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testtesttesttesttesttesttesttesttesttesttesttest


fishing320 wrote:
功課也不做一下就直...(恕刪)


走這條, 應該是準備由國3北上的
這條可以連結南北兩大石化區

一般大眾可能沒什麼感受

但是做好後 很多公司都會受惠

一趟最起碼省了20分鐘以上

又過了兩年 還是不蓋。唉
abcpanadol wrote:
走這條, 應該是準...(恕刪)
如果劉世芳真的可以再近期把國道7環評,跟捷運黃線搞定,往後的8年我想可以直接宣布她就是未來的高雄市長了
BIGHANCE wrote:
這條可以連結南北兩...(恕刪)


石化廠應該都集中到大林埔跟林園離開住宅區才對, 台塑雲林廠都被關了, 生煤發電也要求減量, 雲林縣長比花媽強多了.
a34349a wrote:石化廠應該都集中到大林埔跟林園離開住宅區才對, 台塑雲林廠都被關了, 生煤發電也要求減量, 雲林縣長比花媽強多了.

台塑雲林廠關了??

不知你在說啥??

仁大工業區要遷還是有難度的




這兩條新路線沒有什麼環保問題嗎?(近高屏溪多生態,環保人士你在搞什麼不會反對嗎?)和土地利潤(地方紳士又在炒作土地了嗎?)這兩條新路線有利用價值鬼才不信
只有原先方案經(台17)這條路線才是最為理想的方案,因為公家土地多,又經大多都是丘鄰地及旱地,徵收費用也較低
而環保也是較為單純的生態(近來觀察只有幾隻斑鳩和老鼠),而離鳳山水庫也好遠(因為新建整列房子和工廠比國七還鄰近鳳山水庫耶)
還好舊案沒過

途中經過的..山明里..高松里..孔宅里..交流到肯定又是設置在中安路附近

中安路都快被大車給搞死了..

若再多一條國七..專給大車走....那這地方還可以住人嗎

乾脆就改為高雄港..散裝貨櫃專區就好.....



鳥不死...人先死
我只是當地一名老百姓而對國七建案有點研究,開始時有點煩心的,但研究之後認為原方案是最為對高雄前鎮.小港.林園區的交通疏解及流量.安全⋯等一定100%有所幫助的

說一下原來方案:是由台17北上到東林路附近轉為北上經過:旱地旱地再旱地等低利用土地(目前只能荒廢種雜草,最多只能種鳳梨而已)

而經過高坪-大坪頂-拷潭接88-一路北上接國10~~沒有經過中安路的啦(之前有說要建聯絡道已經不建了)
一個重大建設案因為某些人士的反對再反對而一直延宕至今,

如今故意提出根本無法實施的新方案:1、光明路案(費用天價.良田林立.一樣叉過旗山斷層)和2、高屏溪沿岸(落入環保的圈套.季節遷徙重要路徑.)這兩個新方案不知是什麼人提出的天才方案,真的#%^*%

一個重大建設建案經過多少的人力.規劃幾年後才一個原方案的產生,
難道一個地方草莽人士就可以決定要改變而沒考慮到很多因素的路線嗎?國工局.顧問公司專業人士不如一個地方的仕紳嗎?
如果真的改變方案那以後有工程不如不要有建築師.工程規劃.環境調查人員⋯等等人員!都用地方仕紳的眼光來建設吧。
德國的土壤污染整治比我國早了近15年,然而褐地再開發的機制仍以「由政府直接管轄與執行計畫」為主,相較於美國是相對落後,然而其土地再利用的方式與規劃仍值得國內學習。在我國,雖然污染整治工作起步的較晚,但有幸從各國經驗中加以擷取與學習,配合我國國情逐步發展褐地再開發政策與相關配套措施。另外,環保署土污基管會也嘗試著手進行褐地再開發計畫,在高雄大坪頂地區,大量的廢棄物盤據了整座山,但因污染行為人不明及土地所有權人眾多,無法要求污染行為人執行污染改善或整治,因此環保署在未來可能針對大坪頂地區進行褐地再開發計畫,以結合土壤污染整治與土地再利用為基礎,進行土地再利用之先峰性計畫。

我國大坪頂一案與德國Emscher公園相似,應可評估德國褐地再開發作法,由政府直接對該場址進行褐地再開發,為國內開啟「褐地再開發」的第一步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委員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