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還要新的市政中心嗎?

現在公司都碼用電子簽核系統 開會用視訊就好了


台南基礎建設在五都算差的 現在把錢砸在蓋新市政大樓這樣對嗎?!


偉大的賴市長阿....你要開始敗掉阿財這幾年幹得還算不錯的光景了嗎?


不如從高速公路拉一條快速道路直接到永華市政府!!

可以減少經費的開銷,又可以活絡交通促進市區的繁榮!!

看看那麼多的跳躍式的市鎮開發計畫,結果勒!?一直在長草,政府投入那麼多錢

台南市的負債不是還居高不下,沒能力沒必要再做這種浪費了!!
臺南市不是負債近千億,

新的行政中心,錢從哪裡來?再跟後代舉債???

人口呈現負成長,

美其名是開發建設,實際上確慢慢破壞、耗盡寶貴的土地資源,

我們留給後代的是許多無用的水泥建築、債務...










先把舊台南市的鐵路地下化工程搞定再說吧!

個人認為,
鐵路地下化是台南最最最重要的工程,
這工程在沒有照進度走,就算其他事做再多也是失敗的市長。

新市政中心...
「心中大大的問號」
不過
鐵路地下化是鐵改局的工程
只是做在台南市....
南市府是配合單位
如果要南市府出錢
應該會馬上倒莊...

這種大人玩的遊戲
小孩子在旁插花就好
我的疑慮跟上面幾位大大一樣.
更主要是從市府的財政來考量.
一天到晚喊窮.喊負債
甚麼政策都需要中央全額補助才願意配合.
怎麼要蓋新市政中心時就不喊窮了呢
何況
安平的市政中心還很心啊.
腹地也夠大可以容納洽公的民眾與公務員的停車
這是幾十億(算保守估計了.還不含徵地費用喔)的民脂民膏啊...


不過
就如老一輩說的
政治人物若沒搞個大建設
會讓人說沒政績
還有
沒有**可以....

Terrencesylphy wrote:
台灣許多經費都浪費在短期內重複的投資,讓錢的效用降低。

譬如通過高雄火車站下面,連接中山路博愛路的地下道,通車沒幾年就因為要鐵路地下化而填起來,然後在上方蓋高架橋聯絡中山路博愛路。鐵路地下化後,高架橋又要拆掉。如果能長遠地計畫,當初那個蓋地下道的經費就可以省了。

前面那一句我舉雙手贊成,
後面那一大段就值得商榷了,
很多臨時性設施的存在是為了因為實際需要而不得不存在,
如果沒有連接中山路博愛路的地下道,會不會嚴重影響交通?
如果說花這筆錢做的地下道即使只用幾年也划得來,那有何不可?
20多年前台北車站更新時也是先建一個臨時車站,
等新站建好後那個臨時車站也是毫不保留的全拆。

masaei99 wrote:
為政者可以提願景
就算達數十年或成就不一定在自己任內
這才能看出其胸襟
當年陳定南及幾個接續者
就擬出一個城市發展的框架
只是這樣都很難與真實的世界運作齊步
但其理想性可貴
也避免黑箱計劃
利歸少數人

宜蘭的縣政中心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幾年前一群同事一起去過,
當時同事們真是驚嘆連連。
可以比較一下,
台北市的市府大樓和宜蘭縣政中心,
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和宜蘭羅東運動公園,
執優執劣很明顯,
後者的執政者都沒強求在自己任內完成,
前者的市政大樓硬要搞個雙十造型,
造型醜就算了,
空間利用差、在裏面又容易迷路。
ncvt wrote:
很多臨時性設施的存在是為了因為實際需要而不得不存在,
如果沒有連接中山路博愛路的地下道,會不會嚴重影響交通?
如果說花這筆錢做的地下道即使只用幾年也划得來,那有何不可?
20多年前台北車站更新時也是先建一個臨時車站,
等新站建好後那個臨時車站也是毫不保留的全拆。


穿越高雄市火車站的中山路博愛路地下道(中博地下道),是高雄市院轄時期第三任官派市長許水德,於民國74年3月23日主持工程破土,是蘇南成當市長(1987年)落成的,耗資十三億二千萬新臺幣,不到20年(2003年)就填起來了,並花了二億八千萬元搭了中博臨時高架橋,原本計畫鐵路地下化後要再拆橋,並再花二十二億挖新的中博地下道,不過幸好後來高雄市政府反對鐵路地下化後再建新的中博地下道。

中博地下道不是臨時性的措施,當年沒有計畫鐵路要地下化,所以是以永久使用的標準編預算興建的。民國76年完工,民國92年填掉,只用了16年。

而中博臨時高架橋是民國91年配合鐵路地下化施工興建的,預計在民國104年才會拆除,預計用13年。

中博地下道不到一公里長,但耗資十三億二千萬新臺幣,只用了16年就填起來,不計利息平均一年一億,錢就是用到這裡。

台灣所有重劃區道路(40米以上的林蔭道不算)幾乎都會種路邊行道樹,可是當兩旁的房子一間間蓋起來,樹也一顆顆被砍掉,錢就是被浪費在這裡。
Terrencesylphy wrote:
穿越高雄市火車站的中...(恕刪)

了解,
基本上台灣大部分的地方都稱不上有都市計畫。

講到重劃區的問題,
重劃區其實是最好做地下共同管道和人行道的,
我也看過有重劃區只做了窄窄的、聊勝於無的人行道,
難道是受迫於建商壓力,不敢要求建商保留更多人行道空間?

至於行道樹,
沒有足夠的人行道空間或分隔島就不可能有好的行道樹,
很多地方的行道樹幾乎把人行道的寬度佔滿了,
要不就是種了不適宜的樹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