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間比蛋黃區更重要 北屯中漂族:離開台北,很多事都變容易
文 劉光瑩 天下雜誌719期
2021-03-23
99+
瀏覽數
去年11月,好市多北台中店,開幕首日就賣出百萬遊艇、數十萬名牌包,年業績可望破60億,成為台灣好市多的新店王。
這是北屯區,台中人口最多的區,與南屯名列台中兩大蛋白區。
過去5年,北屯房價成長超過20%,人口淨遷入率逾6%,為台中之冠。淨遷入率第2名的南屯,則超過五%,房價漲幅逾23%,居台中之首。
北屯與南屯都是重劃區。
台中資深房產行銷王耀斗分析,台中機場捷運,再加上2014年通車的台74線,連結大里、霧峰、彰化、苗栗,把中台灣都拉進來,北屯現在平日就會塞車。
中漂族:從獸籠搬到野生園區
繼光工務所建築師吳建志,自己就是「中漂」代表,十幾年前從台北移居台中,尋求寬闊生活空間。他就住在北屯區,每天通勤到中區辦公。
「我是鄉下長大的小孩,」來自宜蘭的吳建志強調,他喜歡大空間,跟周遭的人互動。
「每次到台北,都覺得很擁擠吵雜,想趕快逃離,」他坐在工務所一樓開放空間悠閒啜飲咖啡,事務所的柴犬慵懶躺在地上,享受徐徐微風。
吳建志觀察,相較於寸土寸金的雙北,台中因為土地取得成本較低,即使是中等價位建案,建商也會用高品質公設吸引住戶,不是聊備一格。
人是環境的動物,以中產階級的收入,在雙北市只能擠在獸籠,但在台中卻可住在野生動物園。
吳建志在北屯租的房子有三房兩廳,因為喜歡寬敞空間,他一人住約27坪。
他觀察,社區鄰居大多不到40歲,注重與孩子的互動。
老台中人:讓小孩可以捉迷藏
任職於建設公司的江克培,原本住在台中五期7年多。
剛結婚不久時,夫妻倆喜歡市區,生活機能方便。但有了兩個孩子以後,晚上需要安靜,他們開始發現,五期的人口居住密集度很高,往往得把窗戶緊閉,才能換得片刻寧靜,半夜還常能聽到機車呼嘯而過。
後來,兩個孩子上小學,他開始尋找有綠地公園的社區,3年前,他搬入南屯單元二重劃區的精銳建設旗下建案。
江克培選中這裡,就是看中重劃區極低的建蔽率,社區又有大片公園。2000多坪基地,建物只佔350坪。
精銳建設建設事業處行銷部協理高鴻麟說,規劃團隊為了營造山的感覺,特別花費上億元,購置400多棵樹木。
兩邊的生活環境,猶如天壤之別,搬家後晚上會聽到青蛙叫。
「以前大家會覺得:我一定要住在蛋黃區,空間狹窄沒關係,」總太董事長翁毓羚說,現在住戶愈來愈重視空間。
她認識一對夫妻屋主,原本住市區小套房,有一天發現孩子兩歲了,居然還不太會走路,毅然決定搬到空間較大的北屯。
年輕世代:追求自我認同
捷運北屯機廠周遭,每個街區都有新建案,還有40、50個建案蓄勢待發。車子從太原路一轉彎,來到北屯的廍子重劃區,這兒是總太建設的造鎮計劃。
「這條環太東路,應該改名叫總太東路,」王耀斗開玩笑說。
他不誇張,因為總太在這區近年陸續推出6個建案,高達6000多戶。
翁毓羚觀察,以往消費者追求七期豪宅、新古典建築,但年輕世代更重視本土價值和自我認同。因此,她的行銷團隊不像是在賣房,反而像是做社區營造。
過去兩年,總太在社區辦「共好市集」,讓社區住戶擺攤賣自己的點心手藝。「有公務員假日會烤麵包,甚至開烹飪課,」自己有小小孩的她,看到家庭扶老攜幼參加活動,把鄰居當家人,也覺得暖心。
她想重現過往聚落生活,打造「共好超市」,跟地方蔬果供應商合作,變成社區取貨站,未來還有圖書館、診所、托幼中心、理髮廳、咖啡店。
雖然人口淨移入,房價上漲,但北屯、南屯、清水,也是近年預售屋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地區。翁毓羚希望打造的社區聚落,可以補充重劃區周遭生活機能尚未發展健全的缺點。
大規模造鎮案,一方面讓首購族能以低總價圓買房夢,卻也不免成為投資客標的。儘管翁毓羚強調推案針對自住小家庭,卻有總太預售建案屋主觀察,同社區投資客比例將近一半,還有不少買主來自中國港澳。
交通建設讓人們的舒適圈往外擴大,也讓原本擠在蛋黃區獸籠裡的居民,慢慢溢散到外圍,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然而在重劃區眾多的台中,隨著都市範圍外擴,剛需與投資需求彼此拉抬,推升房價成長。(責任編輯:曹凱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