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每年要2億回饋 中油新三輕遇路障

全文網址: 高市每年要2億回饋 中油新三輕遇路障 | 財經焦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307150.shtml#ixzz2l972CI5I

這種事情不是一天兩天了
以前長仔還不會這樣

高雄重工業汙染嚴重 但也支撐了許多就業機會
該如何取捨?
Biggest King wrote:
看看中央給的經費,就...(恕刪)


圖勒...依人口比例原則,以前直轄市分配金費就比其他院轄市多
國中生翹課上網,還是高中生國中地理沒學好?留廢言喔

NIKEJOHN wrote:
圖勒...依人口比例原則,以前直轄市分配金費就比其他院轄市多
國中生翹課上網,還是高中生國中地理沒學好?留廢言喔

直轄市=院轄市

所謂「院轄市」的「院」指的是行政院,所以院轄市就是直轄市。原本在《市組織法》裡面叫做院轄市,後來在《直轄市自治法》改稱直轄市。

如果說是基隆市或新竹市這種,應該稱為「省轄市」。

jason000111 wrote:
+1,真的是身為高雄...(恕刪)


以前那樣的高雄就讓你自豪了喔,你可以從基層里長選起再慢慢一展你的大志
不然你也可以把全國的縣市長信箱都跑一遍

旗鼓鹽 wrote:
高市每年要2億回饋 ...(恕刪)

怎麼取捨?就這些高污染的重工業遷走,高雄空氣水質不再髒兮,提高其他產業進駐的意願,就業機會肯定比現在更大。
至於遷哪好呢?放在詫異的經濟部隔壁我覺得還不錯耶,哈哈
中油輕油裂解廠傳言要搬去馬來西亞。至於未來就業機會會不會增加,我是不看好啦。
fiongogo wrote:
怎麼取捨?就這些高污染的重工業遷走,高雄空氣水質不再髒兮,提高其他產業進駐的意願,就業機會肯定比現在更大。

lulalla wrote:
中油輕油裂解廠傳言要...(恕刪)


遷都就好了阿..但別肖想了
這樣許多人的財富要重分配耶
來自…源自…出自「大高雄」的強者和贏家在外界不計其數幾乎是隨處可見甚至同鄉成群的亦是所在多有,是不太清楚為什麼他們總是難得居留家鄉和自己返鄉紮根下去整頓。
片面的一些認知總是覺得還留在那的中小企業主倒是很多,本身也很有錢的也超多(不知道這是否等於「氣質出眾」?),但跟著他們做事的話要有當長工的心理準備,畢竟…江山乃是老闆努力打下,市場也不會是員工拼出來的,去了就是個幫襯打雜千萬別想太多,想成功想成為天龍得往北部…
蛻變吧!先好好的浴火才能變化為鳳凰,攀上高枝神木成就鳳棲梧桐之勢。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
我在高雄工作10年,現在回台北了,
台北人總自我感覺良好的以為高雄人素質差,
比較兩地人的素質,坦白講,我個人感覺兩地人民素質都差不多~
反而高雄人更熱情一些~
http://www.flickr.com/photos/aquei2013/sets/ 請各位大大盡量的炮
上次聽一位教授提到新加坡經驗

新加坡為了國外大公司來投資,明明知道對方的產業會帶來污染也照樣歡迎

原因無他,因為新加坡知道他們一定要引進投資案、創造就業、創造財富、創造歲收。所以由政府主導劃定工業區,並由政府出資興建污染處理工場,將產業帶來的污染經由獨立的管線送到處理廠處理,如此一來,國際大廠願意到新加坡投資設廠。

我住高雄,我看到的是高雄把企業趕出去,明明有便利的陸海空交通,有大片的土地,有空污基金、有第二大直轄市的預算,結果一直蓋一些場館、辦一堆活動、給一堆免費,不是說居民的生活品質不要管,或居民比較卑微;而是必須先創造讓居民願意留在高雄的意願,那就是就業,廠商一多、就業就多,人民所得就會多,如此才是良性循環。結果市長只是先想到讓有房子的居民爽到,結果沒錢沒房的人就外流到台北,最後還落地生根,沒有居民哪有金融業...哪有觀光業,更別說內需市場。

我認為目前根本就沒有任何有利條件撐住高雄目前一堆的不利因素,唯一有的就是一堆跟居民生活品質、文創產業而已。但這些要先付出代價買房子住在這裡才享受的到,但有錢買房子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