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對"台南值得更好"這口號很有感觸~

1.安南醫院
2.夢時代
3.大灣交流道
4.省道1號往南科的高架段
5.台鐵高架化
6.小西門,晶英酒店
7.柴頭港溪整治
8.86號快速道路部分路段
9.84號快速道路部分路段
10.和緯路拓寬
11.奇美博物館
12.台灣歷史博物館
13.濱海國家風景區
14.林百貨重新營業
15.安平運河附近新蓋的橋

freece wrote:
台南感覺上觀光有潛力...(恕刪)



其實市政府對於交通問題也有嘗試的要去改善拉

海安路前陣子上面都不能停車,後來應該是商家跟民眾反彈才又開放可以停車

交通問題有些是台南人自己習慣的問題

以目前人口來說還免強扛的過去,但如果未來人口增多

應該會做出該有的改善
輕軌電車有真的要蓋嗎?是走平面還是高架呢?
很認真的看完了每個人的回文

不外乎就是交通問題,城市特色,觀光文化等幾大項,

當初會開這個文也是想看看大家心目中的台南哪些改變了,哪些進步了?

個人認為很多建設或開發是兩面刃,一定要有所取捨或犧牲才會達到想要的目的,
所以到底是要原汁原味或是大立大破,這是值得更深入探討的.

每個人有選擇居住城市的權力,也可以對居住城市有所期待的權力,
或許有人跟我一樣期待有個像樣的展覽館,演藝中心,小巨蛋,輕軌或捷運,
但也有一群人喜歡慢活的,特色的,文化的城市,
彼此對於居住城市的期待不一樣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是需要互相尊重的,
但共同的希望就是城市在各面向都可以更進步,讓這個城市的居民可以更樂活方便.

來到台南邁入第16個年頭,歷經了張燦鍙(陳唐山),許添財(蘇煥智),賴清德等縣市長,
不管多或寡,每位都有其階段性的貢獻,
如果只往前看,賴市長目前推的十大旗艦計畫,或許有一部份是我想要的,一部份是其他人想要的,
期待能如期如質的完成,不用向偉大城市邁進,但至少是個像樣的直轄市吧!
freece wrote:
台南感覺上觀光有潛力...(恕刪)
wecan40 wrote:
很認真的看完了每個人...(恕刪)


台南沒錢啊,所以建設只能慢慢做吧,
我只希望東門路到交流道這一段的路可以鋪好一點,

至於議會麻,抓一抓吧..
只要google一下犬叫,就知道他活的可精彩,這種人才留在台灣太可惜了,直接去對面禍害比較快
那個胖 wrote:
輕軌電車有真的要蓋嗎...(恕刪)

是高架單軌,
「Monorail」單軌系統,
正在使用的國家多得不得了,
印度、日本、土庫曼、美國、南韓、伊朗、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南非、斯里蘭卡、印尼、加拿大、埃及、奈及利亞、孟加拉、巴西、委內瑞拉、英國.....寫不完

規劃的二條路線,
一為平實營區到安平,另一條則為市區環線(中華東西南北路),
規劃未來兩條都會做,但會擇一優先施作
台南真的值得更好
如何保留台南的特色並接納新的觀念
是執政者的使命
可別像台北 把傳統的圓環搞成現代感而人跡罕至

大台南公車做得不錯啊
我想也是仿效京都 京都的公車真的方便非常準時
大眾運輸工具是必走的路
否則過多的車輛 市容一定混亂且壅塞

台南的美術館已經規劃興建了
美感的培養就是要常常看美的事物
民眾美感一但提升 就不會去蓋那醜醜的鐵皮屋

明顯感覺車變多了 一到假日發現車更多 有很多朋友問我台南市有什麼可以玩的 以前我還真想不出有什麼 台南是平原沒什麼大山大水 後來隨著時間演化 才發現原來整個台南市已經是一個觀光區了 四處都有旅客 雖然平常對舊建築沒有特別在意 可能一直生活在此吧 但仔細觀察發現有特色的區域建築確實還蠻吸引人的 若要講現代化建築城市旅遊 我想其他城市都有 也沒什麼稀奇的 反倒來台南玩的人幾乎都是往舊古蹟 舊巷道跑 現在要是有人問我台南有什麼好玩的 我都會說 騎著機車自己去找吧 人多的地方就是觀光區 整個南市都是觀光區
這是事實,台南的騎樓其實不是很適合走路,很多被店家佔據,被機車佔據,被汽車佔據,甚至沒有真正適合的人行空間

