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十五年來房地產沒跌過。今年初,如果你問我,我會說持平吧但因為疫情關係,跟中美貿易,台灣狀況出奇的好。 所以現在我會說會漲, 至少到明年中還是漲,如果拜登繼續舔中,資金又會跑到中國,那台灣應該會持平吧。
KiKiUnicorn wrote:2020.11 大宗資材趨勢分析基本上107.10月到109.10月鋼筋價格跌了19%鋼構型鋼約漲2%預拌混凝土漲14%水泥四五年沒漲跌了細沙漲8~9%整體看不出成本大漲在哪裡 那只是料錢最近大漲的主要是工錢前一陣子聽我在建設公司的朋友說光是模板就由每平方公尺400多漲到600多工期拖長,其他成本也會上升而且還不一定搶得到工人不然很多縣市也不會延長建照2年(不知臺北市過了沒?)不信可以去問問在相關業界的朋友不過造成整體造價上揚多少就要精算一下是否能全部轉嫁到消費者或是加更多就要看市場接受程度
JackyVEVO wrote:其實房價回不去沒什麼(恕刪) 戰爭風險高又處地震帶,所得房價比難看,炒房的是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一位嗎?cougar2015 wrote:以一隻柱子 60x60x300...(恕刪) 對這行不熟悉,整個成本各項目所占比例不了解,不知道有沒有人比較熟的?網路上找到的資料http://www.arch.net.tw/modern/month/354/354-1.htm時間有點久了,摘錄如下坊間工程成本架構坊間工程預算編列主要依據自身需求進行預算編列,由於制度面受限少,相對的成本架構組成較公共工程更具彈性。就坊間建築工程專案成本而言,土地成本佔最大宗,其次為建造成本,其餘陸續為代銷費用、稅捐及利息支出、人事管理及規劃設計費等。因建築業為客製品工業,其影響成本之因素,除土地取得價格變異較大外,建築物之規模、高度、複雜度及地理環境等亦會直接影響營建、銷售、設計等費用,所以就建築開發成本而言,並無一定標準。下列針對坊間專案建築工程開發所需之成本,說明之。1. 土地成本(40%~60%)。2. 營建成本(25%~30%)。3. 銷售費用(6%~9%)。4. 稅捐、利息(7%~9%)。5. 人事管理費用(3%~7%)。6. 規劃設計費用(1%~4%)。按該網頁說明就是土地跟營建成本(材料、工人)佔大部分成本,可能有70%~90%?營建成本中假設工程、基礎工程與結構體工程成本可能占40%~50%?此部分材料與人工各占其項目比例多少,也不曉得。開版連結所說15%~20%漲幅,按上方估計只有可能把土地成本希望獲利的漲幅也加進去才有可能,否則土地成本若占40%、其他項目占60%,等於其他項目合計要漲25%~33%。
俗話說:一年薪買車,十年薪買房,面對土地、建才、人力成本上漲。這是下面是最基本到中階的雙薪家庭收入,是最高雄夫妻雙薪十年買房的水準,可以評估看看高雄房價算貴還是便宜? 市場有無支撐力道?等級一30000*12=36萬x10年=360萬26000*12=32萬x10年=320萬360+320=680萬等級二35000*12=42萬x10年=420萬30000*12=36萬x10年=360萬420+360=780萬等級三40000*12=48萬x10年=480萬35000*12=42萬x10年=420萬480+420=900萬月薪3萬配2.6萬的夫妻 到月薪4萬配3.5萬的夫妻。其實算起來高雄新成屋房價還可以接受二房:400~600三房:550~800就看你要買市區兩房或是外圍一點的三房,或是十年薪水打個八折不要讓自己負擔這麼大。以最少的薪水來說:30000+26000=56000 可以買到680兩房頭款:136萬 貸款:544萬貸款每月攤還18,200以雙薪家庭5.6萬 貸款不超過1/3來計算56000/3=18600, 還算撐得過去,而且薪資是可能成長的。當然跟10~20年前房屋的坪數比,是少了幾坪,房價可能也沒當時這麼漂亮,但也還不至於像香港或台北這麼誇張。政府在市中心投入幾百幾千億投資公共建設,怎麼有人會妄想一步登天?是只想吃喝玩樂還是想靠會吵的小孩有糖吃? 我不知道對了溫哥華十年前就開始40年的房貸。
吉田春 wrote:那說說老房為何跟著漲(恕刪) 因為車子折舊後只剩回收的價值房子本質終究是不動產啊 所謂的折舊~不能相提並論另外土地價值也是附帶在房屋土地只會越來越少 房子會隨著地段行情自然就水漲船高再來就是從經濟體觀點 跟人有關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工資上升物價上漲房價自然就跟著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