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娜。月 wrote:
梨子爹的說法是對的,
拉長期來看真的不算什麼,
平均值都還好,
不過短期內的密集發生還是要注意,
真的要檢查房子的結構,該補強要補強。


會這樣回代表還是習慣用年的方式去分

無言

就像每年在過生日一樣

事實上時間一去不回頭,你的真實生日只有出生那一天而已

用日曆用年去看地震周期根本沒意義

因為你看的是人類在過的曆法

關地球跟地震有何關係呢?

氣象局去年說地震偏少

今年說地震偏多,但其實只相差半年左右而已

看來就可能是一個平衡

去年吃太少,沒啥打嗝

今年吃比較飽,打嗝多了點

地震這種事不是要輕視他

但是新聞報導的說法及內容都得要自我斟酌一番

全盤相信不如不信

媒體只給你想讓你知道的
其實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後甲斷層實際上是存在的!其它就各自解讀了!
https://www.twreporter.org/a/dangerous-fault-architect?utm_source=LINE&utm_medium=LINE@&utm_campaign=LINEpost

DPH520 wrote:
其實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後甲斷層實際上是存在的!其它就各自解讀了!


其實您只說對了一半!

當我過年期間努力去找資料的時候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後甲里斷層在明朝、清朝,
甚至於日據時代都沒有出現!
反而在明清時期的通志
及日據時代的紀錄上
台南市西邊臨海處
以及關廟龍崎一帶
卻有盲斷層被標示出來!
而且還有發震紀錄和石碑!
地震受損情形也有文字記載!
奇怪的是~~
台灣光復後又不見了?


摘錄馬國鳳與記者談話中間
聰明的您應該會看出一點蛛絲馬跡!


馬國鳳也毫不猶豫的點名西南部的幾條斷層,
像是後甲里、木屐寮-六甲斷層,以及中洲構造。
她拿出一張表格,標示出木屐寮-六甲斷層的發震週期是177年到277年;
而上次這個斷層錯動是在西元1862年。
也就是說,依照發震週期來看,木屐寮-六甲已經又逼近能量釋放的臨界值了。

馬國鳳沒有直接拿第一名後甲里斷層做例子
卻把第五名的斷層拿出來舉例!
還點出斷層錯動年份!
代表有資料可查!


後甲里斷層是最近50年的產物
921大地震以前是存疑性斷層
921大地震後依舊是存疑性斷層!
改為第二類又是近幾年的事!
由於沒有發震紀錄或歷史記載可查
而且斷層並未截穿至地表
又屬於盲斷層的形式
所以不好說!
921大地震之後
又經歷幾次地震
所以乾脆將可疑的都列入
做好責任釐清準備!
於是後甲里斷層
變成第二類嫌疑犯!


補充斷層分類標準:
1.過去10,000年內曾活動者,為第一類活動斷層;
2.過去100,000年~10,000年內曾活動者,為第二類活動斷層。
3.存疑性活動斷層,則是指過去500,000年有活動,但不確定過去100,000年內是否有活動的斷層。

小弟過年真沒閒著
後甲里斷層說實話
我已經關注快二十年了!
現場去看溝槽開挖
或者鑽井取土
沒缺席過!
手上相關資料也不少
趁著這次機會剛好跑圖書館
更新一下資料而已!
所以我之前發文說

因為地震會造成土壤液化
而地震又會產生斷層
也就是說
斷層帶上土壤液化情形
跟其他非斷層帶上土壤相比
應該比較嚴重才對!
虎尾寮在後甲里斷層上
可是卻是台南市少數低土壤液化區
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如果後甲里斷層存在
為何斷層帶上卻是低土壤液化區?
查了全台所有斷層帶上土壤
沒有一處是低土壤液化區
為何後甲里斷層帶上卻是?
我想斷層帶在哪裡
大家心中應該各有一把尺吧?


這是留下伏筆!


