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公車捷運 中港線「站」定位

manson0827 wrote:
當然如果可以把中正路又回歸到單行道...也是解決車流問題的方法...
但是...中區的店家一定不肯!!


別再走回頭路了...請問中正路改單行道...中港路進市區的車往哪裡走?

以前這樣搞了幾十年...車流轉進兩旁的單行道...五權路天天都在塞車

你以為中正路暢通了...其實是塞在兩側的反向道路上...王巴和烏龜只是改了名字
Generation Kill
看公車站牌,有不少是星期六、日、國定假日停開,不然就是星期六、日、國定假日減班。
這樣怎麼鼓勵民眾搭乘公車,再來公車站牌,大都無遮雨或遮陽棚。
看到政府的做法是提高停車費跟減少停車格,而去不想改善民眾不願意搭乖公車根本原因!
可惜 wrote:
講句重話,若台中市的執政者有用心在市政,
就不會把可以平面BRT的綠線高架中運量,
把必要的藍線地下MRT用平面BRT取代。

老胡一直致力大建設,無論是過去的古根漢,跳票的國際展覽館,甚至現在的台灣塔,
說實話,就身為台中人的你我,這種地標性建築與基礎交通建設,孰輕孰重?

如果因為預算的問題,就要把MRT藍線換成BRT藍線,那還是不要蓋吧!
如果因為預算的問題,就要把MRT藍線換成BRT藍線,那就把台灣塔延後吧!!
...(恕刪)

不好意思...講句重話,您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事實上無論是使用中的新市政中心市府大樓、興建中的大都會歌劇院、即將興建的中央公園、台灣塔等
你所謂的地標性建築,其興建經費都是來自重劃基金,那跟交通建設的經費是兩回事,
兩者根本不能互相拿來拿去挪用,因為重劃基金是專款專用,取之於重劃區就必須用之於重劃區。

更何況,捷運這種建設可不是"台中市的執政者"有用心,想蓋就蓋的起來的。
沒有中央政府的奧援,台北高雄哪來的捷運?
問題就在於,無論是國民黨中央政府還是民進黨中央政府,
都不會支持台中藍線"直接"興建地下化MRT系統!
至於綠線,那是因為要連接高鐵和台中市區,要不然哪有可能優先辦理興建?

請注意一下,並不是台中市自己不想,而是要達到中央訂的標準,才有補助
所謂的標準,並不單單指運量,還有自償率。

經建會表示,為因應公共建設外部效益內部化之目的及協助地方政府整體發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必須依據交通部擬訂「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規定,提出該規劃路線與土地整體開發之構想,且其自償性必須符合自償率門檻及補助比例等規定。

依照現在的標準,自償率門檻定為35%(台中市綠線高架化MRT的建設計劃自償率才比12%多一點),
扣除自償部分中央最高補助78%。等於是現在要增加一條捷運,自償性經費支出將暴增為三倍!
台中市政府要負擔的捷運建設自償性經費加計分攤部份,將高達總經費的49%,將近一半!

國內地下化捷運系統平均造價每公里動輒超過50億元,高架化每公里造價也要10億元以上,
究竟是要把台中市所有的捷運基金全部投入在興建"一條藍線地下化MRT"比較重要,
還是要把錢花在最終完整的八條(2*高架MRT+6*BRT)
服務涵蓋大台中29行政區的大眾運輸路網比較重要?
這些路網的總長度大約186公里!如果要全部都蓋軌道運輸,
要花多少時間和金錢,市民才能享受到服務?
根本就是緩不濟急,路網的完整與否才是大眾運輸成功的關鍵!

台中市的狀況跟台北市、高雄市不能類比,台北市是首都,本來中央補助標準就不一樣;
高雄市表面上搞BOT,實際上卻是拿中鋼等國營事業的錢去燒!
有人說桃園,那也是因為有國際機場,桃園只是沾光。
我們台中市就只能自立自強!中央那黨那派當家都一樣!
別忘了那一年,是誰說台中都會區鐵路只能高架化,不能地下化,否則經費就拿去給台南市用。
那個人去年當小英的交通政策擬定者,也是提出BRT作為優先方案呢!

fong888 wrote:
看公車站牌,有不少是星期六、日、國定假日停開,不然就是星期六、日、國定假日減班。
這樣怎麼鼓勵民眾搭乘公車,再來公車站牌,大都無遮雨或遮陽棚。...(恕刪)

不知道您有沒有在台北縣市生活過?台北縣市的公車印象中很棒,使用率也高對吧,他們也是這樣。
部分路線週末國定假日停班或減班,這是因為搭的人大多都是通勤族,如上班族和學生,
都是平日才有需求,假日的話,公車公司也不是笨蛋,自然就會調整班次和班距來因應需求的降低。
至於公車站牌...台北縣市的大都有遮雨遮陽棚?
這兩個根本不是民眾不願意搭乘公車的根本原因,完整的服務網絡才是關鍵!(迷之音:機車才是關鍵)

"有沒有捷運"也不是關鍵,因為根據統計資料,在有捷運系統之前,
台北通勤族習慣搭乘公車的比率就高達兩成以上。現在呢?整體(捷運+公車)大約37.6%...

