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斷外流、老化,彰化城鄉差距問題嚴重!

目前彰化縣轄下共有26鄉鎮市,都是日本統治時期的「街庄制」轉變而來,但其上又有一個「郡」,區域之間就可以進行統合。彰化當時被分成「彰化郡」、「員林郡」及「北斗郡」,大至上就是以地理及經濟條件,區分了三塊大型的生活圈。

這裡拆出一個話題來談,中部縣市的交界雖然是以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等天然地形為界,但族群文化並不能如此簡單分割。例如濁水溪過去因為溪水氾濫之故,河道並不穩定,所以從員林以南(今舊濁水溪)到雲林的虎尾溪一帶,都是濁水溪文化圈的一部份。從每年西螺福興宮太平媽祖繞境區域,跨越雲林、彰化兩地共十四鄉鎮,200多間廟宇,大概可以看出清朝時期濁水溪流域文化的分布情形。

所以如果要進一步進行文化上的調查,跨越行政區域的規劃是非常有必要的。濁水溪流域的產業,例如濁水米、甘蔗及花卉蔬果,因為水土環境的關係,產運銷體系必須要一齊運作才行,可惜因為行政區劃的分割,沒辦法進行產銷整合,是非常可惜的一點。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頒行《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採用省市縣制度,將彰化劃成彰化市、鹿港縣、員林縣及北斗縣,基本上也是沿用日本時代的劃分,也強調北斗、員林及鹿港等地的獨立治理地位。但1950後各區整併為彰化縣,劃設各地鄉鎮市區域,於是北斗、員林及鹿港等地就失去了地方生活圈核心的位置,讓地方治理趨於破碎化。


區域治理如何可能
理論上,彰化各區應考量居民交通能力、經濟條件及歷史文化,組合適當大小的「生活圈」,例如彰南大至以二林、北斗為核心總合成生活圈,中部以溪湖、員林為核心來整合,北部以彰化鹿港橫貫線來整合等。但當前行之有年的行政區劃及選舉區域的拆分,讓區域治理以生硬的疆界來劃分,不但少了彈性的區域支援與整合,更不利於擬定地方文化及經濟產業的戰略。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黃金手指 wrote:
目前彰化縣轄下共有2...(恕刪)

標題與內容不符,看得一頭霧水~
194319431943
先降低房價 , 讓年輕勞工買的起房 .
外流還不夠嚴重啊,最好嚴重到崩盤沒人買房才可以。 加油~
Lterty wrote:
外流還不夠嚴重啊,最(恕刪)

放心
外流的很多也買不起
買盤最多還是有錢的長輩和工廠老闆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