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南不興建捷運呢?

ansonsung wrote:
為了提高公車搭乘率,...(恕刪)

公車的問題重點不是免不免費的問題
是要等多久的問題...
如果平均要等30分鐘的公車
就算免費
我想效果也有限

學生時是坐公車上下學的,坐公車可以觀察街道兩旁的變化,關了哪家店又開了哪家新店,哪塊地開挖了,蓋到幾樓了,哪棟樓拆了,拆到幾樓了;有時候會轉換搭車地點,府前路小西腳搭厭了走到忠義路去搭,民權路可能車班剛過就走小巷子到西門路五信搭;月票弄丟了,就走一小時多的路回家。

現在開車,我卻覺得跟城市的關係變疏遠了,因為必須專心開車,我根本不清楚現在的中山路兩旁有什麼商店變化。開車往往直接開到目的地的地下室停車場,譬如我到新光三越西門店,我可以很清楚每一樓層每一走道兩旁的專櫃的服飾變化,但我卻不記得開車路程中兩旁街景建築的變化;我與財團的關係密切了,卻與我生長的地方脫節了,我成了財團的禁臠,被圈禁在物質享受的牢籠裡,成了貧富差距越趨嚴重情形中貧窮的一方,正捐輸著僅存的可憐的一點點財富給越來越有錢的富人。

我們雖然買了小汽車,感覺似乎幸福了,其實在相對的關係上,我們比當年那個搭著公車走著小巷子的我們更貧乏了。

記得嗎?中正路巷子裡有一間毛飛,你多久沒去毛飛了。
Terrencesylphy wrote:
學生時是坐公車上下學...(恕刪)

大大 你說到一個重點了 太棒了!!

台灣人的通勤邏輯 = 點到點的模式
這種邏輯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第一種就是您提到的
對自己週遭居住的環境變化感會減弱
可能住好一陣子也沒辦法察覺居家附近多了什麼店
因為徒步的時間太少了

也因為如此
台灣街景的獨特現象
就是招牌勢必要越做越誇張 越做越大
否則開車騎車的會看不到...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在推動店面招牌統一大小格式時
阻礙連連成效不彰的原因



Terrencesylphy wrote:
學生時是坐公車上下學...(恕刪)


對阿!我從以前就都罵我弟太好命,
出門就坐車,
哪像我們以前都走路上學、放學走路去老師家寫功課,
晃阿逛的,四處觀察,花呀!土塊呀!攤販呀!表情阿!

總覺得現在小孩觀察力好的人不多,就是缺乏這種訓練:p
7/4 Shoreline wrote:
以都市風格來說.台南較適合輕軌.而且必須是古典風格的車廂造型.以符合觀光取向.

masaei99 wrote:
只是車體的型式
我認為該有時代感
因為過往沒有的型式,我們是無法去"模仿"的
只是如何用當代的美學去呈現台南的印記
新不一定就是一種破壞

這也是輕軌1
這也是輕軌2
這也是輕軌3

在道路路面鋪設軌道以行使車輛起始於1807年的英國,最開始是用馬匹拉動的,後來有用蒸汽機車拉的,最後才出現電力的。台南市舊城區的主要道路基本上十九世紀開闢的,所以配上路面電車應該很恰當,至於車輛樣式不用特意仿古,新穎的現代造型也不衝突,畢竟「馬路上有路面電車行走」本身就已經夠十九世紀了。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台灣,很多城鎮鄉村就有路面有軌車輛系統的雛型了,譬如上面那張「這也是輕軌」。
Terrencesylphy wrote:
這也是輕軌在道路路面...(恕刪)


這種有點像我媽以前學生時代
都得搭乘小火車上下學
類似這種路面火車吧

不過當然是沒空調
完完全全的自然風囉
日本好像也是有這種無空調的路面電車
不知道台灣現在還適不適合就是了

這種小火車的消失
真是一大損失
如果加以改良就是現成的路面電車啦

輕軌....這個也算是輕軌的一種啦

輕軌....這個也算是輕軌的一種啦


我覺得台南 台北這兩個都市很難拿在一起比較...