根據交通部統計處新出爐的國內公共運輸使用率調查,
台北市、基隆市和新北市位居前三位,除第四名桃園縣勉強破一成,其餘縣市不到一成。
高雄市民機車使用率高達6成,是全國之冠,大眾運輸卻僅有6%使用率,僅排名第十。
台南市...連5%都不到。台中市有推免費公車,比高雄台南還好一些,8%左右...
mz3sp23 wrote:
不好意思...講句重話,您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嘿嘿~~正想巴伸出頭的,沒想到馬上來個把鳥露出來拜託我彈的~~

依據政風新聞電子報第24期 市政三大主軸 願景在望 打造文化新都 進軍國際

你所謂的
mz3sp23 wrote:
事實上無論是使用中的新市政中心市府大樓、興建中的大都會歌劇院、即將興建的中央公園、台灣塔等
你所謂的地標性建築,其興建經費都是來自重劃基金,那跟交通建設的經費是兩回事,
兩者根本不能互相拿來拿去挪用,因為重劃基金是專款專用,取之於重劃區就必須用之於重劃區。

很好,台中市政府在92年規劃新市政大樓經費40億(後續追加的預算就不談了),
當時台中市府編列15億,中央政府主計處補助10億,剩餘15億是七期重劃區抵費地標售款
注意喔!!是七期重劃區抵費地標售款,不是你說的重劃基金喔!!

那台灣塔的經費市府估計是60億,經費來源因為尚未定案,
故尚未編列,不過呢!根據台中市政府發表的變更台中市都市計畫(配合水湳機場原址地區整體開發)書第8-14頁經費來源

你還要繼續再凹下去嗎?


mz3sp23 wrote:
更何況,捷運這種建設可不是"台中市的執政者"有用心,想蓋就蓋的起來的。
沒有中央政府的奧援,台北高雄哪來的捷運?
問題就在於,無論是國民黨中央政府還是民進黨中央政府,
都不會支持台中藍線"直接"興建地下化MRT系統!
至於綠線,那是因為要連接高鐵和台中市區,要不然哪有可能優先辦理興建?


你要不要先去醫院檢查一下大腦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你的捷運這種建設可不是"台中市的執政者"有用心,想蓋就蓋的起來的言論成理,
那當初朱立倫的三環三線是否就是騙選票的?
今年五都選舉,先不提當初台中有半數的家庭收到胡志強的重大建設示意圖,

光是胡志強的部落格世界的大台中 【胡志強提出大台中168交通計畫】一文
強哥自己就提到

你因為意識形態,幫特定政治人物抹脂擦粉,
竟然公然強辯硬凹,敢問您到底是何用意?


就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
原本就該放大眼光,規畫可長可久的交通計畫,
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財政据節原本就是每個城市都會遇到的問題,
市民不是不能體會,
更何況多數的台中人也不計較當初胡志強選舉前畫的的大餅,
也不是要他立刻就實現當初承諾的七條軌道,加上兩條纜車的選舉支票,
而是反對在平日已經非常壅塞的中港路再弄個平面BRT。
再重申一次,台中市並不是反對BRT,
而是台中火車站前的中正路,與接續的中港路至東海大學段不適合BRT。

請你不要胡亂扣帽子。

mz3sp23 wrote:
台中市的狀況跟台北市、高雄市不能類比,台北市是首都,本來中央補助標準就不一樣;

是的,
我們台中人小姨太太早就不敢跟台北市那個大娘比,
我們也不奢望像優越的台北市一樣多線齊發,一年通車一線,
我們卑微渺小的台中人只希望中港路藍線要嘛就MRT,
要不就別蓋了,反正窮慣了,不就濫命一條,
但請不要用憐憫的態度施捨給我們一條累贅的BRT藍線,
還有,綠線蓋不蓋台中人多數也不在乎,
如果你們給的不甘願,那收回去還我們一條好走的文心路反而更好。

PS.你反哪個政黨或某某某跟我無關,
你要真的不爽你就去丟雞蛋啊!!


mz3sp23 wrote:
不知道您有沒有在台北縣市生活過?台北縣市的公車印象中很棒,使用率也高對吧,他們也是這樣。
部分路線週末國定假日停班或減班,這是因為搭的人大多都是通勤族,如上班族和學生,
都是平日才有需求,假日的話,公車公司也不是笨蛋,自然就會調整班次和班距來因應需求的降低。
至於公車站牌...台北縣市的大都有遮雨遮陽棚?
這兩個根本不是民眾不願意搭乘公車的根本原因,完整的服務網絡才是關鍵!(迷之音:機車才是關鍵)恕刪)

