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ndamzate wrote:
目前知道費用是富立全出
DC 蓋的位置以前是爛泥堆,運河兩岸下面都是細沙土,五期蓋在是蓋在魚塭上才30年地質很不穩定。
DC 自古就是運河堤岸,液化會更明顯。
湖美整區也是一樣以前都是魚塭地都是建築廢棄土填出來.
安平路以北中華西路兩邊大樓以前都是魚塭地20多年前才填起來。
我記得前幾天才報導說後甲里斷層一年向西移動1.5公分。
蓋在舊魚塭地的大樓其實都不要碰.
花園夜市一帶鄭子寮才填20年。有幾個點填不到10年就在蓋房子。
這區本來就不該蓋超過12F的大樓,但是確有人要蓋24F....
法規抗七及六級只是理論,土壤液化會加乘。也許不會倒,但是龜裂受損是不可避免。
這次西門路大潤發附近有些房屋就受損只是都是小傷。
西門路民德國中後面到海安路,以前整片都是30年前就是一個大水湖。
伯爵紅茶 wrote:
DC 蓋的位置以前...(恕刪)</blockquote 你想太多了,大樓興建的結構計算一定都要經過鑽探分析後交由結構技師簽證負責
並且根據分析後的土壤特質規畫底部結構,不管任何爛泥地要興建大樓
土壤抽換和基樁打至岩盤都是必要的工程,真正的大危璣,是像後甲斷層,新化斷層,左鎮斷層,小岡山斷層及旗山斷層這類的活斷層才是無解,潛藏大危機,這五個斷層剛好圍成一圈,所以一但發生者大地震,就算不是震央處其餘震傳送到此也會造成不小災難,光看這次受損建築倒塌或崩塌,半倒,之區域分部就能明瞭了,還有台南運河是人工河,兩旁都是築水泥的,她跟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是完全不同的yurijeff wrote:
每次地震對大樓來說...(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