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合併後包含原高雄縣地區,某些地段即使不炒房也會漲價,某些地段即使炒房也是炒不起來,跟台北地區比,高雄地區的炒房風險比台北或北部地區大多了,先不論房子有沒有漲價空間,能保值已經算不錯了,現在高雄地區年輕人買新房自住的大都是靠父母或家裡贊助,即使靠自己的也是買20年以上的中古屋,如果高雄房市如此看好的話,為何空屋率依舊那麼高。

鱷梨那 wrote:
今天看到三民區某電線桿的售屋廣告(這幾天剛貼上的),10年的2房,含共設、車位約29坪,要賣538萬。這是我有在follow的一棟大樓,同一間房,上個月在某小牌房仲網開價490幾萬,不到500萬。

這就是所謂賣不掉,加價繼續賣嗎?


這樣子我就覺得我家樓下請房仲開價是不是有點離譜了
20年電梯公寓,含車位30坪,三房(一大兩小),喊到550萬...
apachi64d wrote:
高雄合併後包含原高雄...(恕刪)


其他條件不說,光看銀行承貸轉趨保守,就看到房價反轉的曙光。
近來看屋,房仲已經開始會問自備款了。以前都不會,一副超貸也沒差的模樣。但如今不同了!
銀行的態度對房價,一向有很高的影響。

這些臭銀行,我等你這麼久,你總算知道如何讓房市及房貸健康。
不過遲來總比不來好。

五大行庫已經轉為保守,民營銀行一一跟進中。

堅守7成還不夠。
希望能降到5成。

yu0556 wrote:
其他條件不說,光看銀...(恕刪)


如果自備款真的要五成,
那究竟影響到自住客還是投資客比較多?

流浪旅人 wrote:
如果自備款真的要五成...(恕刪)

影響建商較多.
流浪旅人 wrote:
如果自備款真的要五成...(恕刪)


若只比較自住與投資客,影響投資客較多。

您想,貸款高則月繳高,能每月還很多錢的人,沒辦法先存一大筆嗎?
若無法先存一筆,就別吹牛說還款能力多強。
降低核貸成數,能讓自住者量力而為,也減少銀行呆帳。

投資客就不同了。
貸9成的時代,拿一億可以炒10億,甚至以前透過技術合約,拿一億可炒房數十億。
另一些穩扎穩打拿現金玩的,對房市沒什麼影響。
就是那些槓桿玩很大的才會影響房價地價。
現時,銀行轉保守,一定有影響。

還不夠,7成還不夠保守。
應該醫師法官校長……以外,非高且固定收入者,只貸5成(除非超低總價)。

yu0556 wrote:
若只比較自住與投資客...(恕刪)

說實在的,
我比較希望立法規定買房子要付現,
這樣或許花在房子上的錢會少些,日子會好過點.
誠可 wrote:
高雄市車站附近一堆貼...(恕刪)


就連我在網路上看各大房仲網的,也是有一堆從我2年前看房開始,一直到現在他還在.
我朋友當年窄巷透天賣投資客250,投資客裝修後開四百多,到現在四五年過了還空著,倒是漲到近600.
他們賺飽了沒在怕啊.
他投資10件,卡住一兩件根本沒差,這一兩件卡了三年的時候,其他8件根本輪了兩番賺了16件了,甚至更多.

若說購屋者要跟投資客比撐,要角力,購屋者根本不是投資客跟建商的對手.
誰才能打敗投資客?唯有其他投資客!

當銀行跟政府態度有改變時,若造成其中幾個賺不夠飽或卡住太多的必須先逃命,才會拉倒其他的.

目前看到反轉的曙光,來自於銀行態度的改變.
若指望自住者縮手,是靠不住的.
全世界富豪以房地產業居多可見投資房產絕對有利可圖
可是高雄目前的狀況可能已經不是在地本身的供需來決定了
因此沒有所謂的太貴或者是還能漲幾年 因為熱錢進出台灣已到了白熱化
想進來的熱錢相信已經都到位了 何時獲利出場不知
而美元量化寬鬆也已告一段落 您看美元新台幣匯率才剛剛要開始反映
人民幣需求增加造成與新台幣利差持續擴大
熱錢一旦流出... 這些都會使台幣升息壓力漸增
然而熱錢回流美國一旦成形 趨勢可能就不會是短時間了 那後市....
因此在這裡舉幾年前買多少現在賣獲利多少都沒意義了
因為房市連續幾年都走多頭大家都知道
分析潛在需求也沒意義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投資客口袋有多深
用這幾年的經驗來分析往後幾年也是這樣若可行 買股票就不會有人套牢了
買來自住就沒差的論調也等同於上一行
買進持有期間一定有漲有跌 若臨時要處分 會發生損益 怎會沒差
至於高雄房地產現在是否太貴 我只能說很多還沒買房的年輕朋友們真是生不逢時
若早生個10年就....




yu0556 wrote:
就連我在網路上看各大...(恕刪)


已經看好幾年房子的人真的很可惜錯過低價起漲
若接下來高雄房市真的下修三成
不知道你們還真敢買嗎
原本30--20
20初的--15
應該還是不符合你們理想吧
若還要下修更多 那就等到下一波起漲點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