也許是因為大家都騎機車,沒有人真的慢慢沿著府前路走路...上次把車子停在忠義國小停車場,陪友人漫步台南,從福記吃到莉莉吃到夏家魚麵一路吃到保安宮前,想說慢慢走慢慢吃,不過友人推著娃娃車在騎樓吃了不少苦頭,實在是很難行走,有些地方甚至得繞過騎樓推著娃娃車到馬路邊上走。

這是老問題,畢竟城市的設計趨向於你開車到一個觀光景點,停下來,在景點玩樂步行,不過非觀光景點的確是對行人不友善。類似的問題其實在很多城市都一樣,舊時代的設計加上人民自私的利用,破壞了行人的路權

大概是1999 or 1998的時候,當時的張市長有推行騎樓淨空,在勝利路上面拆除一堆店家的違法設施,還有段時間派員警監督店家有沒有又把桌椅擺出來,不過現在似乎依然故我,今天我們還是習慣在勝利早點前騎樓買東西....

賴市長也不是不想做,你可以看一下府城的友善騎樓計畫.....其中102年的指示有提到:

"已開始輔導執行的「台南市騎樓暢通計畫」,所謂在特殊情形准許以保留騎樓至少1.5米最小人行寬度,讓行人安全、店家賺錢,並非所有騎樓僅需保留1.5米供通行乙節。為了避兔造成誤解,利用今天市政會議機會再加以說明。依現行法規騎樓必需完全淨空,供行人通行,以確保行人的基本權利,本不得占用,惟長期以來,習慣也好、歷史因素所造成的非法占用比比皆是,強制取締或強制拆除都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市府以人性關懷的角度來執行騎樓暢通計畫,換言之,至少保留「1.5公尺」的空間供行人通行是權宜措施與階段性作法,是其現況要完全淨空尚不可行的暫時措施,未來還是要依照規定全面淨空騎樓,澈底還路權給行人,所以絕不容許原本未占用騎樓的商家可以占用、使用騎樓空間,請各局處在宣導時要清楚說明告知。另外,本府為了鼓勵保持騎樓淨空、營造對行人友善的通行環境,在「台南市騎樓暢通計畫」當中亦設計有騎樓暢通獎勵競賽,讓市民自發性爭取榮譽,請加強宣導,鼓勵社區或里鄰參賽,讓台南市的市容更整潔、行人的基本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我的解讀是,不是不想做,只是之前的傳統習慣造成店家反彈太大,只好退一步說"你至少讓1.5米給我走路吧?" ... 然後用很多的宣導比賽活動嘉獎等等去鼓勵那些模範街道

這是民主制度下面很常有的做法,我不會去嘲弄那些政策沒有實施,靠著是什麼有獎徵答,徵文比賽,市府表揚來柔性鼓勵,畢竟民主制度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必須尊重多數...不管多數對與不對

不過,在台南人真的不爽之前,我想應該不是施政的優先,畢竟要開發公有地容易,都更私有地很難,而台南人目前對於這塊也不是很介意,只要有地方停機車就好,不需要在馬路邊散步,要慢慢散步就到觀光景點....這樣對於走馬看花的觀光客也就夠了....所以大家先試著接受與習慣吧! 我相信總有一天台南人會認為路權是必要的,每個人都有責任不讓私利影響公眾權利,但是需要時間改善。 起碼,現階段大家挺快樂幸福的

housan wrote:
我不是臺南人,但這一、二年來常跑臺南,
發覺臺南真是個對行人很不友善的環境,
以我最常去,觀光景點也最密集的中西區為例,
騎樓高高低低,可比障礙賽,落差一、二十公分不算什麼;
人行道、騎樓被佔用的情形也是司空見慣,
行人只好到馬路上閃躲車輛......(恕刪)
Fan Ken Tu wrote:
建設人行道你在說笑嗎?
路不寬要怎樣設人行道?
有騎樓為什麼還要蓋人行道?
騎樓是東南亞特有特色,
為高溫氣候而設置...(恕刪)


我有說一定要設立人行道嗎?
你沒看到我寫的
「騎樓高高低低,可比障礙賽,落差一、二十公分不算什麼」嗎?


stephen yen wrote:
這是事實,台南的騎樓...(恕刪)


也許賴市長是有想努力改善行人路權,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
似乎還有再加把勁的空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