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kuo2001.tw wrote:
新加坡能做的到
台灣卻做不到?
新加坡的國民所得比台灣高太多
化工業卻沒丟
污染可以處理
可以設置專區
高雄靠什麼創GDP???
卻想把化工丟掉???
化工業大廠的薪資福利可不差
那可不是22K的工作
...(恕刪)
這只是你對事情片面的了解,
新加坡化工業可以為當地帶來財富
是因為化工業在新加坡帶來稅收外,也帶來高薪工作
但今天假設化工業只在新加坡設廠,但營運部門設在馬來西亞
大部分稅收交給馬來西亞,白領只在馬來西亞工作,而藍領在新加坡工廠賣命
請問新加坡還會歡迎化工業來設廠嗎?
這種情況就發生在高雄,
中油總公司設在台北,高階高薪的白領工作在台北
高雄工作的大部分是在工廠的藍領階級
台北公司只負責出張嘴
較好的工作機會在台北
高雄大部分得到的只是藍領工作
還把公司的稅收灌在台北市
好處都在台北
高雄只吃剩的,還要額外承受公安危險與汙染
今天高雄假若招來10間國際規模的化工公司來設廠
但是仍採中油模式的情況下,高雄的現況依然不會改變,只是更讓台北人笑高雄都是做工的
畢竟吹冷氣的涼缺都在台北
中油除了每年少數的回饋金及帶來藍領工作外,其他對高雄並無太大貢獻
相同地,台塑也是和中油一樣的模式,
高雄人並不是全然反對重工業,你不會看到南部人要求中鋼、奇美實業等對地方有盡企業責任的公司遷廠
因為這些企業的總部就設在當地,也會回饋地方,至少中鋼為高雄撐起捷運
高雄人反對的是長期的被剝削,
竹科電子業更毒,但造就高薪就業市場,有誰會去在乎汙染
同理今天若中油把總公司遷來高雄,
為高雄帶來稅收與高薪白領工作,拉高薪資水準,相信反對中油的聲音至少會少很多
石化業若對國家經濟有幫助,淡水、關渡等地也應該考慮國光石化設廠,
畢竟總公司是在台北,要管理方便多了,土地也不是問題,
國家總體經濟這麼差,為什麼不要,而一味考慮中南部?
照你說的"污染可以處理, 可以設置專區",那淡水、關渡更是絕佳地點
高雄並不是不可以考慮石化業,但帶來的實際利益到底有多少,
高雄早已被石化工業區包圍幾十年,但並沒有為高雄人帶來多少高薪收入
新加坡與香港的成功在於自由的經濟體制而非重工業
台北因國際金融集團而帶來多少高薪工作
高雄要轉型的問題點在於中央對高雄的限制太多
不開放高雄港、不開放國際金融....
將高雄限制在重工業
今天若高雄能和新加坡與香港一樣有相同的金融服務開放條件
高雄的發展將會不一樣
最近高雄港加入LME,至少是一項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