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son0827 wrote:
當然如果可以把中正路又回歸到單行道...也是解決車流問題的方法...
但是...中區的店家一定不肯!!
別再走回頭路了...請問中正路改單行道...中港路進市區的車往哪裡走?
以前這樣搞了幾十年...車流轉進兩旁的單行道...五權路天天都在塞車
你以為中正路暢通了...其實是塞在兩側的反向道路上...王巴和烏龜只是改了名字
可惜 wrote:
講句重話,若台中市的執政者有用心在市政,
就不會把可以平面BRT的綠線高架中運量,
把必要的藍線地下MRT用平面BRT取代。
老胡一直致力大建設,無論是過去的古根漢,跳票的國際展覽館,甚至現在的台灣塔,
說實話,就身為台中人的你我,這種地標性建築與基礎交通建設,孰輕孰重?
如果因為預算的問題,就要把MRT藍線換成BRT藍線,那還是不要蓋吧!
如果因為預算的問題,就要把MRT藍線換成BRT藍線,那就把台灣塔延後吧!!
...(恕刪)
fong888 wrote:
看公車站牌,有不少是星期六、日、國定假日停開,不然就是星期六、日、國定假日減班。
這樣怎麼鼓勵民眾搭乘公車,再來公車站牌,大都無遮雨或遮陽棚。...(恕刪)

mz3sp23 wrote:
不好意思...講句重話,您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mz3sp23 wrote:
事實上無論是使用中的新市政中心市府大樓、興建中的大都會歌劇院、即將興建的中央公園、台灣塔等
你所謂的地標性建築,其興建經費都是來自重劃基金,那跟交通建設的經費是兩回事,
兩者根本不能互相拿來拿去挪用,因為重劃基金是專款專用,取之於重劃區就必須用之於重劃區。

mz3sp23 wrote:
更何況,捷運這種建設可不是"台中市的執政者"有用心,想蓋就蓋的起來的。
沒有中央政府的奧援,台北高雄哪來的捷運?
問題就在於,無論是國民黨中央政府還是民進黨中央政府,
都不會支持台中藍線"直接"興建地下化MRT系統!
至於綠線,那是因為要連接高鐵和台中市區,要不然哪有可能優先辦理興建?


mz3sp23 wrote:
台中市的狀況跟台北市、高雄市不能類比,台北市是首都,本來中央補助標準就不一樣;
mz3sp23 wrote:
不知道您有沒有在台北縣市生活過?台北縣市的公車印象中很棒,使用率也高對吧,他們也是這樣。
部分路線週末國定假日停班或減班,這是因為搭的人大多都是通勤族,如上班族和學生,
都是平日才有需求,假日的話,公車公司也不是笨蛋,自然就會調整班次和班距來因應需求的降低。
至於公車站牌...台北縣市的大都有遮雨遮陽棚?
這兩個根本不是民眾不願意搭乘公車的根本原因,完整的服務網絡才是關鍵!(迷之音:機車才是關鍵)恕刪)
可惜 wrote:
嘿嘿~~正想巴伸出頭的,沒想到馬上來個把鳥露出來拜託我彈的~~...(恕刪)

可惜 wrote:就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原本就該放大眼光,規畫可長可久的交通計畫,
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恕刪)

fong888 wrote:
政府要做的是,沒賺錢的路線補貼公車業者,而不是要求市民多搭乘公車,
等有經濟效益後,公車再來增加路線跟班次。...(恕刪)

mz3sp23 wrote:
捷運這種建設可不是"台中市的執政者"有用心,想蓋就蓋的起來的。
沒有中央政府的奧援,台北高雄哪來的捷運?
問題就在於,無論是國民黨中央政府還是民進黨中央政府,
都不會支持台中藍線"直接"興建地下化MRT系統!
至於綠線,那是因為要連接高鐵和台中市區,要不然哪有可能優先辦理興建?
請注意一下,並不是台中市自己不想,而是要達到中央訂的標準,才有補助
所謂的標準,並不單單指運量,還有自償率。
經建會表示,為因應公共建設外部效益內部化之目的及協助地方政府整體發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必須依據交通部擬訂「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規定,提出該規劃路線與土地整體開發之構想,且其自償性必須符合自償率門檻及補助比例等規定。
依照現在的標準,自償率門檻定為35%(台中市綠線高架化MRT的建設計劃自償率才比12%多一點)(恕刪)
TONY-17 wrote:
先說一下使用率8%,...(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