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又向清新空氣及不淹水邁進了一小步.....

每塊土地的本質及條件不同
但如果地方居民沒有認清真實
就被片面的說詞牽著鼻子走

一個區域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田地菜園
這樣的重劃你不會看到高額容積給你
重新都計比較會以"生活"的實質需求規劃
裡面會配套學校、公園、小部分商業區、低容積住宅區...
規劃得好不好是一回事
只要不要偷降公告現值,再強制徵收、雙手奉送給財團就好(一些地方政府專搞這種遊戲)
到時要地要錢有原本的眾多地主自己決定,高雄也許多區域如此

為何原本的高污染產業用地要讓他變成強度利用的商業、特商區
這些土地幾乎都在一個人手上
只要有超額利益,計劃馬上能實現
這是社會公平性的問題
一樣的重劃
弱者土地與有背景的財團是兩款差異

新的都設掌握在市府都計委員手上
虛設了一個審委會來審,但也沒能改變什麼
也沒有能給我們一個合理的生活環境
他們也沒黑箱
就明著做不怎麼高明的決定

如果地方居民有頭腦
知道臨近區域怎樣的改變發展具長遠視野
而不是短期的商業利益
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有點好的策略
才是推動改變的力量
如果只要改變就好
或是人家拿出啥鳥計劃就低頭照辦
等未來發現人家賺飽了
為何你還等不到掉下來的渣
沒事一堆人車擠在一起生活
離你卑微的"清新空氣"、"不淹水"根本是兩回事時
你才知是自己默許下的結果

要台灣人跟國外一些看清資本本質的市民相比
我想還有一段很長的"學習過程"
或許人家是富裕過了,看清了富有該如何生活
而我們還處在剛離開"開發中"國家的階段
每天只說拼經濟
卻一直在拼特定少數人的經濟
早在廠區要停採之前
就有了讓土地休養生息的議論
希望回歸社區一個清淨的生活
工業區土地的再利用方案很多
但以低強度應用為主
但廠商早已算好要賣地求榮
把土地最後的價值掏盡
高容積、高密度的設計把利益全歸私己
所以放任"偷兒"夜半進入廠區把產業設施能搬、能推、能滾的慢慢拿走變賣
就是不讓產業地景留下完整面貌

國外的作法上
政府根本很少出資,只編列極少的預算支持民間自發動腦
民間的組織異常有公信力地計劃、設計對地方居民生活友好的提案
引進眾多小經濟體
不是短視地找一個大財團來接收所有剩餘價值
高雄許多這樣的區域更新
但炒短線的作為就是極少數人主導
廣大的市民自認無能發聲
就算發聲也被"策略性消音"

這裡面其實是公民素質及對自己生活願景的展現
希望的是自己的社區生活自己創造
而不是歹命接受別人的掠奪

我們政府可以很輕意的掠奪小民的生養土地
說是"為公眾利益"
但為何對財團的囂張卻卑躬屈膝,他們說了政府想辦法照辦
地方的居民被霸凌了還自認會跟著賺上一輪
夢醒才是悲涼的一刻
地方民意決定了地方的智力
能看清的雖沒多少
但5%是一個改變的開始
現在大概2%吧,快了
masaei99 wrote:
每塊土地的本質及條件...(恕刪)

老實說,這個大型都更計畫若照現狀發展,絕對是朝清新空氣和不淹水退一大步。

要清新空氣,依空汙法要求台泥停工就成了。
要不淹水,依環境保護法要求台泥作好水土保持。
這些合法的手段不執行,迂迴搞出個發展計畫,真正目的是甚麼?值得大家深思。
kuoyuan1 wrote:
要清新空氣,依空汙法要求台泥停工就成了。
要不淹水,依環境保護法要求台泥作好水土保持。
.(恕刪)


無不敬之意
如果這麼簡單
全台沒有污染空氣的地方
全台也沒有淹水的地方

法律強度不夠是一個原因
太強又說是反商
執法不嚴又是一個原因
這些都是長期爭執的問題點
不管誰當總統都沒那麼容易改變
連世界首善-美國還不是一樣(有看過永不妥協嗎?)

唱高調真的很容易
放下身段解決問題比較難
多少重劃區的公園、公設是用住5跟商4交換來的
我也不滿意
但目前就是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不然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嗎
或許有
不過要拖非常久
反正大部份人都不是當地居民

johnny7410 wrote:
無不敬之意如果這麼簡...(恕刪)


別人說話都是高調
你說話都是"俊傑"?

