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正常的產品?買有土地(持分) 一坪多6萬 多花200萬 300萬叫做正常?買嫌惡設施(變電廠)(資源回收廠)也有土地(持分) 一坪少花 3萬 少花 90-200萬叫做正常?買沒有土地(持分) 環境優質一坪少6萬 省下200萬 300萬.環境優質 叫做正常?還是有人能找到一種產品 有土地持分 又環境優質 一坪還能少6萬,又能省下 2-300萬?現在房地產最大的問題到底是房價太高還是買的地段多差?想想美術館農16第一排的天價房子比較好賣 還是 省掉土地成本但是環境優質 或者 在嫌惡設施旁的 房子比較好賣.自己評估過後 願意省多少錢來維持該有的生活水準跟品質 就是正常.
我對地上權的房子最大的考量點是:1. 房貸利率較高(一般可以到1點多趴, 地上權的要多1趴左右來到2點多趴), 不必貸款的人就不用考慮到這點2. 若將來地價漲, 地租勢必會漲, 每個月的月負擔就會增加(也許本來每月每坪25元, 變成30元, 40元的時候大家可以試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