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舉例的中央地質調查所就寫的很清楚:
http://fault.moeacgs.gov.tw/TaiwanFaults/PageContent.aspx?type=C&id=62
後甲里斷層
後甲里斷層,為逆移斷層,約呈南北走向,由台南縣永康向南延伸至虎山,長約12公里(林朝棨,1957;Sun, 1964)。
總結與評估
藉由鑽井資料,可確定後甲里斷層確實存在;配合地球物理探勘結果,與井下岩芯剪切變形帶的深度分佈,可確定後甲里斷層為一向西傾斜的逆移斷層;斷層並未截穿至地表,屬於盲斷層的形式。
由GPS測量分析結果,後甲里斷層上下盤的水平位移速度有明顯變化量;由跨斷層剖面速度場變化分析結果,1999~2006年間後甲里斷層為為逆移形式兼具右移分量。精密水準測量結果,在台南台地相對鄰近地區有約15公厘/年的垂直位移,顯示台地有明顯的抬升趨勢,研判後甲里斷層為一活躍的構造。
後甲里斷層,錯移現象位於六雙層內,其斷層前緣研判造成台南層的褶皺與小型破裂,列為第二類活動斷層。
要引用資料請不要亂改,正斷層與逆斷層搞不清,
你的連結沒提到近一萬年內沒有發生過地震,請不要自己加上去,
清朝年間你也沒出生吧,你可以晚上問問林投姐,不過她應該不喜歡胡鄒炒地皮的,
虎尾寮斷層的位置中央地質調查所也畫的很清出,
你看不出靠近下段還是上段,我不是眼科醫生也沒辦法,
靠近斷層的能量釋放公式,前文已解釋的很清楚,你可以去翻閱前文,
至於虎尾寮歷史上有沒有地震,請去翻閱:蔡義本(1985), 清代台灣有災害地震之研究,
蔡義本是不是建商派來的? 那請你去查蔡義本在國內的地位.
炒地皮炒到"虎尾寮有沒有斷層"都想用抹黑混過去,
那你可能要到北韓才有辦法.
但是地調所資料中
http://fault.moeacgs.gov.tw/TaiwanFaults/PageContent.aspx?type=C&id=183
提到為『正移』斷層,
這是2010年的資料,
既然您引用地調所資料說後甲里斷層是活斷層,
那麼想必您應該看到上述資料。
請注意在2000年後甲里斷層是存疑性斷層
所以也請你先查查再來說嘴
至於其他部分,
地震的破壞力另外跟震源深度有關,
還有另一點,是地震造成斷層還是斷層造成地震??
這可有待商榷。
至於垂直活動量的部分,只能確定台南台地在隆升,
不代表目前看到的落差為斷層崖。
由於你的回文夾雜一堆對其他的回文,
我可不知是針對哪一部份,因此只針對知道的回答。
edcat.tw wrote:
...(恕刪)
至於虎尾寮歷史上有沒有地震,請去翻閱:蔡義本(1985), 清代台灣有災害地震之研究,
蔡義本是不是建商派來的? 那請你去查蔡義本在國內的地位.
http://140.115.123.30/gis/eq/eq1600.htm
台灣地區歷史記載之地震:
發震時間 震災地區 震央地區 地震規模 備註
陰曆 西元 徐 李 蔡
清同治元年5月11日 1862/06/07 台南、嘉義、彰化 23.20 120.20 6.5 6.5 7 人死逾500房倒逾500
上述的資料和你提的吻合,
但是那個座標應該是在新營附近,
至於你提到這個地震造成後甲里斷層錯動,
這應該只是懷疑而已。
就如同我前一篇所提,到底是斷層造成地震抑或是地震造成斷層,仍有待商榷。
至於上面的徐李蔡
徐應該是徐明同教授,李應該是李錫堤教授,蔡應該是蔡義本教授。
至於這個資料的可靠性,相信你也無法否定吧。
台南找窩 wrote:
那上段, 中段, 下段 從其土壤採集樣本可判斷出不同嗎?
