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願意做對的事情,誰就是好的地方首長
像是賴清德在臺南有推「騎樓暢通計畫」 ,或是之前馬市府時期的人行道大改建計畫
政府要做的 就是規劃與維持完整的人行道
反觀老胡跟佳龍呢?
縮窄線道的寬度,路邊劃紅線禁止停車
給逛街民眾一個良好的人行道之後, 整個商圈也會擴大
這才是多贏的局面
只是商家、住家的觀念要改變,這部分也是人民需要再被教育的部分
臺中人行道要改善的這問題,感覺上跟爭取捷運藍線一樣困難
這是一中商圈的派出所,看看旁邊亂停的摩托車
過去政府以汽機車為主的交通政策
都市計畫規劃時亦欠缺完善人行空間的設計
導致數十年來民眾出門多以私人運具代步
而這樣一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步行的機會就減少許多
加上未有妥善的汽機車位規劃,使得民眾逐漸養成了隨地停車
當然還有騎樓、道路等人行空間上擺放私人物品的習慣
自然形成惡性循環 才對導致這個城市的人 不喜歡走路 大家都喜歡開車騎車
很多人不喜歡走路 很大的原因就是路不好走 要跟汽機車搶道
其實臺北的人行道,也不一定都很寬敞
但基本上行人是可以走得很安心,且騎樓也有打通、整平
有了行人量,大眾運輸才能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