車站到靜宜大學,靜宜大學至沙鹿台中港站因站體施工延誤所以無法同時進行試營運,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試營運變成正式通車,而且說只通車到靜宜大學,後段無通車計畫??以我是土生土長的台中人來說台中市真的是年年進步,真的不希望因為施政者的急功近利而使城市建設退步,就像有人說的才四年而已做不好就換人;如果施政者也有這種無願景的想法,只會使城市建設止步不前嚴重一點就是退步而已。
小子皮 wrote:但當初BRT前朝卸任前就有說是試營運路段從台中火車站到靜宜大學,靜宜大學至沙鹿台中港站因站體施工延誤所以無法同時進行試營運,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試營運變成正式通車,而且說只通車到靜宜大學,後段無通車計畫?? 西延伸段細設都做完要發包,原本現在應該已經通車了,只是碰上改朝換代才會被被廢案。
石梯有夢 wrote:你難道不知道,有多少錢作多少事嗎?前面幾年,誰給台中錢?>>所以現在的一條龍也是因為沒錢做事才會搞一個優化公車囉而且一個大計劃,難道是三、五年可以作的嗎? >>但是有人做了10幾年才做出一條半套的BRT應該說是半條10幾年是3~5年的幾倍呢?
hraltis wrote:>>但是有人做了10幾年才做出一條半套的BRT 藍線MRT並不是沒有規畫, 最後是決定綠線先做.藍線也不是不做, 而是高捷的營運狀況, 決定所有捷運都要先有一定的運量, 才能開始建,之後才開始弄 BRT, 希望 BRT 把運量提高, 之後 MRT 才能通過...(在這幾年的公車政策, 包括最後的BRT, 對提高使用大眾傳輸系統都是有目共睹的... 應該吧!?...)(而 +龍 說因為有 BRT, 所以 MRT 中央才不通過, 這到底是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