小弟結論還是老話一句:
就如同阿亮說的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不管有沒有斷層
或是哪一種類斷層
或者發震週期多寡
土壤液化程度越嚴重
代表地震影響地質程度也越重!
拿來做為買房子的參考
這個觀念就對了!
大家參考囉!
借這個討論串在下也想要了解

土壤液化潛勢區和斷層帶明明是兩件事
為何總有人要混為一提

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和斷層帶都是獨立存在的既定事實
土壤液化潛勢區域是砂質土壤與地下水交互作用風險較高的區域
而斷層帶...嗯,就是斷層帶

地震會引發土壤液化,
地震也會引發斷層錯動,
這還是兩件事,有個別的風險

為何某幾樓都要把結論引導到
不在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就(大概)不是斷層帶,就沒有地震風險

既然都說做了許多功課
不可能這點邏輯都不懂
也不至於地震帶和斷層帶都分不清楚


雖然這個討論串有點雜
但既是知識性的話題
就應該撇開房地產價值的包袱
更客觀的互動才是







我是臻園 wrote:
其實您只說對了一半...(恕刪)

天涯府都人 wrote:
借這個討論串在下也...(恕刪)


針對大大所提問題我簡單回答!

1.問:
土壤液化潛勢區和斷層帶明明是兩件事
為何總有人要混為一提
地震會引發土壤液化,
地震也會引發斷層錯動,
這還是兩件事,有個別的風險

答:
這的確是兩件事!
土壤液化潛勢區是地震引發
導致土壤液化程度的輕重
不代表斷層在上面!
但是斷層帶上
由於地表錯動、擠壓、變形、扭曲、皺褶等影響
造成原本在深層土壤的水份被擠壓到表層
土壤顆粒間的有效應力下降為零
土壤失去剪應力強度
就會呈現液態的狀況
這就是土壤液化!
嚴重的話還有噴砂現象!
所以斷層帶上
出現高機率伴隨土壤液化
這是常識!
也是全台灣所有斷層帶的宿命!
唯獨~~
後甲里斷層通過虎尾寮區域段卻沒有!
沒人能解釋!


2.問:
為何某幾樓都要把結論引導到
不在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就(大概)不是斷層帶,就沒有地震風險

答:
小弟可從沒說過低土壤液化區就沒有地震風險吧!
小弟懷疑的是~
既然後甲里斷層通過虎尾寮重劃區
為何重劃區卻是低土壤液化區?
我始終表達的是這個點吧!
而本版標題也是寫
~~虎尾寮後甲斷層~~
是不是您誤會了?

此外~
台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所以整個台灣都處在地震帶上
虎尾寮重劃區也不可能自決於外吧!
而板塊或地殼移動產生之推擠破裂
造成地層滑動等現象而形成斷層帶!
這點常識小弟是有的


3.問:
雖然這個討論串有點雜
但既是知識性的話題
就應該撇開房地產價值的包袱
更客觀的互動才是

答:
小弟並非從事房地產價值
或其他相關產業人員
所以與我無關!
我不靠這個吃飯!
至於其他人
我不好說!
但是總有端倪可循!
至於要不要肉搜
您看著辦!
這次花蓮地震應該沒有土壤液化的問題,可是最嚴重的災情卻在米崙斷層上耶!連路大馬路的橋都會裂開真的很誇張
怎麼有人自以為的“常識”,超越專家學者常期研究學習的知識,與國家法規呢?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0318/818847/

若建商有依照法令來建,裕信路的建築成本應該高於裕農一街

但台灣建商官商問題,由來已久
從二次施工蓋到馬路上,都沒人管
就知道建商有沒遵照法規
國家有無依法稽查

從看的到的就知道看不到的地方
我是臻園 wrote:
土壤液化..
針對大大所提問題我...後甲里斷層通過虎尾寮區域段卻沒有!
沒人能解釋!(恕刪)


其實很容易解釋啦

就土壤的含水量高低而已

山坡地通常會低一點,但非絕對

跟地勢/土壤類型有關

倒是,山坡地是比較容易有斷層存在的

(斜坡跟高山就是地層擠動後出現的結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