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oto wrote:<====高雄如果還是人行道跟騎樓停車或開店當自己家的路..短時間很難追上台北(人的文化跟水準真的有差..) 要不要做個實驗安全帽最會被幹走雨傘放在店門口最會被幹走的城市就是台北
2011-02-16 21:38 by RMAN過去的鹽埕埔...然後到新興區的大統百貨...再到三多百貨...每一個區塊都是至少超過10年繁榮...(恕刪)~~~~~~~~~~說的好,每個商圈差不多都紅了十幾年,小學時家住西甲,我的第一雙皮鞋是爸爸騎偉士牌載我到鹽埕埔買的。之後唸書階段五福路大統、大立最熱鬧。當兵時大統火災後,漢神與三多崛起。三年前捷運通車後,巨蛋附近加上臨近農十六、美術館、高鐵、夜市與活動場地的優勢,現在成了高雄最夯的地點。屋頂要從美麗島附近搬來,我也嚇一跳http://www.roof-lounge.com/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巨蛋之後是那裡? 這可能比等老闆加薪還賺得多...
yellowfin wrote: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巨蛋之後是那裡? 這可能比等老闆加薪還賺得多... 知道的不會說,因為都惦惦在掃貨。 想起以前巨蛋那邊的房子真是便宜啊,當時前女友住那邊,還被家人認為是不是家裡有困難?怎麼住那麼偏僻
很多建設及政策都台北先推動的沒錯,因為台北人多, 所以才會遇到, 重北輕南沒錯, 但有時也是必要的,畢竟其他縣市無立即的需求, 不過平衡北中南都市發展仍是必要的,不過並不是台北停下來等其他縣市高雄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地方, 這是生活在台北永遠無法體會的感覺,但常看到戰南北的文章, 沒有人願意客觀正視自己本身的環境優缺,只要被人說不好就急於否認, 其實各有各的優點與缺點,不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也不好, 去砰擊或輕視別人也不好,就事論事, 別把無論的自尊與心理因素帶入, 就不會戰南北了。我因為工作上來台北工作, 沒辦法, 畢業前打開104在南部沒幾個相關的公司,即使有也沒什麼令人心動的公司 但自己從小在高雄生長, 生活還是較喜歡高雄一點, 這是習慣的問題, 不是哪裡好哪裡壞的問題,目前在台北置產, 但未來規劃是等房貸差不多了也會去高雄置產,在經濟無虞的情況下我還是會搬回高雄半退休的
johnny7410 wrote:你把"繁榮"跟"漲"搞混了你第一篇講的是"房價漲"而第二篇卻是說"繁榮" 我想...會繁榮的地區...應該能跟漲...有連結.難不成有看過...在沒有特殊因素下(SARS....etc)一直繁榮,卻一直跌嗎?(我前一篇是寫"至少保值"和"往上"的機會)人潮=錢潮,人口進駐,自然供需就會決定市場行情但會漲的區塊,可不一定...一定要很繁榮...巨蛋商圈有漲很多嘛!過去巨蛋對面的那一排...20層樓以上的10年大樓現在的二手價,也不過是當時新成屋的入手價....只是回到原本88~90年時的入手價.現在裕誠路上的店面...在當時新屋入手價就已經是2500w了...現在...也只不過補回來吧了...(當然現在2500w沒人想賣了)但現在的新成屋,主要是土地成本高,原物料高...所以開價都很高...坦白說...我個人不建議購買...新成屋...被套牢機會太大.可以選擇附近優質的中古大樓...自住或出租...應該都蠻適合的...(10~13萬/p...真的有貴嗎?)小弟有幸,除了三多商圈沒住過外...兒時的鹽埕...讀書時的五福路...高中時的新興市場(中山圓環)在跟隨父母無所定所之下...都曾待過(我不是好野人...當是都是租屋)退伍後...KK Disco在現在的凹子底...可是出了名的.當時...一星期至少要去2次瘋狂一下的~(有去過的...應該都很懷念吧)所以..真的是有幸讓我參這些商圈
Bailysu wrote:煉油廠現址先搬去後勁... 的確...後勁溪後(高雄大學)往北及東連結橋頭新市鎮...這一塊重劃區,遼闊方正....加上又在貫徹南北的主要道路旁.的確有著當時凹子底的感覺...其實最大的養地及炒地皮...是政府...尤其高雄財政問題...就算要遷移,不會遷到他現在手上最值錢的地段.(拿來拍賣不是更好,先撈一筆才有錢蓋新的...)後勁溪以北...我想中油廠址是個關鍵...若真能履行104年遷移的約定...我個人也覺得有機會是下一個繁榮區
yellowfin wrote:2011-02-16...(恕刪) 呵呵呵...希望有屋頂的加入...能把那塊地的命運扭轉一下..我剛才連過去一看,還在想是那呢...原來就是以前口福小攤位時期旁的那地方...那地...怎麼說,開什麼,倒什麼...前一個牛排店最誇張...只是在試賣還沒開張,就收攤了...我跟老婆都嚇了一跳...還沒去試吃耶,怎麼收了~立文路就那一塊最弱了...晚上好暗喔...看看屋頂...能不能把那一區塊給活絡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