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投資置產/移居,考慮的項目就各異其趣。光以移居來說,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經濟狀況、兒女年齡等因素不同,要思考的方向也差別很大。
簡單的說,台北是個資源高度集中,同時也是高度競爭的城市。資源的集中與高度競爭,帶來的都不會只有單方面的好處or壞處。
而高雄的各項宜居條件(氣候/交通/綠地/汙染/就業/醫療…),我認為在台灣都不是最佳,但組合起來,各方面都要顧到的話,均衡度卻不錯。至於不錯的程度,就要看各人對宜居條件的加權分配了。例如像樓主的狀況,就業問題影響不大,高雄的優勢就會增加。而北高的房價差異,對北部已有房產的人來說,賣掉後在高雄換屋,手頭還能留些現金,也是加分項目。
不過我猜,樓主形容自己是”台北人”時,大概少說了一個”市”字。樓主所描述的許多現象,把台北市擴展到雙北,其實就沒那麼糟。而樓主對高雄市的印象,我只能說,距離是可以增加一些美感的,而新鮮度也會是加分項目。光就樓主列的夜市這項來說,樓主把高雄的夜市差不多列舉完了,但樓主不妨同時列一下台北有哪些夜市,上次去又是多久以前了?
學齡前那六年扣掉的話,我在台北跟高雄,大概各住了17年,而且最近十年來,我住在北高的時間大概也是各半。這樓的問題,我想我的意見應該派得上用場。
cruiser58478 wrote:
其實樓主的問題,目的不同,考慮的因素就會大相逕庭。
創業/投資置產/移居,考慮的項目就各異其趣。光以移居來說,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經濟狀況、兒女年齡等因素不同,要思考的方向也差別很大。
簡單的說,台北是個資源高度集中,同時也是高度競爭的城市。資源的集中與高度競爭,帶來的都不會只有單方面的好處or壞處。
而高雄的各項宜居條件(氣候/交通/綠地/汙染/就業/醫療…),我認為在台灣都不是最佳,但組合起來,各方面都要顧到的話,均衡度卻不錯。至於不錯的程度,就要看各人對宜居條件的加權分配了。例如像樓主的狀況,就業問題影響不大,高雄的優勢就會增加。而北高的房價差異,對北部已有房產的人來說,賣掉後在高雄換屋,手頭還能留些現金,也是加分項目。
不過我猜,樓主形容自己是”台北人”時,大概少說了一個”市”字。樓主所描述的許多現象,把台北市擴展到雙北,其實就沒那麼糟。而樓主對高雄市的印象,我只能說,距離是可以增加一些美感的,而新鮮度也會是加分項目。光就樓主列的夜市這項來說,樓主把高雄的夜市差不多列舉完了,但樓主不妨同時列一下台北有哪些夜市,上次去又是多久以前了?
學齡前那六年扣掉的話,我在台北跟高雄,大概各住了17年,而且最近十年來,我住在北高的時間大概也是各半。這樓的問題,我想我的意見應該派得上用場。...(恕刪)
這位仁兄分析很客觀,我的ID是A開頭,還沒五都之前,通常會簡稱住北市or北縣,現在說住北市就沒頭沒腦了,到底是台北市or新北市,不論住台北市或新北市,現均稱雙北市,通稱台北人,刻意冠上”市”,說起來不順暢,很少人會講我是台北市人,我是新北市人
台北市的夜市,包含新北市夜市都去過,如……三重三和,永和樂華,中和南勢角,板橋南雅,新莊夜市
唯一沒去過是北投夜市,對了,還有輔大花園夜市
我本身還滿愛逛夜市,雖然逛夜市滿無聊
最近逛過新北夜市為……南勢角夜市上個月去過,永和樂華去年冬天去過,其他很久沒去了
上述列舉新北市幾個大夜市,個人最不喜的是板橋南雅夜市,那夜市中南部人去了大多敬謝不敏,原因不在此多說
新莊夜市規模很小,人潮不多,嚴格講起來不算是個夜市,如同高雄苓雅夜市
規模最大應該是南勢角夜市,其次三重三和,永和樂華
台北市夜市,士林夜市如同六合夜市,觀光客居多,買水果最好問清楚價錢,饒河夜市,通化臨江夜市屬性相近,饒河土地公廟內,那家油飯,不勾芡麵線非常聞名,台北人若不知這家那就台北住假的,如同阿宗麵線知名度,觀光客聞名朝聖,其實不怎麼樣