有在台北市中山區工作過五年,不知算不算生活過!
但在成都市二環路內,有自已的房子,也住了10年,應該就算生活過了...^^
完整的服務網絡,應該就要包含公車動線的規劃跟硬體設備不是嗎.....
政府要做的是,沒賺錢的路線補貼公車業者,而不是要求市民多搭乘公車,等有經濟效益後,公車再來增加路線跟班次。
有沒有人認識市長副市長交通局長市議會
請他們研究這裡的討論內容
並給解答
才是正道
其實捷運要成功必須依賴上班族,因為只要路網形成,上班族就會選擇時間較可以控制的捷運。
台中市目前有廣大上班族的應該是中科與工業區,不如先把中科連接台中工業區的捷運先做起來
東海大學部份就地下化。做一條航空站到高鐵的捷運。
這一條成功了,在繼續做其他的。質疑的聲浪就會降低了。

可惜 wrote:
嘿嘿~~正想巴伸出頭的,沒想到馬上來個把鳥露出來拜託我彈的~~...(恕刪)

你才是因為意識型態作祟才會顛倒是非吧

真好笑!你到底知不知道所謂"重劃基金"是什麼?
市庫裡面屬於"重劃基金"的錢是哪來的?根本不知道吧

重劃基金是什麼?正式名稱就是你找出來資料裡的"平均地權基金"

臺中市實施平均地權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本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本府編列預算撥充。
二、照價收買土地及其改良物出售之盈餘款、租金及使用費之收入。
三、區段徵收土地出售之盈餘款。
四、市地重劃區出售抵費地盈餘款應撥充數。
五、裁撤留供市地重劃區內增加建設、管理、維護費用專戶之剩餘款。
六、本基金之孳息收入。
七、其他收入。

本基金運用範圍如下:
一、照價收買土地及其改良物補償價款。
二、區段徵收土地之開發費用。
三、市地重劃工程費用、重劃費用及貸款利息。
四、民間自辦市地重劃費用。
五、市地重劃抵費地或區段徵收標(讓)售土地及有償撥用土地所得款不
足抵付重劃負擔總費用或區段徵收開發總費用時,其差額之貼補。
六、實施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前籌備工作及規劃設計必要費用。
七、促進重劃區或區段徵收區發展之建設、管理及維護費用。
八、已辦竣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地區建設、管理及維護費用。
九、本基金管理必要費用。
十、研究發展平均地權有關業務必要費用。
十一、其他辦理平均地權有關業務必要費用。

簡單的說就是市政府標售重劃區裡市有土地所得的錢,所集合而成的基金專戶
許多重大公共建設,沒有重劃基金根本沒辦法蓋起來,
簡單的說,沒有重劃區,也就沒有錢、沒有土地可以建設。

有人會問,那為何重劃基金不能拿來建設其他市區呢?
因為,它是取之於重劃區,就必須用在重劃區建設,專款專用!

重劃時,地主為何只能領回面積大約原來一半的土地?
就是因為要作公共設施,所以才要負擔,用土地抵償,
政府規劃後,代為施工,代為先墊付施工費用,
而後取得抵費地,抵費地標售出去後,才能回補前面的支出。

若是時機不錯,像是這幾年,標售出去的金額不僅可以抵掉之前的支出,
而且還有賸餘,就變成重劃基金,可以拿來興建更多的公共建設。

加上重劃區裡的公共設施用地不像其他舊有市區,還要辦理一般徵收取得,
而是在重劃區完成的時候,就已經是公有財產,只缺建設經費就能興建,
所以台中市大多數新的公共建設才會在重劃區裡。

甚至有很多重劃區周邊舊有市區的公共設施用地,市府沒有錢去作一般徵收,
也是因為地主能以地易地分回重劃區土地,才有辦法推動。ex.環中路

很多人不平,為何台中市的重大建設大多都在新的重劃區
在這邊做個簡單的解說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台中市政府的財政狀況,合併前可以說是0負債,甚至還有多餘的現金部位,這事大家都知道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老胡當家以前,台中市也曾經負債累累,很多很多個億,年代久遠找不到資料了
在合併以後,台中市政府概括承受原來台中縣的負債,審計部臺中市審計處(9/19)在臺中市議會臨時會
進行99年度臺中縣、市總決算審核報告,臺中市實質債務總額已達438億2760萬餘元,
雖然合併後經市府開源節流,今年1~6月債務已經減少35億元,但到8月底止還是負債四百多億。

在市庫稅收僅能"維持"現在的公共設施,加上中央統籌分配款補助金
長期不如台北、高雄兩直轄市的情形下,要怎麼取得新公共建設的"土地"和"建設經費"?
台中市近年來其實是靠"重劃基金"這個金庫。

