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蛋加薏仁 wrote:
小妹是從事房地產銷售的人員,看見好多消費者在此熱烈討論,小妹想提出2點個人的觀感,虛心接受各位大大批評指教.
那小弟剛好是事務所從業人員,之前也幫建商規劃過產品開發,就來針對您的兩個高見稍微提供一點個人見解
鴨蛋加薏仁 wrote:
1,房價居高不下的主因:土地成本與營造成本節節上升!建商的利潤大致上是固定的,政府帶頭飆高土地價格,每每拿出來標售的土地價格都帶動一些地主的上揚心態,加上原物料成本持續上揚...建商不得不將售價拉高.君不見~~~所有賣小吃的也因原物料上揚而不得不拉高售價,也沒有增加收入呀,而消費者還不是忍痛消費??
營造成本上升這是無庸置疑的,但建商的利潤是固定的這句話只能說您只講了一半
就小弟知道通常的確是固定數字,但是是百分比,一般至少抓30%
政府帶頭帶動土地價格上揚......這點比較不能苟同,請想想這些土地最後都是誰買去?
這些人為什麼要用比政府底標高許多的價格買?因為他們預期成案後銷售金額高
就算是面對私人地主也是一樣的作法,總是編織著美夢來說服地主合建或是出售土地
所以導致土地價格上升的人到底是誰!?
鴨蛋加薏仁 wrote:
2,消費者的對應態度:各位親愛的消費者,您們都希望找到心儀的物件,但是您們有好好的針對您們的需求與負擔能力做好規畫嗎?若是只能買TOYOTA的車子,那又何必去責難BENZ的售價太高呢?還有,您們在批評指教我們的同時,是否檢討過自己看屋時的舉止讓介紹人員尊重呢?介紹時不仔細聽,只想拿現銷回去,不給又認為我們態度傲慢(一本現銷動輒好幾百元,公司都會規定控管),角色互換,您們會怎麼對待這樣的客戶?
這一點的確是消費者這邊有問題,如果只買得起國產車卻老跑到進口車商去看爽的話
那您的論點的確完全沒問題,的確有您難為的地方,真是辛苦您了
不過在汽車版也常看到這樣的抱怨,國產車商當自己是進口車在賣
在居家版比較常看到的抱怨應該跟這點很類似吧?
明明就是比國宅眷宅好一點的外觀材料而以就說自己是帝寶或信義之星的等級
當遇到這種案子時您也角色互換一下,您又作何感想呢?
雖不知道您的年紀跟從業經驗,但是各行各業都有辛苦的地方
而每件事情由不同角度、立場來解讀,也都有不同的結果
您丟出這樣的議題立意不錯,不過很可能最後也是買賣對立吧
鴨蛋加薏仁 wrote:
我只是將互等的姿態表率一下罷了
所以小弟在您的上一樓就講了啊
當同一件事換一個立場看時結果論點都不同啊,根本就不用去爭辯
您在您銷售人員的立場跟消費者的立場一定不同
既然身為銷售人員就應該要有這樣的認知
就像開店做生意一定會遇到澳客,有啥好吵的?
鴨蛋加薏仁 wrote:
你們覺得你們可以賣低價而實惠的房屋的話
何不進軍房地產來造福人群呢? 只會唉聲嘆氣說些風涼話
這樣何時才能搬進你們心目中美美的家呢???
如果大家都進軍房地產業......您要不要想想這樣會發生什麼事?
至於房地產業能不能造福人群......見仁見智吧?
鴨蛋加薏仁 wrote:
鄉民真偉大!!!好奇你們的職業??!!
怕你沒看到再講一次,也是建築業
您發文可能也要專業點,板上建築師也不少
記得有個住帝寶,在開發這塊也很專業的建築師喔
不是都是鄉民的意見咧
興建成本的粗分很簡單,25萬/1建坪是超級豪宅的規格SRC結構,這幾乎是頂級建材再蓋,每坪推案是200萬元以上的等級在使用,一般豪宅的規格RC結構15~20萬就已經非常高了,一些普通住宅8~12萬甚至8~10萬就蓋的嚇嚇叫了!
簡單來說開發利益=總售價-(土地成本+興建成本+代銷費用+管銷費用+融資利息),沒超過10億元以上沒興趣,這些數字可以自填寫上去,還有人會覺得興建成本或者建材等級是影響房價的因素嗎?
現在八德路/市民大道的某區域在進行都更,一間超過30年的老公寓且30坪不到收購價是新台幣1億元,你覺得建商肯用這麼高的代價去收,後面的利益想必是大的驚人才有這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