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水滴 wrote:
你才別鬧好嗎?交通...(恕刪)
或許我是錯的
但看看高雄, 想想台南
高雄捷運的慘狀, 平日時的空盪
今年是比較好點, 但還是預計會虧一億多
以人口來看
高雄市 人口 2,778,285
臺南市 人口 1,885,629
您也說了
"至少出門的時候,偶爾可以不用騎車開車"
這就是一般台南人會想的.."偶爾" 會搭捷運
不像雙北, 北部人許多人是搭捷運上下班, 變成一種習慣
有捷運固然是好, 我也可以"偶爾"搭 嚐嚐鮮
但回歸實際面, 到底市府能承受多少年的及多少金額的虧損
如果像高雄捷運這樣一直無法轉正
到底也是得撥年預算下去填缺口
相對的, 其它的基礎建設就會受到影響
說真的, 我還真希望我是錯的....
ee21 wrote:
但看看高雄, 想想台南
高雄捷運的慘狀, 平日時的空盪
今年是比較好點, 但還是預計會虧一億多
不像雙北, 北部人許多人是搭捷運上下班, 變成一種習慣
你覺得雙北搭捷運上下班的習慣是怎麼養成的?
當年第一條木柵線蓋好的時候
雙北人就自動自發的變成搭捷運上下班了嗎?
捷運有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路網的形成
你只看到今天雙北習慣搭捷運上下班
卻忽略那是要用怎樣的路網養出來的
高捷會積極用輕軌環狀來連結現有的兩條線
也是不得已要用最省錢的方式形成路網
另外虧不虧錢的算法,前人已經有很多月經文
北捷要是用高捷相同的成本結構去計算
虧的可遠比高捷要多多了
北捷就像是富家子,老爸出錢幫你把房子蓋好,你住進去只要負擔水電開銷就好
高捷則偏白手起家,從買地蓋房到水電開銷都要自己來
這樣還能只虧一億多
為什麼重大建設多用來振興經濟、提升景氣
就是政府砸下的錢
除了有建設生成外,還能雨露均霑支撐許多行業與家庭
這是一種錢生錢、錢滾錢,錢的流通方法
以前台灣經濟會好,就是大家瘋股市,在股市形成活錢流通
現在台灣經濟一攤死水,其中一個不小的原因就是錢都被房給壓死了
錢在房市形成死錢,流通在市面的錢就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