話說回來,不要台灣塔,要藍線地下化MRT?不好意思,台灣塔的經費市府估計是60億
60億拿來蓋藍線MRT恐怕連從火車站出來通到民權路口都不夠用!
同樣的錢卻可以蓋四條以上BRT路線!哪個才是真正對台中市民好的政策,不辯自明。


可惜 wrote:就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原本就該放大眼光,規畫可長可久的交通計畫,
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恕刪)

推動BRT並不違背當初老胡的施政規劃藍圖,因為從頭到尾沒有人說BRT是"替代"MRT,
BRT是MRT的先行規劃,這個作法也是去年小英參選新北市長所提出來的交通政策"新思維"
代表著這就是不分黨派、專業考量下,為了長遠發展可長可久的交通政策。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你說錯了吧,事實上要跑步之前要先會爬、再來要學走路,才是正途!
不然就會像高雄捷運一樣,公車運輸都還沒穩固就搶著蓋MRT,現在落的年年虧幾十億的景況。


要別人檢查大腦之前,不如自己先去作作檢查吧
粗俗的言語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像你這樣的言論與思維,憑什麼代表多數的台中人?


fong888 wrote:
政府要做的是,沒賺錢的路線補貼公車業者,而不是要求市民多搭乘公車,
等有經濟效益後,公車再來增加路線跟班次。...(恕刪)

您怎麼知道沒有補貼?
只是台中市的錢不如北高兩市那麼多,
負責管理的單位,如北高兩市的公共運輸處、公共汽車管理處的公務人力編制也比台中市多很~~~多!
不要以為剛剛才升格成直轄市,台中市就能跟上述兩個縣市平起平坐...要有點耐心,給點時間
先說一下使用率8%,如果這件事無法改變,那台中何需捷運?

如果使用率可以提升,那麼不太可能是目前的計畫和執行力做得到的!

古根漢的破滅,市民多半感受不到差異;畢竟倉稟足,才能談心靈

但是目前版本的未來台中規劃:
就像台北市的忠孝東路上,新生北路上規畫平面捷運;
往淡水.新板.中永和作高架,往文山作地下化
根本本末倒置,亂七八糟...畏苦怕難

真是,讓我想起: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以下發言,更足以證明
mz3sp23 wrote:
捷運這種建設可不是"台中市的執政者"有用心,想蓋就蓋的起來的。
沒有中央政府的奧援,台北高雄哪來的捷運?
問題就在於,無論是國民黨中央政府還是民進黨中央政府,
都不會支持台中藍線"直接"興建地下化MRT系統!
至於綠線,那是因為要連接高鐵和台中市區,要不然哪有可能優先辦理興建?

請注意一下,並不是台中市自己不想,而是要達到中央訂的標準,才有補助
所謂的標準,並不單單指運量,還有自償率。

經建會表示,為因應公共建設外部效益內部化之目的及協助地方政府整體發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必須依據交通部擬訂「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規定,提出該規劃路線與土地整體開發之構想,且其自償性必須符合自償率門檻及補助比例等規定。

依照現在的標準,自償率門檻定為35%(台中市綠線高架化MRT的建設計劃自償率才比12%多一點)(恕刪)

先做一條BRT,是要趕甚麼政績?
目前看起來,會是嫌惡設施,很難是政績
還先有一條,不要等那6+2!
根本是鬼話連篇,難道當官只要當2年? 我還要在這裡生活20年哩!

當法規.條款...立法院
行政裁量...內政部,院會
政策擬定...執政黨
都是同一群人,那麼
什麼自償率,使用率,重劃基金利用,都是可以合理地檢討+負責任解決的

士大夫,您還能無恥下去嗎? 您還要無恥下去嗎?
TONY-17 wrote:
先說一下使用率8%,...(恕刪)

不好意思,我不是士大夫,但您最好注意一下用詞
在網路上說別人無恥是要負責任的

要說為何自償率門檻會拉高,原因就在高雄捷運,檢討聲浪不斷,才會有後續的修正
你有所以我也要有,如果台中市長也是這樣的思維,那他就是不負責任的政客!只為了政績卻債留子孫

事實上台中市的公共運輸使用率在近十年是突飛猛進的,8%甚至比有MRT捷運的高雄市還高!
原因就在於很有心的推動公車改革,這件事是有目共睹。

民國90年公車的月運量才四十萬人次;到了民國100年已經突破510萬人次!
現在的公車票價經過補貼後也是五都最便宜,這些都是許多年來經營的結果。

問題是,公車還是會塞在車陣中,這時候重要幹線需要升級成BRT系統,已經是勢在必行
BRT也不是"先做一條"而已,前面有說過,計畫是建構"路網"

至於政治問題...北高的立委人頭比台中多,國民黨建設台北;民進黨建設高雄,以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