較古早味夜市,如廣州華西街夜市,延平北三夜市,寧夏夜市
學生夜市如之前爭議風波不斷的師大夜市,景美夜市
觀光客夜市如士林夜市
台北市在地比較會逛,如饒河,通化臨江,畢竟在市中心嘛
嚴格講起來,台北這些夜市規模,要跟台中逢甲,台南花園規模比較起來差多了
我在夜市很少買東西,吃小吃居多
較常去寧夏夜市,饒河夜市,廣州街夜市,遼寧街夜市,士林夜市偶爾還是會去
畢竟捷運方便嘛,劍潭站就到了
應該說台北市目前各夜市坐捷運就都能到了
辦公商圈的四平街夜市,那家豬腳店很不錯,各家小吃店都不便宜
景美夜市那家排隊油飯跟麵線也不遑多讓
倒是高雄的夜市走四方型味道,北高雄為瑞豐著名
南高雄歷史不久的金鑽 凱旋 人潮少得可憐,不過東西很便宜,凱旋那木瓜牛奶一杯才20元
六合,高雄在地人很少逛
參考我之前發一篇文,台北各大夜市美食
http://www.mobile01.com/waypointtopicdetail.php?f=189&t=3592993
好像離題了

Taroko168 wrote:
您的學經歷真特別,...(恕刪)
其實五都我都住過一陣子(最少兩年)。
高雄的冬天,確實是最宜人的。很奇怪,就連同為熱帶地區的台南,冬天都還可以冷到凍死虱目魚,高雄的冬天卻很少有冷到受不了的感覺,冬天怕冷,高雄是避寒的好地方,注意住所別選無遮蔽的高樓層就好。不過要論全年的氣候舒適度,我會比較推台中。
經濟活動部分,其實廿年來高雄是一直在衰退的,這點對年輕人很不利,雖然相對房價並不高(這幾年也漲上去了),但薪資水準也差中北部一截,而且對培養競爭力不利。我其實建議年輕人多出去闖闖,其實就連台北,要跟鄰近國家各大城相比,也不算很競爭了。歷練了幾年,眼界跟能力有了底,要繼續力爭上游,還是急流勇退回鄉,選擇的自主權是在自己手上。
交通部分,高雄大眾運輸大概跟台中差不多吧!台中公車運輸較方便,但高雄有捷運,一來一往剛好打平。但高雄還是建議要有自己的交通工具。高雄得天獨厚,晴天特多,冬天又不冷,騎機車最方便。至於汽車,大概就適合跨縣市的旅程吧!因為高雄缺乏東西向與南北向的交通動脈,只能依靠國道一號跟國道十號,這兩條道路一天裡塞車的時間比不塞車要長。幾條南北主要幹道號誌與標線規劃也不佳,開車只能在市區慢慢等紅綠燈跟閃左右轉車,市區開車比騎機車慢一截。不過尖峰時間拜道路筆直之賜,市區交通還比台中好一些,跟台北比更是順暢了。
空氣汙染部分,高雄是真的不好,汽機車廢氣汙染其實台北是最嚴重的,但高雄南北都有工業區,開車經過楠梓或林園,打開車窗就可以體驗到了。加上水質也不佳,加水站的密度之高,全台之冠,這點其實五都中,高雄要算後段班。
至於育樂部分,其實雙北加起來,是勝過合併後的大高雄市的。不過同一個地點住久了,大概有些當地景點都提不起興趣去了。台北人大概很少會想去國父紀念館或非花季的陽明山吧!我相信高雄人也不太會沒事常跑澄清湖或壽山。墾丁可以算高雄的後花園,車程不到兩小時,我平均一年去一次,這點是優勢,五都中只有台北有北濱可以相比,而且全年裡適合玩水的日子墾丁大勝。但往山區去的話,台中有清境中橫,高雄的茂林藤枝,比起來略遜一籌。
拉拉雜雜講了一堆,還是那句老話,高雄優缺點都不少,各項目少有頂尖,但也缺點也不太嚴重。是否宜居,要看個人狀況而定。不然像埔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前幾年那位日本老先生還不是對滿地狗屎的這個缺點很受不了,原本的移居計畫都取消掉了。
Taroko168 wrote:
您的學經歷真特別,念...(恕刪)
同意很多台北人其實對高雄不了解,很多還都停留在n年前對高雄的印象....說起來一大堆。 有些人不知道是心理陰暗還是 真的對高雄的不了解,有意無意的將高雄缺點放大,優點故意忽略....就以高雄靠海(海景,海岸活動;海邊遊樂...),而且海就在市中心,這總體對一個城市是很大加分,但是在做對比時大都有意無意忽略高雄的一些優點....放大缺點....種種.....數不勝數....
