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11分
文章編號:14736347
將工業大腳伸入花蓮
水泥廠、電廠的土地是原住民的
政府用了一些"方法"拐騙到手
台灣生產大量的水泥
因為有大量的石灰岩地型
但生產的水泥有許多是用在錯誤的地方
臺灣島的整個海岸線
幾乎全被消波塊給封起來
還有大量的山林裡的"水土整治"
高雄半屏山及柴山
民間NGO團體希望以自然公園的模式保留最自然的風貌
但也允許保留一些空間給原有土地者一些商業開發的利益
但
惡質產業的一方不認為這樣能滿足
政府的都更也不敢太"理想化"
所以市民就必須活在這一切的不確定中
那天會被偷渡成功?
很難說
其實生活環境好
地價就會上漲
區域的住民會蒙利
但對擁有大片廠區的資方而言
他希望的是最大的商業開發利益
問題是越高密度的商業開發對原有居民而言是一種很大的環境負荷
廠方不願把總體利益的最大為立場
而是以自身的最大利益為考量
其中還有一個弔詭的
廠區是原料進來生產的土地
礦區原料則是來自市民的老本~土地、植被、空氣、水源、美好不必花錢的自然環境
這些要拱手讓開礦的人炸取謀私利...?
這一來一往的房地價格折損
誰的算磐精準呢?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