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新聞"花大錢1/3買公設 5千人連署實坪制計價"
近期和老婆看了南高雄不少的建案,公設大多在35%左右,
以建商所謂40坪,扣掉公設使用空間大約只剩23-24坪(含雨遮、陽台.....等),
假設1坪開18萬,如實坪制計價,以建商想要賣出價錢,那1坪不就要突破20以上,
車位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幾乎都在120-150萬,還搞個不二價
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感覺對降低高房價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以上是小弟個人的感想..........真的好想買房子唷!
文章關鍵字
哈哈哈!!!只能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含公設計價要賣1000萬,不含公設也是要賣1000萬,只是個數字遊戲,把不計價的部份回灌到實坪就好了,單價又更高然後大家都會說房價怎麼又更貴了~~~~

Mia0425 wrote:
哈哈哈!!!只能說...(恕刪)


是啊,不然就說使用實坪計價的屋主不准使用公設,如果你住二十樓,那也是你的事,慢慢的爬到你家吧!!
應該回到合理的公設比是多少?對建商來說 實坪與公設 對他們的來說成本差異 可以賺很大嗎?
這是好事,
短期會拉高單坪售價,
但長期會因為公設不計入權狀,
建商也只會做有用的公設,
將心思花在實質房屋建蓋上

mnmcbl wrote:
但長期會因為公設不計入權狀,
建商也只會做有用的公設,
將心思花在實質房屋建蓋上


談到實坪制
至少這個討論串終於認清“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事實
也就是改成實坪制房價並不會降低這個現實

所以
進一步我們可以探討“公設”這件事
公設是什麼?
簡單來講
樓梯、電梯、車道等等這些大家比較可以輕易認知與了解
但大家比較不清楚的東西叫“消防水池”與“法定避難空間”
不過,換個講法大家應該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
消防水池→游泳池
法定避難空間→健身房、圖書室、交誼廳

所以說
其實所有的公設都是在現行政府相關法規之下所必須存在的東西
但建商基於行銷、包裝與附加價值等因素
巧妙將這些法定公設包裝成燈光好氣氛佳的空間
這不能說是否沒有遊走在灰色地帶
但公設公設全都是法定空間
所以並沒有什麼沒有用的公設存在
之前很多人都會痛罵黑心建商做了很多公設來呼嚨人
但真的公設空間是法定需存在的
只是看建商要再將它包裝成什麼空間
不然空蕩蕩像廢墟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那也未嘗不可

實坪制吵到現在
終於在最近看到有個節目提出比較合理的看法
也就是說
實坪制之後買的實坪是一種計價方式:例如20萬/坪
而必須購買的附帶公設則是另一種比較便宜的計價方式:例如15萬/坪
至少個人覺得這算是比較公道且雙贏的計價方法
房價有可能略為降低,用較低一點的價錢買法定公共空間也尚稱合理
建商也可能用更務實的方法去包裝公共空間而不一定像現在的華而不實
以前能買透天的預算,現在只能買大樓,買大樓空間又被公設比吃掉剩沒多大的空間,這年頭房價高漲,薪水都沒什麼漲,存錢的速度跟不上房價漲的速度,沒有長輩的金援應該會很難購屋吧! 但又不是每個長輩都有能力金援,所以年輕人靠自己買房的真是不簡單啊!
如果公設是建商包裝出來卻又必要的法定空間,為什麼現在的公設又比之前的高?

yimopan wrote:
如果公設是建商包裝出來卻又必要的法定空間,為什麼現在的公設又比之前的高?

因為法規有變


minhua0317 wrote:
實坪制之後買的實坪是一種計價方式:例如20萬/坪而必須購買的附帶公設則是另一種比較便宜的計價方式:例如15萬/坪至少個人覺得這算是比較公道且雙贏的計價方法房價有可能略為降低,用較低一點的價錢買法定公共空間也尚稱合理建商也可能用更務實的方法去包裝公共空間而不一定像現在的華而不實


不用這麼麻煩吧~假如A建案20W/P沒有其他附帶的公設(如健身房),B建案18W/P有游泳池圖書館健身房
在建材施工不變下你會選哪個? 國外的這些公設本來就不能跟消費者求償,因為這個是本身建案的利多
吸引購屋客來買的,而不是你用不到反正我蓋了你就給我吞下去
羊毛本來就是出在羊身上
這個在國外早就實行超級久了
沒有用的設施還是會有建商會蓋的 只要可以賣錢就會有人蓋

一樣會有單純簡單的大樓 也會有豪華無比的大樓
單價不同而已
消費的族群取向本來就不同

但價錢簡單易懂 室內每平方公尺就是要賣多少錢
北美買大樓連車位都幫你劃好位子 送給你的
也不用殺價 要買的就來

不需要消費者自已在那計算 我室內倒底買了多少使用空間
車位價是不是被拿來灌水
殺價是不是殺太少被當了盤子之類的...


對消費者而言 要的不是最便宜
你的商品可以貴 貴的有沒有價值 消費者自有一把尺
但重要的是資訊要 透明
要 透明
要 透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