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a86 wrote:
應該是
到巴克禮公園站過後
繞天橋底下的鐵路旁接榮民之家的林森站才對喔
所以目前才有疑慮
其實這樣蠻尷尬的
鐵路地下化後天橋就不見了
鐵路兩邊就沒阻隔了
這時候地上再跑單軌就沒道理
但在鐵路沒地下化完成天橋沒拆之前
要在天上跑的單軌要怎穿過陸橋?
lasa86 wrote:
左半邊的路線可能還會再做更動
或者是最差的計畫就是
左半邊整個取消
不過個人是覺得
應該不會
因為綠線
建平17街到市政中心
中間這段不可能讓它空在那邊
一定會接起來
只是左半邊藍線要怎麼跑還未知數
或許這就是左圈在現階段被取消的原因
因為真的很難規劃要怎跑
按原計畫
經過福地的那一大段變成效益很差
同時健康路上的棒球場變成沒有單軌
若按某版本跑健康路
一來健康路太小
二來南區與安平工業區又整個被跳過
我是市長我也很頭大
狼0226 wrote:
是酸民嗎.以我來說大家都知道台灣財政很爛.只希望錢能花在刀口上
而不是那種別人有我們也要有.結果造成蚊子工程一堆.幾百億就這麼丟進水裡
以現在時代的進步網路的發達
民眾都可以更透明的去看看政府到底在搞什麼
所以現在已經不容易像十年前還會有馬奮館那種蚊子館出現的機會了
公共交通建設的投入是需要遠見與時間累計的
中山高當年要蓋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民眾還在坐牛車
車子是政府跟軍方還有少數人的特有產物
以今天的風氣大概也會被酸民歸類為蚊子館
但在數十年之後的今天呢?
北捷在做第一條木柵線的時候搭乘人數有多少
今天整個路網形成後依賴它的人數又有多少?
高捷一開始也被酸到不行
現在有沒有長足的進步?
當然所有的建設都是一種賭博
賭贏了算有遠見,賭輸了變蚊子館
但相比下來
我還是寧願選擇把錢花在交通建設
畢竟人流物流金流
幾乎都是要靠交通建設來達成的!
ps.個人首推某位大大發明的神明藍線繞境路線
一定能形成台南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