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有語病。

應該說:都會區大樓為主;鄉鎮透天厝為主。
文章關鍵字
大樓(包括公寓)、透天厝(包括別墅)各領風騷半片天,大大是想邀請網友討論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嗎?

也不完全是想談優缺點。

以前有人談過大樓的優點,偶不太認為是那樣。像:收垃圾、收掛號信、有監視器等,社區型別墅也可以做到。如果硬要說有優點,也許就是水塔不必自己清理,此外沒什麼兩樣。

缺點倒有三個:電梯壞了,或者有人想不開跳樓,或者有人想不開自溺於水塔等。前者常遇到,後兩者看運氣,凡事難講。

至於單價,同地段大樓有時甚至比別墅還貴。
在台北市,同地段大樓單價要比別墅貴幾乎不可能,就算名宅也一樣。

但是在鄉下,同地段大樓單價比別墅貴一倍經常可見,有人知道原因嗎?

夕陽孤刀客 wrote:
在台北市,同地段大樓...(恕刪)



應該是地價的關係吧?!

在台北市,地價每坪動輒超過數百萬元。以200建坪的案子來講,如果是大樓,就算在信義區,總價最多兩億多元。但如果是別墅,地下一層,地上四層,每層建坪約40坪左右,因為容積率問題,至少要有六、七十坪左右的土地才夠,單單地價就逼近四億元。

在鄉鎮就不一樣,土地每坪約五萬(還是地方政府所在地,並非真正鄉下)。以200建坪的案子來講,如果是大樓,每坪建價成本超過十萬,完成屋每坪單價若沒賣到十五萬元以上,根本就不划算。也就是說,要賣到近3000萬元左右才算賺,有誰會花這麼多錢在鄉下買大樓?!

但如果是別墅,地下一層,地上四層,每層建坪約40坪左右,七十坪左右的土地成本只要350萬,建價每坪約五萬,加上電梯,總成本算1500萬好了。試問,200坪電梯豪華大別墅售價只要2000萬,應該很好賣。

如果你是建商,會選擇蓋大樓還是別墅?!
偶覺得鄉下地方,拋開一些三姑六婆、草地紳士、歐巴桑、歐吉桑以及阿貓阿狗等階級不談,有品味、有眼光的人其實也很多。建商若能把建築物當成藝術品蓋,一定大賣,跟人少人多無關。

此地某大樓蓋得其實不錯,號稱南帝堡,重點是,鄉下不流行大樓豪宅,只好空著、耗著,真可惜,若在都會區早就銷售一空了。

附近的別墅社區又分成三種類型,即:一、推出後搶購一空且入住率高的,主要為自住型。二、搶購一空但入住率低的,主要為投資型。三、空屋率居高不下的。

形成這種差異,跟建築品質、庭園規劃、造型好壞有絕對的關係。



一個社區在草創時期,也許龍蛇雜處,後來慢慢定型。

如果定型的方向是藍領為主,先前的少數白領就會慢慢搬走。反之,如果定型的方向是以白領為主,先前少數藍領或投資客,自己也會覺得無趣,慢慢淨空。

很少說一個社區在白領優勢定型後,水準太差的人還盲目地搬進去,天下應該很少這種無自知之明的白目。

我常看到賣屋廣告說:「與醫師、教授、公教主管、專業人士…為鄰」,我覺得這不是好廣告,會嚇走一些寧為雞前,毋為牛後的務實的人。

如果我是想買屋的人,會先衡量自己的底子及定位,只有當自己實力超過社區平均值時,才會考慮買那樣的房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