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筱惠/綜合報導

房市高漲,預售屋市場熱度高,本應是滿面春風的建商,卻也出現哀鴻遍野的聲浪,在土地、營建成本、工資高漲下,近年營建業又面臨缺工、缺料的大環境,成本堆疊讓房價無法趨緩,實際上背負房價推手的建商,真的有賺到流油嗎?
一座建築的成本,《ETtoday東森新媒體》詢問多間建商,交叉比對後,以營建成本較低的透天厝為例,設定地坪40坪的房子,究竟要花多少成本、賣多少錢、賺多少錢。
以中台灣地區蛋黃區來說,假設一坪土地價格為60萬元整,土地建蔽率50%、容積率120%來說,要蓋一棟地坪40的透天,土地成本為40坪X60萬元=2400萬元。
容積率120%來換算,40坪土地可以蓋到48坪建坪,再加上陽台、電梯空間、機械室等,以總面積75坪來計算,建蔽率50%來計算約莫可以蓋3.5層樓。
以台中透天現況營建成本低抓16萬元來計算,75坪X16萬元=1200萬元,光是土地與營建成本,總金額就達3600萬元。
建商的販售期,不論是請代銷業者或是自行出售,管銷成本以最低15%計算,3600萬元X15%=540萬元,再往上加來到4140萬元,而順利銷售出去,也須負擔房地合一稅,業界普遍回推為售價的4~5%,以4%來計算,又多了165.5萬元。
不少民眾認同「殺頭的生意沒人要做!」,一定有賺錢建商才會拼命蓋!不具名建商坦言:「現實面來說,開發商蓋房子利潤變稀薄,但不開發就歸0,不蓋房子要做什麼?」
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王至亮則表示,從近期原物料價格波動大來觀察,營建成本只會往上加,這也就帶動最終售價往上拉抬;加上目前政府打房土建融貸款限縮,用白話文來譬喻:「以前40萬元做100萬元的生意,現在要60萬元才能做100萬元的生意,不能只看到營建獲利豐厚,開發商需承擔的成本風險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