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的是版主太年輕, 才工作4~5年,年薪有限,存款也很限.不要忘了, 換屋需求也很大.像我們這種工作20年的,有很多人的年薪150~300萬,手中存款也不少(幾佰~幾千萬),在高雄買個1000~3000萬的房子, 真的很多人並不覺有問題.我們剛出社會時,是租房子,努力工作存錢,充實自己.在我們工作4~5年時, 也只敢看2~3房30坪左右的小房子,現在高雄很多30坪的房子,依然500萬左右買得到,對剛出社會的人其實夠用,就怕眼高手低,便宜的房子,看不上,貴的房子, 買不起.那就沒辦法了.
其實我對房價漲價真的反感,尤其對建商/代銷/仲介開高價待殺的習慣更是這幾年看了幾個城市的房子,發現世界各地華人炒房的手法真的如出一撤個人的看法,住宅應是居住者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負擔能力去購買,需求不到或超過能力負擔都不必高雄的好處正是因為有許多的案子不錯而且容易負擔,其實不一定非得要在哪裡,高雄市區的距離不遠何必去隨建商隨媒體起舞說非得買哪裡的房子才行?也不一定非要幾年內的房子才好.長期(15年以上)來看,真要保值,在高雄市區請買透天或店面,高雄的大樓真的做不到,不要相信建商的說法就算是實價登錄都有可能是建商之間私底下互相拉抬價格的工具.一點淺見..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經驗一開始(2009) 我買了第一間(中古屋) 農16 後排的房子 3房加機械車位今年決定砸下 1000多萬 換 4房平車 (中古屋)如果大家都想換新房子 非中古屋 那目前你每個月沒10萬 應該很難在下 月薪約 60K 買房換房完全靠 我跟我老婆 沒有其他金援從小房子 慢慢換大房也是不錯的方式 而且薪水也是會慢慢增加的還有娶個老婆一起付擔也是不錯的PS. 我們是2大1小的小家庭支出房貸的同時也有顧生活品質 每年還是可以出國玩一趟 (亞洲)
kabear7132 wrote:從幾年前開始看了高雄...瀉湖(恕刪) 補充一點,以前的灌溉用蓄水池主要位置就是現在的內惟碑文化園區,原約30公頃的蓄水池雖縮小為目前的3公頃,但主要也是開闢約40公頃的內惟碑文化(生態)園區,並非填平移作住宅建地使用,東方超出的一點範圍主要也是當學校用地,美術館區全區地勢平坦(地勢微幅的北高南低),原內惟埤以盛產菱角著稱,並為高雄市區內惟一之候鳥棲息地
大家抵制不買房等建商降價是不可能的事情!現階段如果真的要買,只能往稍微外圍的地區考慮了,最近經過楠梓加工區,看到周邊好幾棟建造中的新房子,開價可能也在14以上吧?真的越來越擀開了,但一定有議價空間啦!市區裡面,可以考慮10年左右的物件,屋況別太差,環境單純,價格一定有空間,只是看誰撐得久了,加油!擁有同樣夢想,要買房子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