台南 現在是一個人口移出多於移入的都市....
都市的範圍就是這樣大 幾年下來的人口數 不增反減...就算把台南縣納入也是如此
台北 是一個人口大量移入的都市
在市區已經飽和的狀況下 大家只能往市區外居住, 再進一步的把時間花在通勤上

所以台南跟台北比起來 潛在腹地差太多了....
大部分的南部人並沒有把長時間的交通時間放在一天所需耗費的必要時間
台北就不是了,一堆台北縣最邊緣或是外縣市的通勤族
在台南 上班要花30分鐘的距離 算是"很遠"
而在台北30分鐘只是算"挺快"或是"剛好"...

所以綿密的公車網路現在再加上捷運快速(地下跑不用看紅綠燈) 就會吸引改變很多人的交通習慣..
但是在台北絕大部分的人 還是選擇機車...
只是台北的人口母數大, 所以就算不是大部分的人選擇大眾交通, 一樣有一定的人口數依賴
在台南就不是了, 台南的市區範圍小, 交通又沒像北部這樣複雜
大家的習慣就是 , 自行開車到達....

再來台南的路面都算狹小, 雙線道為多...
這種路面一旦開挖, 交通等於是斷了...(舉例像健康路...)
所以 我不覺得捷運會是個好主意...

怎麼去提升公車的運量 是真的比較有意...
例如把公車的路線改成市區的短程線, 然後重新規劃路線...
當然長程線的公車 還是需要 但是不一定要進入市區 或是到火車站後 就可以分開去搭各自需要的短程線..
增加公車站的數量 還是分布的地方(我家要到最近的一個公車站, 開車都快要10分鐘了 你想誰會想搭)
當然
大家對公車的印象都不好 因為又髒又爛 又常誤點(有人開玩笑說司機都一起打麻將,說不定是真的XD)
而且公司司機的素質 良莠不齊,
對客戶又不細心, 對自己的工作有時候也沒多負責 比起北部感覺差很多...(台南公車我國小搭過一次就拒搭了)

所以 就台南現在的交通網絡 捷運我不覺得適合
公車系統首要需要改善,再來才有輕軌的預留空間....
要不然現在..... 不會有南部人真的想要搭的...
南波萬 wrote:
輕軌....這個也算...(恕刪)

這張照片人物穿喇叭褲,感覺好像是民國60年左右,搭的好像是台糖的運甘蔗車輛。台糖鐵道分布十分綿密,雖然主要是運送甘蔗,但也有少數路線有客運班次,像嘉義到北港。
凱文蘇 wrote:
所以 就台南現在的交通網絡 捷運我不覺得適合
公車系統首要需要改善,再來才有輕軌的預留空間....
要不然現在..... 不會有南部人真的想要搭的...
全台灣的大小城市正常來說,都需要大眾運輸系統包括公車及軌道系統,但因為大家都勇於亂停車,所以覺得私有載具方便,不需要公共載具。像機車在台南市區都亂停,停在騎樓停在黃線路邊,因為勇於隨便,所以覺得好用方便。

台灣人覺得,私有載具很方便,不需要公共載具解決交通問題。這種很不可思議的不合理的想像存在台灣人的心裡面,不覺得有絲毫不妥,其最根本的癥結就在勇於隨便。

只要敢隨便停,停車就很方便。只要敢隨便駕駛,開車騎車就很方便。只要敢排氣管亂冒煙而無懼色,就沒有空氣污染問題。只要敢忽視石油即將枯竭,就覺得汽油是廉價的消耗品(下車買便當,不熄火),沒有需要珍惜。只要敢衝鋒陷陣,生命只是隨便的來此世界走一遭,就覺得沒有足夠安全保護的便宜車輛(機車很便宜,只靠不繫扣的安全帽保護,國產車很便宜,只靠兩顆輔助氣囊保護),真的是很方便。

台灣各城市不迫切需要大眾運輸系統的原因,不是人口不夠多,是隨便。


↓只要敢隨便停,停車就很方便


↓只要敢隨便駕駛,開車騎車就很方便(雙黃線不可跨越,必須等候前車障礙物移開再前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