就以平常老百姓的交通來說:常常聽台北比較好,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個人覺得高雄比台北就算不是大勝,至少也是中勝~
陸地交通:
腳踏車:高雄勝,高雄路大條,車少,人行道也寬廣,有針對腳踏車車道,多次得到腳踏車友善城市奬項。重點是有美麗寬廣的天際缐,不像台北好像快窒息的感覺....
摩托車:高雄勝,路直又大條,好騎,舊市區北高到南高,一條中華路通到底,車少馬路寬,好停車。某些時候,在高雄騎摩托車,市中心,整條馬路都沒什麼車,陽光灑下,搭配路2旁美麗風景,也是一種享受....
汽車:這個不用講,高雄大勝。路大條又直,車子少,好開,光是好停車就比台北好太多了。有時候,市區馬路上還沒有什麼車,午後陽光下,搭配路上花草樹木,河海岸景觀,天際缐,也是很舒服。在台北開車,就算你是郭董,台北市政府也不可以把馬路凈空給你開,旁邊儘是老舊高樓大廈,沒什麼天際線...
公車:台北勝,原因路線班次密集,等待時間短,轉乘也較方便。高雄坐公車的人少,有位置坐的可能性較大。
捷運:如果以路線班次密集度而言,台北勝。如果以美觀舒適度而言則是高雄勝。高雄一些捷運站蓋得頗有特色,也得到一些國際評比肯定。乘坐的舒適度與素養,則高雄捷運好像乘客素質高一點。我2邊捷運都不常搭,有少數幾次坐高捷,很意外給我一種安祥和平的感覺。台北則較忽忙功利的感覺。
海運方面,高雄臨海,且就在市中心,搭船很方便。
空運方面,高雄機場也算在市中心,捷運有停。一般市民,不管什麼交通工具,應該半小時,最晚一小時可以到。
綜合以上,我覺得對一般人,高雄交通運輸比台北方便舒服,每個人都可以使用他自己覺得方便的交通工具,而且大多數是1-20分鐘,半小時之內搞定,包括上班。光是馬路直又大條,好開,好停車,寬闊天際缐就比台北好很多。當然你如果堅持一定要跟人擠公車,擠捷運,那可能台北班次是比較密集。
我在台北的一些同學當兵朋友,平均收入是比高雄多,但我真的不認為他們大部分的人居住生活品質有多好。花同樣的錢,高雄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品質....。台北也有一些高雄沒有的,像故宮,國父紀念館...等等,可是那些在人的一生,會去幾次呢? 與每個人每日息息相關的還是居家生活環境,上班交通,柴米油鹽吧!。幾天前看到一則報導,台北是六都中,人最憂鬱的城市,是吃抗憂鬱藥人囗最多的,好像台中次之.......
