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tetsu wrote:
這...請讓小弟斗膽幫忙澄清一下
---略
您所說的京都「府」人口應該是260萬, 京都「市」才是150萬
感謝你的澄清,我在第20樓有更正應是京都巿。
京都府人口260萬,京都巿150萬。就如同新台南巿人口190萬,台南巿人口75萬。是為了提昇古都地位而連帶將周遭地區一併包進來,所以新古都人口才會比原有的多。
所以在看人口數時應該拿京都巿的150萬去比較橫濱巿的300萬、札榥的200萬。我的認知應該是這樣,先有因才會有果。
至於,台南和京都的文件保存用心差很多,我的見解是:京都昇格幾十年了,因為昇格所以有足夠的經費去推廣,而台南今年底才昇。未來怎麼樣是可以期待的。
不過台灣和日本比較下:熱中政治、用心程度不足、對的事會因民眾反對而不作等。我想要追的上京都可能要幾十年。
台南很常見工程因沖到XX風水寶地、OO宮的廟埕、或必須大量拆民宅而被信眾/民眾反對而停工或變更。
以台北、台中來看,保留了古蹟也更新了都巿輪廓,使得台灣光復當年的台灣第一大城到現在淪為第四。(桃園是非正規的第四),台南雖然有很多古蹟,但古蹟的密度並沒有高到讓道路拓寬有問題,打通主幹道有問題。未來台南如何可保留古蹟、文化特色,又可大幅整併道路,就看主事者的智慧了。希望台南的可變的更好。
楓‧宗一郎 wrote:
感謝你的澄清,我在第...(恕刪)
難得遇到可以一同暢談日本地理的人
真的很高興

別的地方我是不知道
不過就日本而言
除了東京都23區外, 應該市沒有類似所謂升格這樣的事情
1871年廢藩置縣, 合併山城國&丹後國的3個郡成立京都府
1877年設立京都市, 由京都府知事(相當於省主席)兼任京都市長
1898年京都府‧市分治, 京都府成為廣域自治體, 京都市成為基礎自治體
所以應該是沒有京都升格這樣的情形
而除了京都外還有多個縣治都有縣市同名的情形
例如大阪府大阪市、千葉縣千葉市等等
話說回來
個人是覺得不見得升格才能做事
只不過在台灣直轄市(尤其是台北市)真的獨享太多資源了
而所謂的直轄市(在國外稱為特區, 例如華盛頓DC, 東京都23區)
通常是因為政治的特殊地位或是經濟的特別興盛需要藉由更高一級政府機關治理而制定之
以往尚有台灣省時, 台北市&高雄市就是這樣而成為直轄市由中央機關(行政院)直接管轄
凍省之後直轄市存在的必要性已經大幅降低
現在又新增3都成5都
但是試問這次合併升格的哪個有符合政治的特殊地位或是經濟的特別興盛這樣的條件?
況且一個小小的台灣在劃分成享有許多資源的5都與經費捉襟見肘的非5都
如此不公平的一國兩制, 難怪非5都(尤其是條件不遜於5都的桃園)會忿忿不平
teabox wrote:
小弟一向不偏哪邊就事實來說,當初縣市合併是台南自己主動的,那第四大城以後就必須讓位給桃園,這才是廣域市的精神跟標準,沒甚麼正規不正規,要不然比不完。
我曾經在中壢生活過一年,桃園縣是個好地方也是個很特別的地方,桃園巿/中壢巿/平鎮巿/八德巿 這些縣轄巿人口和台南縣比都爆多(最少的八德還有17~8萬),連旁龜山/蘆竹/楊梅人口也快達到昇格(15萬),但.......就是沒有一個重點集中的大城。所以使得桃園沒有重點城巿或是說整個桃園縣就是重點城巿。不過以台灣的地制來看巿和縣不在同一個平台,所以才說桃園是非正規的第四大城。(因為它不是個城巿)
至於比不比的,我是覺得無所謂,因為以我在兩地生活過的感覺,台南縣巿已經輸了。
teabox wrote:
台北跟新北哥倆才是台灣地制笑話。
聽說這個笑話只有一屆,五年後台北和新北和基隆就三合一了,雖然這個笑話沒有很久,但更能突顯它的好笑。
momotetsu wrote:
難得遇到可以一同暢談日本地理的人
真的很高興
謝謝你不嫌棄我不夠充足的資訊,其實我也只是為了要提出台南巿昇格重要性拿出國外的例子,憑著唸書和電玩中的印象和維基上的資訊,加上以前在日商公司和日本同事LDS的記憶,並不夠專業。
momotetsu wrote:
況且一個小小的台灣在劃分成享有許多資源的5都與經費捉襟見肘的非5都
是啊,這的確很畸形,台灣應該癈直轄。
國土規劃應該由天然地理條件來分
由山脈水系的分野來切割才是
但這國黨、民黨心理想的是"選票先決"
怎樣切選民蛋糕可以獲得最大的政黨利益
可你民黨那玩得過國黨那立院的"提案天團"及"表決大隊"啊
一國之尊沒有治理思維
各小區為資源大餅搞成這般轄區亂像
說穿了
還不是不同位階的政府有不同的舉債能力
一個縣可以舉債數十億不錯了
一個直轄市,數百億的債先花了再說
反正我花的又不是我要還
你不花大錢老百姓還怪你沒"建設"勒
所以我們的稅金就是在消化遇算的競賽中
黑洞錢坑一直倒下去
我們那天會醒??
沒有人去厚高雄,沒有人去厚台南
那些懂得編列花錢課目的
才不是想你高雄、台南、台北
而是看我賣啥菜,你政府就搞個名目,給個口號,師出有名,有名有利各自坐收
花完,就落幕了,經營?誰鳥?
silentocean wrote:
老實說高雄人已經被騙很多次了,什麼亞太轉運中心、科學園區等,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高雄港吞吐量還逐年下降,別的縣市看政府要投入大量資金在高雄,覺得很羨慕,只有高雄人可能會冷笑一聲,因為心痛跟失望的感覺早就大過期待。
而且再談已經有的建設工程-高雄捷運-好了,蓋了捷運還要三不五十被偉大的交通部長酸,難道大眾運輸跟交通部沒有責任?再看看大台北捷運一條接一條的蓋,那才是實質的,好嗎?最近淡水輕軌的議題又浮出檯面,臺中人可心酸了,什麼好處都給大台北拿去了,其他縣市還在互相眼紅,真是可笑,不是嗎?
高雄跟台南就像兄弟一樣,與其怪高雄,更應該怪的是政府沒有給台南關愛的眼光,別忘了,錢都繳去哪裡?錢都用到哪裡了?真正佔盡便宜的是誰?
獨厚高雄?請容我冷笑三聲。老實說這麼不被政府重視的直轄市,到底獨厚在哪裡呢?
我雖不是高雄人,但是這點我要替高雄講話!
高雄早已經被政府冷落了(更何況才只有省轄市階級的台南),除了捷運外,似乎沒有突出的建設,台中台北有能力人行道拆了再蓋,蓋了在拆,高雄有能力嗎?
而且這次五督升格,影響最大是高雄,原本高雄直轄市好端端的,也是南部發展中心,硬將高縣和高適合併,還有我們台南市也升格,對於高雄發展反而是不利的,雙城結果,兩地要發展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