沒有人指出不合理處
大家就都認為這是常態、這都平常、這總有一天會變美好...
會認為無法改變的人就是被改變的人
一時無法解決是因為大多數人不認清真相
不識真相
庸碌過日子
想知道真相,想方法、用時間來解決的人
才會有改變的一天
就算慢慢變也比攤在那裡好

一直想堵別人的嘴
還不如舉出對照組的說法
證明這所有開發的本質是多麼美妙來得有誠意

大家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問題總是被蒙蔽的人民我不知亮在那裡
就像有良知的政客
總是被謊言包圍
他會做出對的決策嗎?
所以, 以後對抗空污, 淹水的最佳解決方案就是..

把空地蓋成住宅..

這是台泥推的規劃畫吧? 因為計畫裡封面的底下是印台泥, 公開展覽後可能就變更使用囉~~

提醒你如果你那麼猛的話, 台泥長久在這裡, 不管你喜不喜歡, 影響更多當地居民的生活, 應該找人來脫一下,不是嗎? 台泥應該非常急於把他們長久以來在地方的歷史抹去, 全計畫書只有對使用分區有詳細說明, 只對業主未來可蓋住宅的部份有保障, 其他的好聽的字句都沒有劃押唷..

什麼生態啦, 車站商圈, 保留建物啊..都是修飾文件用的, 沒有實際要求唷, 你說以後會不會有? 高雄現在應該很缺住宅區吧, 幹嘛急著蓋住宅? 也不留點給以後的財源。

馬路還有管線應該會先好吧, 那可以租給人家作夜市用地可能不賴, 不然, 用來當飆仔夜遊, 情侶談判的地方也不賴..

反正我們怎麼說也不會改變什麼, 不過你們什麼都懂, 好厲害, 但有大型規劃時就只會拍手, 都沒有意見..怪怪..
我們是傘兵, 被包圍是意料中的事....老喬..
masaei99 wrote:
別人說話都是高調
你說話都是"俊傑"?
..(恕刪)


別人說話都是"沒腦"
你說話就是"有腦"?
怎麼有人還是一直搞不清楚
一直在"為什麼要開發為住宅區"、"高雄住宅區很缺嗎"等問題打轉
地大部份是台泥的
講白一點
他要怎樣規劃他家的地,旁人含市府都無法置喙
頂多只能審查跟準不準許
選項只有
1.繼續運作混擬土賺錢,罰單來就繳錢,繼續污染當地(這幾10年就是這樣)
2.土地重劃,把計畫送到市府,市府準就做,不準就回到選項1

當然也不是計劃送來就準
還是要經過比版上大部份人都專業的專家學者審核
過程一定有爭執
在公益設施跟私人利益之間拔河
總是必須在現實中妥協
如果堅持不準開發為住宅區跟商業區
那台泥就把計劃撤回
還是回到他的老本行
繼續污染,繼續野狗雜草橫生

市府堅持不放行也可以
像大大這種衛道人士鐵定會拍手叫好
至於當地人嘛
反正這10多年都是這樣過來了
再多等幾年也沒差啦~





masaei99 wrote:
基本上這很不合理

當數十年的污染環境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之餘
還能工業區就地變成高容積住宅區、商業區用地


我看了一下細部規劃
土地開發範圍占全部面積56%
而住宅區全部是住二用地,且容積率是150%,占全部開發範圍(不含公園)的一半以上
高容積的商三,容積率是490%,占全部開發範圍的23%左右

全部開發範圍70%以上之土地容積率為150%以下
哪裡來的高容積開發?
住二用地150%容積率,了不起蓋透天吧
哪裡來的高容積住宅區?


至於商業用地,總是要給地主部份開發利益吧

要批評一件事很簡單
但要解決問題不是嘴巴唱高調就可以
johnny7410 wrote:
選項只有
1.繼續運作混擬土賺錢,罰單來就繳錢,繼續污染當地(這幾10年就是這樣)
2.土地重劃,把計畫送到市府,市府準就做,不準就回到選項1


這聽起來好像是..不給我變我就繼續污染環境, 所以, 他要變, 就讓他變吧!
我們是傘兵, 被包圍是意料中的事....老喬..

slashliu wrote:
這聽起來好像是..不給我變我就繼續污染環境, 所以, 他要變, 就讓他變吧!


這位老兄上次連溼地是什麼都搞不清楚還批評高雄蓋溼地是弊案
回高雄常做捷運卻批評高雄捷運是笑話

因此對於你對這個開發案的批評,我想也不需做什麼回應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