cruiser58478 wrote:
其實五都我都住過一陣子(最少兩年)。
高雄的冬天,確實是最宜人的。
高雄的氣候確實是吸引我之一,冬季即使冷氣團來襲,高雄的冷相較於台北,溫暖多了,台北市盆地的夏天,相較於高雄港都的夏天,高雄至少有海風吹進都市,感受不如台北市的酷熱難耐
尤其冬春季,北高氣候差異之大,當台北遇到濕冷,曬衣服枕頭棉被就不如高雄方便了,烘衣機,除濕機賣最好是宜蘭,其次基隆台北,因此烘衣,除濕這二種機在高雄是冷門家電,銷售奇差無比,由此可見高雄天氣多麼理想(雖然即將停五供二)
經濟方面也別把台北過於理想化了,就業市場與薪資水平,首都雖全台最高,但食衣住消費卻也全台最高,那就打平了,在台北市一個月賺不到30K的上班族大有人在,何況現為低薪時代,前郝市長不也說過(低薪是國恥)
台北好處是世貿展覽多,大眾交通運輸發達,夜生活多采多姿,夜店,酒店,錢櫃KTV,每到週末人潮絡繹不絕,想要high,荷包也要夠深,不過那些地方都不是我的菜,況且我也不常看世貿展覽
以金融業而言,大多高雄人從事金融業得先在台北累積到一定資歷後,才有機會申調回高雄服務,畢竟台北市區內的銀行比7-11還多,三五步就一家
育樂方面見仁見智,看個人需求吧,台北市的電影院全台最貴,愛運動健身游泳打球,那是台北市之福,各行政區都有運動中心
若愛洗三溫暖,高雄是沒有像樣的三溫暖,台北則是相反且多家
愛騎自行車在台北是天堂,淡水河基隆河的河濱公園自行車道很長,騎到爽為止,UBike雖發達,但也造就亂象,走在人行道易遭自行車危害
許多台北人將台北的空氣品質理想化,卻將高雄的空氣妖魔化,全台汽機車密度最高所排放廢棄量+盆地都市效應,怎麼空氣好得起來?高雄若不住在楠梓及林園,從左營到前鎮這區域其實還好
高雄上下班尖峰時間,汽機車通行相較台北是好太多了,倒是缺乏快速道路,這是先天地理關係,畢竟高雄不像台北有河堤能蓋高架道路,但話說回來,我認為那太多高架快速道路也造成都市景觀不良
至於你提到東北角吧!?還是北海岸?那跟恆春半島的海洋各景點差遠了,光屏東海生館就讓台北流口水了,水底寮往墾丁南下不遠處,一家枋山海洋沙灘咖啡,在北部海岸哪裡找這種地方?你要知道假日的東北角與北海岸人潮一堆,看看三芝的淺水灣,就知道台北人多麼渴望海洋美景(相較港都海洋,看海容易多了)北海岸回台北市區過了登輝大道後,卻是惡夢開始,竹圍關渡的台2線,塞車之可怕天天上演
話說一樓連結文25樓,我所提到北高綠地公園,我確實沒將台北市所有公園綠地一一列出,就遭受網民批評我對台北不熟了,
舉例台北人住大安區信義區,會特地跑青年公園嗎?住文山區會去內湖大湖公園嗎?台北市市中心有多少的公園綠地?其實少得可憐,位於淡水基隆河的河濱公園是利用河堤之便,那種的公園沒什麼好提的(如果河水清澈不臭)若不騎自行車,若不中秋烤肉,捫心自問,有多少台北市民會跑去河濱公園,光是上廁所就夢魘了,也許台北市所有的公園綠地面積大於高雄,但高雄市公園綠地的則是分佈較平均,也較實用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不也快完工了?高雄也有如中正紀念堂旁邊的國家藝術中心等級,政府幾十年來重北輕南,這些年有在均衡改善,目前改制為六都,未來前景,高雄滿有前瞻性的
喜歡住哪裡,見仁見智,端看個人需求,北高各有優缺
若愛運動設施完善,愛跑夜店,愛認識OL泡妞,愛夜生活,愛看世貿展覽,愛大眾運輸發達,荷包夠深花錢不手軟……等等之類,那麼台北市絕對是最好居住之地
在高雄這段時間,說實話,大多時候也都是用機車、汽車代步,因為捷運不過就二條線,公車系統也相當不友善,但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要到一些捷運有設站的商圈景點,例如漢神巨蛋附近,或是駁二特區,慢慢會考慮坐捷運,因為機車越來越難停,商圈景點也設在捷運出口方便性高,但因為捷運與公車系統的配搭其實還沒有很完善,高雄人還是習慣自己騎車。
可是其實高雄原來熱鬧的市區並不大,騎車30-40分鐘就可以到所有的地方,我想這也是高雄人喜歡騎車的原因,因為真的很方便,但我想如果捷運與公車系統漸漸方便,或許高雄人會改變習慣(哈哈,我想這又會引起另外的討論,關於捷運搭乘人數不多,是否有擴建的必要?)。
至於上下班塞車問題,我自己經歷台北建造捷運時那種交通黑暗期,對我來說,比起當時的台北,高雄基本上是不太塞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