或是像ed 大講的, 仍會有差別呢?
阿亮曾說過一句名言,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這句話運用在土壤上更是恰當,
經過鑽探或開挖,取出土壤樣本,
就可以知道這塊區域地質基因。
土壤顏色可以區分為新生黃土或原生黑土,
柱狀樣本可以看出土壤是連續性或非連續性,
非連續性土壤會使整個柱狀樣本產生以下情形:
1.斷裂紋/2.摺取變形/3.擠壓有砂化或液化現象/4.含水性高或低/5.掩埋物...等等
再依照非連續性發生的深度可以約略推斷發生年份,
上面5種現象前3種係可能因地震、錯動、位移或板塊擠壓而形成,
後面2種可以推斷該地有無地下水層或人為使用過痕跡,
而土壤內所含物質,可以作為研判........
該地土壤年份屬性、早期地形等等之參考。
至於窩大想知道下、中、下段土壤差異,
我私下寄給你囉!^^
edcat.tw wrote:
你的連結沒提到近一萬年內沒有發生過地震,請不要自己加上去.(恕刪)
http://twgeoref.moeacgs.gov.tw/storage/2007%5C20070016/ppt.pdf
資料第30頁
新化斷層-槽溝開挖與古地震研究
三次古地震紀錄最後一次活動為1946年全新世(10,000年內)至少活動過三次
新化斷層-槽溝開挖與古地震研究那拔林槽溝
資料第34頁
後甲里斷層-槽溝開挖及古地震研究
全新世地層受擾動,造成地層撓曲、傾斜、龜裂、交角不整合及液化等現象,但未發現後甲里斷層出露地表
如果後甲斷層近1萬年內有活動,這邊就會顯示,如同新化斷層一樣,沒有寫,表示近一萬年內
沒有活動,這樣懂了嗎?
如果連這樣都看不懂,回去問妳們老師請她教你好了,順便問一下你們老師,存疑性活動斷層和活斷層是
否一樣,如果他的答案說都一樣,小弟也只能笑笑,因為真的不怪你,只能說教育出問題

第一類活動斷層
(全新世活動斷層):
1.全新世(距今10,000年內)以來曾經發生錯移之斷層。
2.錯移(或潛移)現代結構物之斷層。
3.與地震相伴發生之斷層(地震斷層)。
4.錯移現代沖積層之斷層。
5.形監測證實具潛移活動性之斷層。
edcat.tw wrote:
後甲里斷層,錯移現象位於六雙層內,其斷層前緣研判造成台南層的褶皺與小型破裂,列為第二類活動斷層(恕刪)
第二類活動斷層
(更新世晚期活動斷層):
1.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00,000年內)以來曾經發生錯移之斷層。
2.錯移階地堆積物或台地堆積層之斷層。
存疑性活動斷層(為有可能為活動斷層的斷層,包括對斷層的存在性、活動時代、及再活動性存疑者):
1.將第四紀岩層錯移之斷層。
2.將紅土緩起伏面錯移之斷層。
3.地形呈現活動斷層特徵,但缺乏地質資料佐證者。
edcat.tw wrote:
後於虎尾寮歷史上有沒有地震,請去翻閱:蔡義本(1985), 清代台灣有災害地震之研究,
(恕刪)
1736/01/30台南地震,震央經度23.100緯度120.300(新市鄉南科附近)震度6.5,死亡266人
1862/06/07台南地震,震央經度23.200緯度120.200(台南縣佳里鎮和學甲鎮中間)震度7.0,
死亡>500人,嘉義死亡數千人
有沒有發現一件事,震央都不在斷層帶上
資料來源http://scman.cwb.gov.tw/eqv5/research/33vol/MOTC-CWB-91-E-15.pdf
第八頁
當初念碩士好像也沒這麼認真,哈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