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南不興建捷運呢?

全台灣納稅人都是盤子
捷運公司就算營運中都還有政府補助...
所以是下午茶特餐的"雙層"盤子...

你說它們投機取巧
其實它們都非常的合法
台灣政客最愛合法了
它們的"依法辦理"
就是"依照特定目的的法律漏洞辦理"
+1
dgg wrote:
根本的問題是:

為什麼你到現在還這麼天真呢?(恕刪)
cobrawu wrote:
中正路以前中國信託台南分行隔壁有一間PUB..


你說的那地方是中正路以"林百貨"為起始的商圈集體建築.一直延伸到西門路.
下次有機會到訪可觀察看看.沒被拆掉的原始建物.每棟頂樓的雕花都是相同連貫下去的.



說來慚愧.台灣較具美感的建築幾乎都是日本人留下來的.台南如土地銀行、文學館..等.
這現象與上海租界一樣.少了那些建築.城市將失去深度.

之後台灣走過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年代.那是個對市容造成極大破壞的時期...
請試想依照"唐日榮"品味所蓋出來的房子..就能明白何謂破壞..

回到主題:台南是否適合發展捷運? 我認為不可能.預算就是問題.根本無須討論.
而以都市風格來說.台南較適合輕軌.而且必須是古典風格的車廂造型.以符合觀光取向.
只有發展觀光產業.擅以運用古蹟.發展出精緻人文的都市面向.人口才有可能回流.繼往創意產業發展.


似乎只是個夢~!


7/4 Shoreline wrote:
...而且必須是古典風格的車廂造型...(恕刪)


大多都認同

只是車體的型式
我認為該有時代感
因為過往沒有的型式,我們是無法去"模仿"的
只是如何用當代的美學去呈現台南的印記
新不一定就是一種破壞

MRT是很扯
但大眾運輸的選項還很多
只是大多數人有成見,或是中央地方對自身利益的"無法面對真相"

所幸在地的政治人物大多還是務實的
但千萬不要以"我已提出答案,老百姓聽話及歡呼"就好...

關於城市的美學
有時要用減法
除去了一些臨時的擦脂抹粉
搞不好舊的美學還在
(高雄一些街道亦若是)

7/4 Shoreline wrote:
你說的那地方是中正路以"林百貨"為起始的商圈集體建築.一直延伸到西門路.


大大第二張照片的中國信託,目前在整修中,不知道會變怎樣…
7/4 Shoreline wrote:
你說的那地方是中正...(恕刪)
這張日治時代林百貨的照片馬路上有一輛公車,車門好像是開在左側,請問當時台灣的汽車是不是靠左行駛(右駕)的?如果是,那是民國幾年後才改成右駛(左駕)?
還有,你說那個中正路以"林百貨"為起始的商圈集體建築,一直延伸到西門路,可是現今好像僅剩靠忠義路那端可以辨識出來,可能是不是因為後來中正路靠西門路那端比較熱鬧,所以被拆的比較快比較厲害的關係?
Terrencesylphy wrote:
這張日治時代林百貨的...(恕刪)

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的....
左下角...您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力車,
排得相當有秩序
比當今的計程車排班秩序還要好!!
建築物左邊的診所,
小時候體弱多病還坐客運去打過針,
那時的針筒是玻璃製的,
針頭用酒精擦一擦,下一個繼續打
當時記得打完針,哭到不行
媽媽還在外面幫偶買了一個氣球,
是鄉下小孩的偶,
這輩子第一次看到汽球
用繩子綁會飄的那種~~~~~~~~

偶老爸的記憶更久遠....
老爸描述
國小時,考第一名,
老師帶著他們去到府城,
看看當時的高樓,
當時看到五層樓時,
第一句跟老師說的話就是
~~~喔~~~老師~~~~快要到都到天頂了(台語)
南波萬 wrote:
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的....(恕刪)
是啊,第一次的印象都比較強烈,像新光三越西門店剛開幕時,我覺得好大一間,現在已經習慣了。
Terrencesylphy wrote:
這張日治時代林百貨的...(恕刪)


古早味 , 是許多美食業者的口號
也是 保護老建物 的重點

台南州廳 , 空軍供應司令部 , 台南市政府 , 的時光裡還可見到 原味 的外觀原貌
但是現在 , 文學館 , 外觀上了化妝 , 已不是原味的老建物

所以 可預見 , 林百貨整修完工 , 也可能失去 古早味 的外觀原貌
目前還可以看到 原味的建物 , 私人不談
有 消防隊 , 寶島鐘表行(產權市商會)

olilo wrote:
古早味 , 是許多...(恕刪)

O大,路過進來打招呼,請教一下嘉南農田水利會算不算?
寶島鐘表行,麥當勞對面三角窗那間嗎?那個房東實力十分雄厚
真的要比應該不輸沈家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