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89256 wrote:
高雄就這麼點大,有兩...(恕刪)

50年後就統一了,
不用分區
新灣區是不可多得的一個地方
這裡當然不是一般住宅區,而是高級住宅區
自由經濟示範區,未來是高雄的曼哈坦
至於北高雄,交通擁擠、人多擁擠
大多是小吃、餐廳,公園
北高雄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幾百戶的住宅
人口密度也太高了
農十六那整各區域規劃真的很不錯,主要是整齊.綠化高,整體的居民素質較一致,
但比較不能接受的是太多高樓大廈,等整各區域蓋滿起來,壓迫感真的很大.
小弟也算是住的起,但真的不會考慮這各區域,
有也會考慮文化中心附近的建案。
jovis12 wrote:
新灣區是不可多得的一...(恕刪)


說31期像河堤還比較有道理,
新彎區就是一個很標準的商業區(較偏商業的住商混合區),
有許多重大建設在,若是發展起來相對一般老透天為主的商圈更不容易沒落,
但因區內住宅建地主要均為一般建蔽率、容積率可最大化的商四、商五用地,
未來區內透天慢慢改建成大樓,整體市容及擁擠感甚至會更遜於北三民

全國重劃區很多,
但住商高度混合超過十年發展後,大多市容越來越像傳統舊市區,
包含傳統市區在內,較偏商業的住商混合區低價住宅選擇極多,
只要低價住宅多、店租成本低,自然就會有人潮及商機

稱的上純高級住宅都審特定區,市容乾淨整齊又有多項重大公共及交通建設的,全台灣其實寥寥無幾,
最低標準是位於核心市區、生活機能佳、平均建蔽率低、全區嚴格禁止違建、周邊皆同質住宅、遠離嫌惡設施及嚴格禁止八大行業進入(一般住宅或一般商業用地仍不行),
其次則是特區都市計畫完整實行、建物實際退縮及棟距足夠且一致、街廓重劃方正,路面寬廣平整、綠地比高、明星學區、店招整齊、人行道整排植栽綠化、住商用地合理分配、全區電線電纜地下化、雨水與污水分流處理、空氣與水品質俱佳、醫療資源與休閒機能充足...等

做為老前鎮人,看到的只有公共建設是新的,
不得不認為你是故意在講反話

grand123 wrote:
農十六那整各區域規劃...(恕刪)


傳統市區換屋型建案多蓋在林蔭大道上主要價值就在於正面的永久棟距,
周遭建物若以透天或一般建地為主,未來改建為更高的大樓遮檔視野的不確定性反而更高,
大樓為主且違建全區管制的區域中後期都市發展已大致定型,
相對較容易選到不太會被擋且市景價值高的,
畢竟路寬20米以上的道路選擇多且區內8成左右的大樓是不超過15層的建案,
至於老透天或老公寓為主的區域到處都有雜亂的屋頂鐵皮屋、鐵窗外推等林林總總嚴重影響建物外觀的違建,市景價值相對很低

simca wrote:
我認同這位大大的觀點...(恕刪)

新灣區前身相關計畫參考,聽聽不同的聲音:

引述~

南都發聲:亞洲「新」灣區?
2014-1-13 21:46 作者:本報訊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李宇軒

港務低迷,高市府高喊「亞洲新灣區」,有何新意?市府公關刊物連載新地標能刺激經貿及文創,也將釋出重劃及開發的新土地。但如之前營運不彰的高捷、軟體科技園區及經貿園區,或短暫自我滿足的宜居城市及大黃鴨,那一項真正面對地方依賴中央工業開發土地的窘境?何者曾嚴肅正視舊灣區環境失控的污染問題?

