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養成搭公車的習慣
到高雄後..天天搭公車..幾乎天天遲到..還被笑
後來也就是現在住台中市住十年了...公車坐過幾次..就不敢搭了
現在以自己開車為主
...我常用台北的公車/捷運/人行道的標準..來看台中和高雄的大眾運輸..相當然而的破口大罵
...我常用一個自助旅行的背包客觀點..來看台灣城鄉的交通動線規劃...相當然而又是怨聲載道...除非我把台灣當印度/非洲..除非我在享受那慢慢慢遊的樂趣..除非我又把機車當台灣的特產一定要嚐鮮一下
我是一個誠實的納稅人..愛台灣的納稅人..我的日常生活需要交通載具..在愛護地球節能少碳的同時..我也想要能有一種省錢/方便的移動方式..
但做為這樣的一種人活在台中市郤很辛苦
我是做行銷工作
中部地區的消費結構常是分析的樣體
台中(豐原)彰化(員林)南投(草屯)..光是十六歲到三十歲以下的人口..就超過二百萬
這些人的主要消費活動區域就是大台中市區..西從東海/榮總/中科/逢甲/新光三越商圈..南從中興/高鐵/嶺東/中山醫學大學/美術館/勤美誠品nova..北從豐原/大坑/中台技術學院/台中技術學院/一中商圈/中國醫藥大學/中友百貨..東從草屯/朝陽科技大學/大里/太平/台中公園/台中火車站/台中舊市府文化遺產群/台中女中
光是以上這些商圈或學校.每天的通車通勤人數..應該足以支持一套符合需求的交通運輸系統..除非有人笨到設計出一條非常奇怪的路線(現在就是)
大台中地區..大運量地下化捷運一定要蓋..現在的過渡時期高架化的考量全都是垃圾和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