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很多人在批評高雄捷運、輕軌等等這些造福民眾的基礎交通設施

s6210603 wrote:
淡水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新店線.環狀線.萬大樹林線以及再加上機場捷運
7條耶
這7條 你確定每條都運量非常高?

淡水信義線(紅線)每天進出人次超過百萬,
用一進一出除以二計算,每天運量超過50萬人次。

板南線(藍線)每天進出人次也超過百萬,
推估運量50萬人次。

新店線(綠線)進出人次約39萬,
推估運量約為20萬人次,要注意這不含松山線
因為松山線10月還沒通車,還沒有統計資料。

中和新蘆線(橘線)進出人次約67萬人,
推估每日運量33萬人以上。

內湖文山線(棕線)進出人次約42萬人,
推估每日運量為21萬人次。

已通車五線,任何一線的運量都超過全高雄捷運系統,
至於施工中的路線,沒通車都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坐。
※ 資料來源:臺北市公共運輸處

lulalla wrote:
淡水信義線(紅線)每...(恕刪)


我有個疑問
北捷應也有一些是使用率較低的車站 也就是乘客數較少的
高捷就.......糖廠跟青埔吧 蚊子站
系統問題重複發文了,自刪
系統問題重複發文了,自刪
s6210603 wrote:
我有個疑問
北捷應也有一些是使用率較低的車站 也就是乘客數較少的
高捷就.......糖廠跟青埔吧 蚊子站

台北捷運進出人次最低的捷運車站是南港軟體園區,
以前都在跟高捷青埔、橋頭糖廠搶爐主,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出人次數開始穩定上升,
因為旁邊的一些房屋開始完工了。
今年中信金控總部遷入南港,運量回不去囉,
現在日進出人次都逼近3000了。

台北捷運倒數第二名通常是小碧潭或萬芳社區,
這兩個站大概都是4000人上下。

用一進一出概念去除以二,
所以說南港軟體園區站每天大約有1400人使用,
小碧潭與萬芳社區大約有2000人使用。

lulalla wrote:
台北捷運進出人次最低...(恕刪)


主要北捷沿線周邊能吸引人投資

但高捷光那橋頭新市鎮 我就:.............
s6210603 wrote:
主要北捷沿線周邊能吸...(恕刪)


你誤會有點深喔。台北MRT的規劃並不是射箭劃靶(先建設再求發展)。
行經的地點都是發展起來的,而不是刻意設站要讓那裡發展。
如果你要用建築物的新舊來區分的話。那就是促進當地都更跟閒置地產的變更。
每一個路線,站點的規劃,都是那裡有足夠的『人口』。

雙北市面積23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70萬
並沒有刻意去將都會區特別篩選出來。基本上去除林口,八里,淡水,瑞芳區、深坑區、石碇區、坪林區、三芝區、石門區、八里區、平溪區、雙溪區、貢寮區、金山區、萬里區、烏來區....等等等區。
面積會大去一半以上。人口數卻會仍然突破500萬。
常駐(本國)人口應該是超過800萬。不含外籍人士。
我沒按比例去算,不過我的一個小小的研發課而已,不到20人。
11/29那天不回家投票的就過1/2,有五個高雄市民,2個宜蘭縣民
不用詳細的形容這常駐人口這是高雄的幾倍了吧?

你在想想,每天這八百萬人要上班,上學,上市場...等等等等。
如果都沒有使用便捷的大眾交通工具。一人一台motorcycle好了。
每天要產生多少廢氣?
OK,我們不提環保。八百萬人,每個人都在趕8點上班。
路上是不是會塞滿車子?(事實上路上現在確實還是塞滿車子啦,哈哈。要沒捷運跟公車會更塞)

還是一句話,使用率。
我想要是發展一個新市鎮。備其一些比較便捷的公共建設來吸引人口進居這是可以令人接受的。
要建設軌道交通也行,反正人口還沒到達一定的程度之前就是減班行駛。
要像台北這樣延甸多年,然後一起用就是塞滿的例子算是很少了。
畢竟這世上要找到跟我們這樣阿Q的民族實在不多。

但...高雄是新市鎮嗎?就不提人口流失ing這痛腳了。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你誤會有點深喔。台北...(恕刪)

其實還要加上基隆~
但有個問題
你是不是認為捷運都只蓋在台北就可了阿~~

聽說台南要蓋輕軌 閣下有何看法

高雄市輕軌確定蓋下去 無法挽回了~~
以便民的方向來說,絕對是造福民眾的
不過高雄人口真的沒有像台北那麼多
設的站對一些人來說也不是那麼方便
所以捷運才會空蕩蕩的,真的有點浪費
城市的建設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高雄的未來會如何? 很多人看壞,但是我個人樂觀看待.......

zeus lu wrote:
城市的建設是一點一滴...(恕刪)


通常看壞的人都是這幾年沒買房子的人,
或者在更早之前沒有先買好房子的人,
那種不平衡的感覺,不能釋懷的情緒無處發洩,
只好利用mobile痛快的看衰高雄的未來~
人口密度過高的台灣,
我們樂見高雄這座城市的實際居住人口比例是恰當的,
幸福城市、幸福家園、來自於不擁擠又高水準的生活品質。
交通建設當然是基本要件,
捷運長期而言絕對是好事,
更完整的交通網絡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