舊灣區有許多備受爭議的新計畫,如大林蒲的國道七號、南星計畫、自經區及遊艇區。但市府一意孤行,漠視社會及環境惡化的問題。陳菊市長為了在舊有的國公營土地另覓開發處女地,甚至主張自由經濟示範區須納入亞洲新灣區。這意味著灣區在走回頭路。

受制中央與地方政治的張力,港市合一始終無解。1960年代國家建設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新灣區,但代價是加工及重工業污染,臨海如大林蒲聚落形同棄民。好不容易在高雄及中央變天時,前市長謝長廷想讓港灣被看見,喊出個「海洋首都」的策略,衝著台灣加入WTO及中央喊的亞太營運中心等脈絡,也曾力推「多功能經貿園區」、「軟體科技園區」、「高捷」及「自貿港區」等產業政策。但括弧內的新灣區,真有實際面對工業高雄的轉型問題嗎?

當地方今日要中央將自經區埋單新灣區,弔詭地見到拚經濟的「新」灣區,原來是正在實現港市合一的「南星計畫」!「南星計畫」原只是市府1980年代於舊灣區掩埋市區建築廢棄物,為了圍堤才陰錯陽差成了填海造陸,埋起台電及中鋼的爐石和飛灰。當時的市長吳敦義只想在那蓋機場,後繼的謝長廷市長更想改為觀光預定地。但陳菊市長大刀拆了紅毛港聚落後,2009年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藉風災清砂石,才重啟南星計畫,陸續迎來貨櫃中心的開發,市府獲得紅毛港文化園區經營權。雖「新」灣區迄今不斷見到藍海、悶燒廢輪胎、工業及醫療廢棄物等毒化海岸及空污的嚴重問題,市府仍照單全收國七、遊艇區及自經區等新計畫。

高市府不斷行銷新灣區局部的地標,意在虛飾舊灣區大規模的開發風險。放眼台灣,各地有不少類似的「新」灣區,像核四爭議未決的貢寮,台電日前花億元弄地方「特色新景點」,以搶救地方為名,實際就是粉飾一再被開發的核安問題。開發南星計畫「新」灣區就是凸顯高市府怠惰的產業轉型政策,毫無反思文化流失、社會排除、工業污染及資源循環利用法的垃圾鍊金術等問題。
(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

grand123 wrote:
農十六那整各區域規劃...(恕刪)

你的問題很好解

買第一排就好了
alumee wrote:
說31期像河堤還比較...(恕刪)


我認同這位大大的觀點

新灣區很多人都誤解政府規劃這一區的用意

到底是要做經商觀光還是要做住宅區

過十年後可以來看看
高市府捷運局長陳存永14日表示,春節後將辦理輕軌鋪軌工程,預計首列輕軌將在11月上線測試。
高雄市興建全國首列輕軌,第一階段工程長8.7公里,以沿高雄港的「亞洲新灣區」為主,經駁二特區到西子灣,可轉乘捷運橘線。
陳存永說,輕軌軌道在波蘭、捷克等地打造,已在運來高雄的海運上,捷運局預計在春節後辦理鋪軌工程,至於首列輕軌列車5節車廂也已經動工興建,捷運局設定今年11月要讓首列輕軌上路測試。
陳存永指出,輕軌工程在去年動工以來就展開臨港線鐵路的拆除、遷移管線和軌床開挖等,近來又拆遷愛河鐵路橋。
陳存永表示,第一期水岸輕軌有兩處要跨越河段,為確保橋墩安全,基樁要深入水域超過50公尺深,工程艱鉅。
為確保打樁工程不受汛期影響,捷運局將要求承包商加速施工,趕在汛期前完成打樁工程,以免延誤進度。至於輕軌電聯車共需要9列,捷運局將依工程進度需要,讓電聯車逐一運抵。2014/1/14

alumee wrote:
說31期像河堤還比較...(恕刪)


通篇廢文,新灣區的計畫範圍都在鹽埕、前金跟前鎮
南星計畫在小港林園兩者可以混為一談?
文中還不斷提地方建設中央買單,是想誤導啥?
頗呵
deepsummer wrote:
通篇廢文,新灣區的計...(恕刪)


引述的那篇不是我寫的,
他主要是翻舊灣區眾多計畫的舊帳來反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納入新灣區及國七等計畫,
選舉快到了,
自然會有些不同的聲音出現

deepsummer wrote:
通篇廢文,新灣區的計...(恕刪)


沒錯 選舉到了

高雄已經被白副騙這麼多年

大概都免疫了

再多幾篇也沒人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